首页 >焦点
对话中国工程院院士、华中科技大学校长尤政—— 东湖科学城要围绕创新链部署产业链
发布日期:2024-02-13 18:48:37
浏览次数:813

原标题:对话中国工程院院士、对话华中科技大学校长尤政—— 东湖科学城要围绕创新链部署产业链

武汉光电国家研究中心。中国中科政东 (华中科技大学供图)

国家数字化设计与制造创新中心。工程 (华中科技大学供图)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张真真 刘洁 通讯员 王潇潇 张隽玮

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院院业链正深刻影响全球格局。士华署产创新发展,学校学城已成为把握发展主动权的长尤创新必然选择。

2021年,湖科我省在光谷启动建设湖北东湖科学城,围绕面向全球创新策源,链部加速形成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对话

作为创建湖北东湖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主体区和武汉国家科技创新中心的中国中科政东核心承载区,湖北东湖科学城建设正如火如荼。工程

肩负国家使命与时代责任,院院业链湖北东湖科学城的士华署产建设需凝聚各界力量、广纳各方意见与建议。为此,本报联合武汉东湖高新区,邀请全国乃至全球的顶级专家,就湖北东湖科学城的规划理念、策源突破、创新体系、人才引进等话题,进行深度访谈,今起在《光谷观察》版“湖北东湖科学城·大家谈”栏目中陆续推出,敬请关注。

华中科技大学之于光谷,如同斯坦福之于硅谷。

1998年,华中大教授黄德修率先提出中国光谷概念。2001年,武汉东湖高新区获批国家光电子信息产业基地,中国光谷闪耀登场。

在美国,依托哈佛大学和麻省理工学院,形成了波士顿科研中心;以加利福尼亚大学和加州理工学院为中心,集聚起旧金山科研中心;而凭借斯坦福大学,“硅谷”闻名全球。

一所著名大学,成就一座城市。

建校70年来,华中大高水平建设光电等学科群,建成国家光电研究中心等国家科技平台和重大基础设施群,孵化了华工科技等为代表的创新企业群,培养了10多万耕耘光谷的创新人才。

科技实力支撑,一束光点亮一座城,中国光谷加速迈向世界光谷。

2021年2月18日,湖北在中国光谷布局建设东湖科学城,面向全球创新策源,加速形成国家战略科技力量。

时代使命召唤,华中大与中国光谷,再次双向奔赴。

“世界一流大学是创新的发源地、创新人才的培养基地,一流的科学城是创新生态的构建地,一流大学加上一流的科学城,将肩负起国家使命和时代责任。”5月27日,中国工程院院士、华中科技大学校长尤政接受湖北日报全媒记者专访时表示,湖北东湖科学城建设不能照搬国外,要发挥我国举国体制优势,聚焦本地特色、重点突破,不搞“高水平重复”,瞄准“从0到1”,围绕创新链部署产业链,“不是立起一根根孤立的电线杆,而是要垒起战略科技力量的金字塔。”

谈华中大科技支撑

创新点亮“四颗明珠”

“学校始终把建设国家重大科技平台作为积聚创新动能、锻造战略科技力量的‘关键棋’。”尤政介绍,目前华中大已有脉冲强磁场、精密重力测量两座国家大科学装置,位列全国高校首位,以及武汉光电国家研究中心、数字化设计与制造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

这四大国家重大科技平台,在被誉为华中大“四颗明珠”。“近期,数字建造、智能设计与数控两个国家技术创新中心,也将相继获批落户华中大。这些战略科技力量,为湖北东湖科学城建设奠定良好基础。”

如今,华中大已建有各类科研基地(机构)307个,国家、省部和武汉市科研基地(机构)175个,在高校中率先构建类型最为完整的创新链国家基地体系,已建成从基础原创、到关键核心技术研究、到产业化应用的各类国家基地,在光电、先进制造、电气工程等学科形成了体系化的国家基地集群。

“支撑湖北东湖科学城建设,华中大将从三方面着力。”尤政表示,一是建设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以华中大的国家研究基地为核心,构建一支未来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二是打造人才聚集高地,通过学校培养以及重大基础设施和科研机构,吸引全球一批科学家集聚湖北东湖科学城;三是加速科研成果向湖北东湖科学城转化。

建校70年来,华中大共为国家培养70多万名高素质创新人才,其中约一半在湖北,10.5万人在光谷创新创业,创办了一批优质企业、上市公司。

“光谷主要产业的发展,基本上都有华中大的影子。要么是校友创办,要么是学校技术转移,像通讯、集成电路、医疗、制药等行业,每年产生大批科研和产业成果。”尤政介绍,其校办企业年直接收益30多亿元,“这在全国高校也是屈指可数,反映了我们创新的思想与技术真正服务于国家经济发展。”

谈建设理念与体制创新

建设东湖科学城不能照搬国外

“建设东湖科学城不能照搬国外,要发挥我国举国体制优势,形成中国特色。”谈及科技体制创新时,尤政表示,上世纪中国在经济落后之时,也诞生了“两弹一星”、胰岛素等重要科研成果,“这要归因于我们的举国体制优势和有组织的工作。”

如今,“卡脖子”的光刻机,超10万个零件,由全球5000多个供应商提供。“如果单纯靠市场,可能需要很长时间,中国等不及。我们要更多地发挥国家的作用,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可能就会在相对短的时间内做出来。”

“新中国成立以来,作出巨大贡献的科学家都是有情怀的科学家,都是把国家的使命和需求放在第一位。”尤政谈到,“科学无国界,但科学家是有家国情怀的,我认为这样的理念要引导。我国的科学家要坚持‘四个面向’,不能‘自己出题自己解题’。”

湖北东湖科学城在战略定位上,是作为创建湖北东湖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主体区和武汉国家科技创新中心的核心承载区,力争成为国家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战略支点。

“如此战略定位,发展理念就要发生很大变化。”尤政认为,以前光谷发展多是围绕产业链来部署创新链。如今建设湖北东湖科学城,必须要围绕创新链部署产业链、引导资金链。“现在,我们不只是追求一个产品有销路,而要做出一些世界首创、对世界有影响力的产品,把创新放在第一位,由创新构成的产业,才有全球竞争力。”

谈创新策源发力点

要特别关注信息技术和医疗装备领域

创新策源,东湖科学城将瞄准四大领域,打造全球光电信息科技创新中心、全球生命健康科技创新中心、全球碳中和工程科技创新中心和全球智能制造产业创新中心。

“要特别关注信息技术和医疗装备领域。这两个领域全国布局还没有特别完善,而且湖北有着独特的优势。”尤政表示。

信息技术的基础是芯片。“目前,全球芯片技术已到几纳米的水平,我国完全自主掌握可能还需时日。但信息技术的发展,不是完全以实现最快速度、最大容量作为目标,要瞄准应用上的最好功能。”他介绍,如今芯片技术已分化成两条路线:一条是沿现有路线,追求体积更小、速度更快;另一条是改变研究路径,将芯片做成很多层,单层指标不是最高,但整体性能最好,“我们称之为‘微系统技术’,光谷的芯片企业已经探索成功。这就好比,我不是百米冠军、长跑冠军,却是全能冠军。”

提升武汉通信器件的集成度,尤政建议,把光源信号的处理、收发集成为微系统,可更具优势和技术含量。

高端医疗装备领域,长期以来,我国九成以上依赖进口,每年进口医疗装备超过7000亿元,关键技术、核心材料、核心部件多被国外公司垄断。

“医疗装备自主创新极具战略意义。”尤政表示,光谷有人才技术、应用场景、产业基础优势,可以快速发展。

在生命健康领域,在汉“两院”院士达23 位,全省拥有三甲医院73家,国家重点实验室9家,全国唯一的P4实验室建成投用。

华中大专门成立了医疗装备科学与工程研究院,探索医疗机构、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深度交叉融合机制,聚焦国家急需的医疗装备中的关键核心技术问题。

“瞄准战略方向,技术切入点也应深谋远虑。”尤政说,以前,医疗装备多为台式,生病了去医院“找”设备诊疗;如今,发达国家医疗装备已转变为便携式,生病了,人不动设备动,“医疗装备通过信息技术、微系统技术,将来可能变成穿戴式甚至植入式。”

谈大科学装置

不做“高水平重复”

大科学装置,是科学城的标志。

近年来,北京、上海和合肥等相继获批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都是以大科学装置等为基础支撑进行高水平集中建设。

“大科学装置,像我们国家脉冲强磁场科学中心,可以帮助不同学科领域攀登一座座世界科技高峰。”尤政通俗解释说,强磁场就像放大镜,比如在医学研究领域,现有磁共振成像磁场普遍在1.5T或3T(特斯拉),如果提高到10T以上,就可以看清人体更微观的细节,为脑科学等前沿研究提供有力工具,造福人类健康。

尤政表示,重大科学基础设施,一定会支撑重大科学发现、产生重大技术成果,同时也会吸引全球顶尖人才。“我们的强磁场,如果将来可以做到100T,全世界其他地方都没有。科学家如果想做这个领域的实验,就会到我们这里来。”

“十三五”期间,华中大仅“四颗明珠”就聚集、培育了210位国家级人才入选者,占全校总量的55%。23个国家科研基地,支持了学校全部“双一流”学科建设,贡献76%的新增国家级人才、84%的国家奖、73%的国家重大专项/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学校在全脑连接图谱、G常数测量、平顶磁场等前沿领域取得重大突破,研制了“华中8型”系列高端数控系统、万瓦光纤激光器等重大装备。

“当然,重大科学基础设施建设要结合自身重点,聚焦主业,不能什么热门做什么,这叫‘高水平重复’,比‘低水平重复’浪费更大。”尤政建议,建设东湖科学城,要尽可能地整合和集聚湖北的战略科技力量。如今,建设中的湖北实验室,有多个均与集成电路相关,可加以整合,集中力量建好一个。“不是立起一根根孤立的电线杆,而是要垒起战略科技力量的金字塔。”

谈创新生态

让一个人能专心致志把一件事做好

“科学城一定要把创新生态建好。”尤政说,科学家能专心致志地从事前沿创新,工程师能把科学家的创新想法变成能用的技术,产业界再把可用的技术变成产品,创新生态链条上各司其职。

“不能一个人同时把三件事都做了,教授当着,产业办着,还兼着推销总经理。”他认为,创新生态要保障一个人能专心致志地把一个事情做好。

他形象地将技术比喻成冰棍。“冰棍很好吃,自己舍不得吃,天气热就化掉了,最后啥都没了。这个技术很好,要赶快转让给别人,去变成产业、变成市场。”尤政表示,其中关键一点,政府要完善知识产权保障制度,让科学家更多地专注于发明,通过技术转移获取收益。“现在很多人为什么不愿把技术给别人,就是怕给别人后,知识产权得不到保障。”

尤政介绍,美国有两个做法值得借鉴。一个是,美国教授创业,就申请学术休假,一心一意办公司。如果不办公司回来教学,就必须跟公司脱离。

另一个做法是,老师做科研、支持学生创业。“美国大学成功的创业案例,基本都是这个模式。老师的技术转让给学生创业,学生创业成功,就捐资给老师做研究,良性循环。”

构建创新生态,尤政建议,在人才的组织方式、科研体制上,重大技术开发项目特别是工程项目,可采用“总师+总工+总指挥”的制度;对于基础研究/探索研究项目,可采用“首席科学家+项目经理”的机制,各司其职,让科学家能更专注于研发。

尤政希望,湖北东湖科学城的建设,无论是宏观还是微观上,能有更多的创新走在全国前列。“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有更大的竞争力,把中国光谷建设成为国际化、高水平的世界光谷。”

光谷对话

大家名片

尤政,中国工程院院士,华中科技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

主要学术方向为智能微系统及其在空间应用。在我国率先开展了微纳航天器的技术创新及其工程实践,作为总负责人主持设计、建造、发射和在轨运行“TH-1”“NS-1”“NS-2”等多颗微纳卫星,其中NS-1卫星是当时世界上在轨飞行的最小“轮控三轴稳定卫星”,为我国空间微系统与微卫星的科技进步作出了重要贡献;突破了多项核心技术,研制了微型MEMS储能器件及能源微系统、MEMS太阳敏感器、微/纳型星敏感器、MEMS开关/继电器、MEMS扫描镜及探测微系统等一系列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器件与微系统,且多种产品已经在航空、航天等领域实现应用。先后荣获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3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与国家级奖励不重复的省部级科技奖励10余项,授权国家发明专利90余项,发表SCI/EI论文400余篇,出版专著2部,译著2部。

现任中国科协副主席、教育部科技委常务副主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仪器学科评议组召集人、中国仪器仪表学会理事长、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副理事长。

光谷对话

精彩语录

●建设东湖科学城不能照搬国外,要发挥我国的举国体制优势,形成中国特色。

●我国的科学家要坚持“四个面向”,不能“自己出题自己解题”。

●以前,光谷发展多是围绕产业链来部署创新链。如今建设湖北东湖科学城,就要围绕创新链来部署产业链、引导资金链,这是最重要的。

●要特别关注信息技术和医疗装备领域。这两个领域全国布局还没有特别完善,而且湖北有着独特的优势。

●信息技术的发展,不是完全以实现最快速度、最大容量作为目标,主要瞄准应用上的最好功能。这就好比,我不是百米冠军、长跑冠军,却是全能冠军。

●“高水平重复”,比“低水平重复”浪费更大。

●不是立起一根根孤立的电线杆,而是要垒起战略科技力量的金字塔。

●冰棍很好吃,自己舍不得吃,天气热就化掉了,最后啥都没了。这个技术很好,要赶快转让给别人,去变成产业、变成市场。

上一篇:艾美利亞 對 畢爾包
下一篇:双鱼玉佩事件为何被列为“中国十大未解之谜”之首?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