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西问丨肖皓:中非经贸合作如何向更高层次更广领域迈进?

[探索] 时间:2024-04-21 00:29:40 来源:蓝影头条 作者:休闲 点击:167次

    中新社长沙8月7日电 题:中非经贸合作如何向更高层次更广领域迈进?

    

      ——专访中非经贸合作研究院执行秘书长肖皓

    

      中新社记者 白祖偕 鲁毅

    

    

    

      中非经贸博览会作为中国同非洲各国开展经贸合作和交流对话的东西重要平台,越来越受到海内外的问丨广泛关注。中非经贸博览会如何推动中非经贸合作?中非经贸合作如何向更高层次更广领域迈进,肖皓共同助推全球经济增长?中非经贸合作研究院执行秘书长、中非湖南大学经济与贸易学院副院长肖皓近日接受中新社“东西问”独家专访,经贸就前述问题进行解读。合作何

    

      现将访谈实录摘要如下:

    

      中新社记者:中非经贸合作近年整体情况如何,更高更广有何特点?

    

      肖皓:中国有句古话:“志合者,层次不以山海为远;同心者,领域不以日月为限。迈进”中非经贸合作始于20世纪50年代,东西从无到有、问丨由小及大不断发展,肖皓从对非开展以援助为主的中非经济技术合作,到互惠互利的经贸贸易投资合作,彰显了中非双边发展的互补性和生命力。特别是近年来,在纷繁复杂的国际环境中,面临新冠疫情、非洲债务风险等多重压力,中非经贸合作发展迅速,互利共赢的中非经贸合作向“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方向发展。

    

      一方面,中非贸易规模不断扩大。《中国与非洲经贸关系报告2023》显示,2022年,中非货物贸易总额达2820亿美元,同比增长10.9%,中国连续14年保持非洲最大贸易伙伴地位。具体来看,中国对非洲出口车辆等运输设备增长较快,自非洲进口农产品增长明显,近年年均增速达11.4%。这得益于中国持续拓宽非洲产品进入中国市场的渠道,实施贸易便利化措施,扩大最不发达国家98%税目产品零关税待遇范围,支持非洲非资源性产品对华出口。另外,中非双方在跨境人民币结算、跨境电商和云支付等服务贸易方面持续拓展合作,中非贸易在多领域取得新进展。

    

      另一方面,中国对非投资日益活跃。越来越多中国企业投资非洲,中国对非直接投资额快速增长,成为对非投资增速最快的国家。投资领域除了传统的采矿业、建筑业外,金融服务、航空航天、数字基础设施建设、能源转型等领域也得到拓展。此外,中资企业积极开展本土合作、联合生产,投资模式不断创新,提高了非洲国家输出产品附加值。

    

      中非经贸合作虽然亮点纷呈,但现有合作主要集中在少数非洲国家,合作区域存在不平衡。另外,国际竞争加剧、地缘政治冲突、世界经济衰退、能源结构转型等因素,也给中非经贸合作带来压力和挑战。

    

    

    

    2023年7月1日,中非经贸合作智库研讨会在长沙召开,中非经贸合作研究院执行秘书长肖皓解读《非洲数字经济发展指数与中非数字经济合作报告(2023)》。肖皓供图

    

      中新社记者:作为探索中非经贸合作新路径的重要平台,中非经贸博览会做了哪些有益实践?释放了哪些新机遇?

    

      肖皓:中非经贸博览会是中非合作论坛机制下的经贸合作平台,每两年举办一次。不同于在其他国家举办、由企业主导的商品展示交易平台,博览会汇聚中非国家政府、地方、智库、企业等各方力量,通过“会、展、谈”的方式,展示中非经贸合作新成果与新商机,并发布《中国-非洲贸易指数报告》《中国与非洲经贸关系报告》等智库成果,是中非双方开展经贸交流合作、人文交流的综合型平台。

    

    

    

    2023年6月29日,第三届中国—非洲经贸博览会开幕式暨中非经贸合作论坛举行。第三届中非经贸博览会于当日至7月2日在湖南长沙举办。本届博览会以“共谋发展、共享未来”为主题,是2023年中国同非洲国家在经贸领域最为重要的交流活动之一。崔楠 摄

    

      湖南作为中非经贸博览会的主办地,也是中非经贸深度合作先行区。这两大国家级平台相互联动,共同发展。博览会主要发挥资源整合和宣传推介优势,加速中国对非经贸合作资源集聚先行区拓展;先行区则依托湖南自贸试验区,深入推进新型易货贸易、非资源性产品进口等中非经贸合作制度创新。二者相互促进,开辟了中非经贸合作的新增长点、打造了中国地方对非经贸合作的新窗口。

    

    

    

    2023年6月29日,观众在长沙国际会展中心参观第三届中非经贸博览会。崔楠 摄

    

      中非经贸博览会成立的主要目的是向参与共建“一带一路”的非洲国家开放中国巨大的商品市场,促进这些国家的出口贸易发展。第三届中非经贸博览会展示了来自非洲国家的近1600类商品,并推介非洲产业园区、合作政策,向中国投资者展示了非洲潜在的庞大市场和发展机遇。同时,博览会挖掘数字创新、绿色发展等新增长点,发布《非洲数字经济发展指数与中非数字经济合作报告(2023)》,加强中非之间供需对接、经验分享并务实开展合作项目。

    

    

    

    第三届中非经贸博览会乌干达展台上展出的手工艺品。崔楠 摄

    

      除了聚焦经贸合作,第三届中非经贸博览会还搭建人文交流平台,宣介中非在青年和妇女、智库等方面的合作成果,进一步拓展中非经贸合作空间,推动民心相通和文明互鉴。

    

    

    

    第三届中非经贸博览会上,中非客商“携手”前行。崔楠 摄

    

      中新社记者:中非经贸合作在实践中还有哪些困难?双方应做哪些努力?

    

      肖皓:中非经贸合作仍面临一些瓶颈和政策障碍。一是中非标准合作机制尚不完善,部分中非贸易品标准不兼容,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中非贸易高水平发展和产能合作规模提升,应继续加强中非制度型开放合作,健全标准合作体系。二是金融政策支持不足,部分非洲国家外汇匮乏、债务繁重,导致对非投资融资难,资金回款风险加大,需健全对非合作风险防范预警和管理机制,还要继续探索人民币跨境使用新模式。三是非洲国家基础设施薄弱,产品供给能力不足,双方还需创新合作方式,开展产能合作,促进中非产业链融合。

    

      此外,随着中非经贸合作领域不断扩大,个别西方国家对中非友好交流与合作的干扰和遏制也在逐步加强。从非洲来看,当地接收到中国真实的信息、声音有限,受西方宣传影响,还有很多人对中国的认识存在一定偏见,对中国在非发展持审慎态度。

    

      对此,应继续发挥中非经贸博览会这类平台的作用,汇聚对非合作资源,构建对非政策对话、企业合作、智库研究、人员往来、货物流通的载体。例如,中非经贸合作研究院已与肯尼亚非洲政策研究所、埃塞俄比亚亚的斯亚贝巴大学发展研究院等非洲智库开展交流,在中非经贸合作政策、推动人文交流方面展开探讨,促进资源共享,汇聚中非智库力量。

    

    

    

    第三届中非经贸博览会上,参观者向马拉维展台工作人员了解当地情况。崔楠 摄

    

      中新社记者:全球经济复苏仍面临多重挑战。在此背景下,中非经贸合作如何向更高层次更广领域迈进,共同助推全球经济增长?

    

      肖皓: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非洲是发展中国家最集中的大陆,面临共同的发展任务。面对全球气候危机、经济发展趋缓、世界地缘政治关系的调整,如何推动中非经贸合作高质量发展,构建高质量中非命运共同体,是中非双方的课题。

    

      一要强化顶层设计,制定中非经贸长期合作战略规划。中非双方在应对疫情冲击、经济衰退、绿色发展等全球议题上,在推进落实“九项工程”进程中,应进一步与推进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实现非盟《2063年议程》以及非洲各国发展战略对接,加强沟通协调、增进互信、互相支持。

    

      二要培育中非“经贸+”合作新内容。在人文交流、公共卫生、清洁能源、数字经济等领域,中非双方应发挥各自优势,培育新的增长点,加快非洲发展能力建设,扩大合作成果。除了国有企业和大型企业,中国还应鼓励中小企业广泛参与中非经贸合作,各地方省份也应加强协作推进对非经贸合作。同时,中非双方要在国际舞台上讲好中非经贸合作新故事,提升非洲参与国际分工的能力,加快非洲融入全球和区域价值链。

    

    

    

    在长沙国际会展中心,多名来自非洲的参观者在第三届中非经贸博览会主题花坛前合影留念。崔楠 摄

    

      三要创新合作模式,探索更接地气的合作路径。非洲国家众多,发展基础、经济政策等各有不同,中非双方应在遵循WTO等现行国际经贸规则基础上,大胆探索符合中国及非洲各国实际情况的经贸合作规则,在外汇、准入、标准、市场、合作方式等方面提出新的解决方案,引导支持贸易多元化、开展产业链供应链合作,为国际合作开拓新型道路与模式。(完)

    

      受访者简介:

    

    

    

      肖皓,湖南大学经济与贸易学院副院长、中非经贸合作研究基地首席专家,同时兼任中非经贸合作研究院执行秘书长、中国投入产出学会副理事长、全国高校国际贸易学科协作组青年论坛副秘书长、中国管理现代化研究会国际商务谈判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等职。主要研究领域为中非经贸合作,开放经济系统建模及政策应用,主持和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等国家级项目14项,出版或参编专著5本,在《Economic Systems Research》《西亚非洲》等国内外重要期刊发表论文50余篇。研究成果获教育部人文社科奖三等奖、湖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2次)、湖南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编辑:刘欢】

(责任编辑:时尚)

    相关内容
    精彩推荐
    热门点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