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探索 >共同把老区苏区建设得更加美好 正文

共同把老区苏区建设得更加美好

[探索] 时间:2024-04-25 19:01:37 来源:蓝影头条 作者:娱乐 点击:27次

原标题:共同把老区苏区建设得更加美好

梅州蜜柚丰收,共同更加村民喜笑颜开。把老南方日报记者 何森垚 摄

乡村振兴里的区苏区建“红”“绿”产业

梅州市大埔县,青山郁郁的美好笔枝尾山山顶上,一座高15米、共同更加宽4米的把老纪念碑屹立于此,15个鎏金大字“八一起义军三河坝战役烈士纪念碑”,区苏区建历经半个多世纪的美好风雨仍熠熠生辉。

沿着红色旅游公路不断延伸,共同更加直至巍巍西岩山,把老一路上游人如织,区苏区建各色休闲“茶吧”让小山村格外火热,美好一个个黄橙橙的共同更加蜜柚,撑起致富大产业。把老红色是区苏区建亮眼的底色,而绿色更成为大埔近年来乡村振兴中的靓丽颜色。

红色旅游带旺乡村

走进三河坝战役纪念园,“没有三河坝战役,就没有井冈山会师”的红色标语格外引人注目,拾级而上,讲解员讲述了当年那场惊心动魄的战斗:1927年,南昌起义军南下广东,为了掩护主力,3000多名起义军在三河坝阻敌三天三夜,随后转战赣粤湘,与秋收起义部队会师,开辟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大埔县委党史研究室负责人告诉记者,大埔境内有80余处革命旧址,在不同时期都有代表性较强的红色文化资源。目前,大埔县已开发建成三河坝战役纪念园国家3A级旅游景区,正在建设青溪红色交通线、茶阳甜竹红色生态休闲区、中共南方工委旧址、闽粤赣边区党委旧址等景区景点。

在枫朗镇大埔角村,曾经掩护南方工委的老屋“江水流徽”仍顽强地屹立着,曾经隐藏电台天线的百年杨桃树仍生机勃勃。不过老屋外的泥土路已铺上水泥,门前的草地也已变为宣誓广场和党风文化长廊。

“每年都有大批群众来到南方工委机关旧址参观学习,特别是每年的7月和10月,前来参观的群众络绎不绝。”大埔角村党支部书记郭华添说,近几年大埔角村不少农民“洗脚上田”,纷纷开起了农特产商店,吃起了“红色旅游饭”。

大埔蜜柚成致富“黄金果”

大埔环境美、土富硒、水质优、空气好,特别适合种植蜜柚。而大埔也是广东最大的蜜柚种植县和中国最大的红肉蜜柚种植基地,全县蜜柚种植面积已达20余万亩,2020年蜜柚产量达32万吨,成为不少村民的主要增收途径。

漳北村成功申报2020年广东唯一省级蜜柚种植标准化示范区,村里打造了500亩示范区。漳北村村民官佳进告诉记者,从播种、施肥到套袋、采摘,蜜柚种植每一步都有精细明确的标准和规范。“家里5亩柚子树有了品质保障,销路也不愁了,一年下来能多挣3万元。”

大埔县还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打造涵盖大埔蜜柚产业种植、加工、物流、市场、销售等全产业链的5G+农业大数据服务平台。传统的蜜柚有了“科技范”,消费者可以扫码溯源柚果“身世”,果农也能随时使用手机智能灌溉、通过大数据查看柚果销售趋势。

大埔县还发展了陶瓷、茶叶等一批特色产业,目前已成功创建了蜜柚和茶叶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并创建“产业园+龙头企业+基地+农户(脱贫户)”模式,带动7万多户群众发展蜜柚和茶叶产业,形成“山上绿色银行、山下现代厂房、山外流通市场”产业格局。

南方日报记者 汪棹桴 唐林珍 马吉池

韶关南雄珠玑镇灵潭村,探索党建引领脱贫致富与美丽乡村建设相结合 通讯员 李思番 供图

资源串珠成链助推乡村振兴

粤北初秋,走进韶关南雄市珠玑镇灵潭村,一栋栋青瓦白墙的小楼映入眼帘,门前屋后的道路宽阔平整,穿村而过的溪水清澈见底,秀丽的田园风光吸引各地游客驻足。曾经的贫困村,探索出一条党建引领脱贫致富与美丽乡村建设相结合的路径,蝶变为美丽乡村。

打造红色精品旅游圈

提起灵潭村的变化,57岁的村民黄承飞记忆犹新:“以前,村里房屋破旧,道路是泥巴路,村民多出去打工,没人愿意留在村里。”

为了摆脱贫穷落后的面貌,灵潭村因地制宜,结合深厚悠久的红色历史和当地种植特色,发展乡村旅游,形成腐竹产业链,走出了一条产业脱贫、旅游兴村之路。

灵潭村是革命烈士钟蛟蟠的故乡,也是南雄农民暴动的策源地。灵潭村开展鸳鸯围修复工程、新建钟蛟蟠事迹馆、完善田兰红色公园建设、兴建红色廉政馆,引来了众多游客参观学习。该村先后被评为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广东省文化和旅游特色村等,“南雄灵潭村—梅关古道—珠玑古巷旅游线路”入选广东乡村旅游精品线路。

今年5月,第四届重走长征路(南雄段)徒步活动启动,2000多人相约南雄油山镇,以徒步体验的方式学党史、明初心。作为原中央苏区县,南雄的重走长征路(南雄段)徒步活动已举办4届,吸引逾17万人到南雄开展红色文化研学。

南雄发挥本土“红色基因库”优势,把革命传统教育与旅游开发有机结合,通过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举办互动沉浸式体验活动、打造红色旅游线路等多种形式,打造“红色+绿色+文化”的新型红色旅游综合体,丰富红色文化传承载体,让红色文化“活”起来。

土地流转激发产业发展活力

在南雄市邓坊镇上湖村大森林中草药种植基地,工人们忙着打理中草药“重楼”。据了解,大森林中草药种植有限公司计划在两年内完成5000亩的中草药种植,而在去年10月以前,公司负责人还在为如何说服村民同意流转土地而发愁。

2020年10月,南雄市农村产权交易中心建成启用,大森林中草药种植基地也因此流转了800多亩土地。“不需要和农民‘一对一’处理合同。”南雄市大森林中草药种植有限公司负责人朱志军说,只需要对接村委会和村小组长,一起确定租金、支付方式和交易价格,两个星期内就可以全部处理完毕。

该交易中心还在镇、村建设了土地流转服务站点,形成了覆盖市、镇、村三级的农村土地流转交易市场体系。

通过加快农村土地流转,南雄市全面推进丝苗米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阳光玫瑰葡萄园、现代农业田园综合体等现代农业产业建设,建成了连片1000亩以上特色农业基地16个。这些产业采取“农业产业园+合作社+基地+贫困户+农户”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租金+薪金+分红”等模式,带动了转出土地的农民增收致富。

南方日报记者 汪祥波 叶志强 通讯员 李思番

潮州饶平县长彬村产业扶贫项目。南方日报记者 郑淼鑫 摄

苏区书写“致富经”

“村子比以前干净多啦!”“特色产业发展起来,我们收入增加不少!”……谈起家乡的变化,潮州市饶平县的村民频频点赞。

从前“干革命走前头”,如今“奔小康不掉队”。近年来,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政策的深入实施下,苏区饶平面貌日新月异,人民生活也迎来新气象。

革命遗迹重焕红色光辉

临近傍晚,饶平县上饶镇茂芝社区的古堤围旁,54岁的村民詹前龙一边沿河散步,一边感叹村里环境的蝶变:“以前河堤旁经常有垃圾乱堆乱放,臭味熏天,我每次经过都不敢停留。现在垃圾清走了,还建起了生态文化长廊,早上五六点就有村民来这散步啦。”

在不远处的上善村,一条“改头换面”的交通干道同样让村民拍手称赞。上善村所在的饶平北部,群山环绕,过去交通闭塞。去年通往上善村的G355国道启动路面改造,原本崎岖不平的路面被沥青铺平,道路宽度、设计时速也全面提档升级。

紧接着,途经饶平北部山区的大潮高速也建成通车,与此前建成的潮漳高速、沈海高速、甬莞高速等线路共同筑成畅通饶平的高速路网。随着交通条件不断改善,苏区呈现出越来越红火的发展态势。

整治环境卫生,建起长廊与广场,让村容村貌美起来;新建交通要道,构建高速路网,让村子与外界通起来……悄然间,苏区饶平已是旧貌换新颜。

承载着苏区红色记忆的革命遗迹也在焕发出新的时代光彩:在东山镇湖岭村,经过修缮的西泉公书院成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在茂芝社区,茂芝会议纪念馆正式建成,为前来参观的游客讲述茂芝会议前后的烽火岁月……

特色产业铺就致富之路

贫困户搬进了敞亮的新居、荒山秃岭披上了新绿、传统特色产业焕发新活力……穿行在饶平这片红色热土,处处都能感受到新风新貌。

一组数据或能体现苏区人民生活的变化:饶平全县建档立卡贫困户9394户、24430人全部实现脱贫退出,35个省定贫困村全部出列。对比2016年到2020年的数据,三个“红色村”的年人均可支配收入都有明显增长,湖岭村从7774元增长到21319元,上善村从5140元增长到21523.27元,长彬村从7841元增长到22965元。

近年来,饶平县牢牢把握“红色村”党建示范工程建设机遇,结合新农村建设、环境卫生整治,持续做美做精“红色+绿色+产业”融合文章。农村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配套不断完善,农民群众幸福指数显著提升。

特别是破除交通闭塞这一困局后,苏区饶平的生态和产业优势被重新激活。如湖岭村,将农作物生产干道背岭路拓宽至3.5米并进行硬底化处理,曾经的砂土路摇身一变成为村民致富路,有效改善村民种植茶叶、青梅、橄榄等作物的生产条件,提高农业生产效率,盘活了村里500多亩茶园和青梅园,带动100多户村民开荒种植。村民朱炳书就是直接的受益者,不仅还清了欠款,还开办了自己的茶叶加工厂,日子越过越红火。

南方日报记者 郑淼鑫 黄敏璇

通讯员 洪志滨

长岗坡渡槽横亘于沃野之上。南方日报见习记者 王谢思齐 摄

红色长岗坡助力村民致富

在云浮罗定市罗平镇革命老区,有这么一条“河”,平地而起,跨越天际,在山岗之间流淌了几十年。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为改变罗定城区周边“十年九旱”的面貌,罗定举全县之力,集1万多名群众义务投工投劳,筑起了长岗坡渡槽,让这里变成了旱涝保收的“天府之国”。

游客纷至沓来,行走绿色沃野之间,仰望这座“生命之渠”,唤醒心中的红色记忆。

纪念馆还原渡槽建造历史

走进罗平镇双莲村,毗邻长岗坡渡槽,有一栋独具特色的三层建筑矗立在山野村舍之中,那便是长岗坡纪念馆。纪念馆通过影像互动、触屏查询等方式,反映并再现了历史上罗定遭遇旱情、长岗坡渡槽艰辛的建设场景。

据悉,该馆投入使用以来,已成为云浮市重要的党员教育基地,长岗坡渡槽景区也已接待游客超100万人次。

近年来,云浮对红色资源的保护力度不断加大,长岗坡渡槽也先后被确定为首批广东省红色革命遗址重点建设示范点之一、列入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被评为第四批国家水情教育基地。

全力推进“文旅+农旅”建设

在罗定市罗平镇泗盆村蚕桑产业基地,漫山遍野的桑枝随风摆动,绿意盎然。

过去的罗定在省内是著名的蚕桑、丝绸出口基地。居住在泗盆村的农户,几乎家家户户都种植桑树养蚕。由于养蚕效益日渐低下,许多农户都萌生了“砍掉桑树”的念头。

“我之所以回乡,就是希望带动当地产业,通过把桑叶的价格收高一点,让农民的收入也高一点。”罗定市健宜宝桑叶茶公司老板辛启扬在2019年回乡,积极响应“一镇一业,一村一品”号召,在村里办起了工厂,让传统产业焕发新活力。目前,泗盆村的蚕桑业产业链已经初具雏形,还在继续完善发展阶段。

罗平镇党委书记梁子球告诉记者,正在全力推进“文旅+农旅”建设,以“红色长岗坡·美丽新罗平”为美丽圩镇的创建定位,致力打造红色文旅、绿色农旅特色小镇,助力镇域经济发展和推动乡村振兴。

为了发展农业,罗平镇积极培育专业合作组织、种养大户。全镇种植优质水稻3万亩,韭菜花种植基地1500亩、辣椒种植基地3000亩、蚕桑产业园5200亩等,形成了水稻为主,蚕桑、韭菜花等为辅的农业产业布局。

该镇还计划分时段举办各类稻草艺术节、大地彩绘、艺术花海等文旅节庆活动,打造集红色教育、休闲旅游等功能于一体的长岗坡红色旅游精品线路,全力创建长岗坡4A级旅游景区。

南方日报记者 雷贤辉 见习记者 王谢思齐

统筹:洪奕宜(雷贤辉)

(责任编辑:热点)

    相关内容
    精彩推荐
    热门点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