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探索 >中国消费真的又行了? 正文

中国消费真的又行了?

[探索] 时间:2024-04-20 21:04:06 来源:蓝影头条 作者:焦点 点击:182次
中国人永远是中国踏踏实实的行动派!

不管之前对调休怎么调侃,消费对“口红效应”(消费降级)如何的又行共情,但大假一来,中国该堵高速的消费还是要去堵,该挤人海的又行还是要去挤。

电脑挤变形,中国列车员被挤成夹子音,消费爬山看海集体站军姿,又行吃个饭要排几百上千个号,中国车潮中吃完了泡面顺便听完了整整一部小说……

这就是消费中国式长假、中国式交通、又行长假式消费!中国

口罩的消费三年后,黄金假期的又行“含金量”终于又回来了?

我是国庆第二天的晚上跑去成都锦里古街的,结果几乎是被人流架着走完了全程,于是我决定不给全国人民添乱了,带着全家溜了几天公园。

我的好多同事都有这样的感触,外面到处都是人,出行经费、住宿经费也都比往年要高。中国消费真的又行了?

节后翻了翻数据:8天8.26亿人次,收入7534.3亿元,比2019年分别增长4.1%和1.5%。

(数据来源:文旅部,图表来源:万庚数科 )

(数据来源:文旅部,图表来源:万庚数科

这个数据,怎么说呢,肯定有很多人觉得不提气!

只能说节前预热调门起高了,又是晒数据创新高,又是发消费券刺激消费,又是专家各种现身说法看涨预期。搞得我都要迷信今年会来个惊天奇迹。

哪有那么多奇迹,今年什么经济情况不知道吗?

摸着良心说,在国内外环境因素的影响下,能取得这样的成绩,其实已经很不错了。

在不到一年的时间,能赶上19年这个高点并略有增长,全球国家数一遍也只有中国了。如果在国外,这样的成绩可以刷爆各大媒体的头版头条。

但回头再看一下这次黄金周的数据,对比一下人次增长与收入增长,你会发现确实存在明显的消费降级。

具体原因比较复杂,我尽量形象的讲清楚。

在过去大部分时间里,我们的市场就像封建时代的耕地,只要不断的开垦,就会有增长,就会有收入。家里有地,外面有生意,大家日子都好过。

以前国内经济高速增长基本都是靠基建投资和出口外贸拉动的,这才打下了全球制造大国的江山。

但现在时代变了,经济逻辑也变了。国内的耕地开发完了,人多田少,必然就会带来内卷和失业。房地产和互联网行业的裁员潮基本就是这么来的。

外面的生意又不好做,动不动还有人给你小鞋穿。要想赚钱就必须改变,就不能继续像以前靠力气赚钱,就要干点技术工种。技术工种效率高,一个人可以干几个人的活,又挤掉一批人。

没想到这个时候,一场洪水(口罩期)把地淹了,带来的大面积减产,地主农户日子都苦兮兮的,大家收入少了一大截,不得不精打细算过日子。

在这种情况下,大家只有脱掉孔乙己的长衫,选择理智消费。

不管是口罩后躺在银行里的130万亿,还是年轻人堆里出现的“逆向消费”,本质上说,是在特殊环境下,中国老百姓做出的最优解。

道理很简单。

其实我们可以明显感受到,去年和今年相比,中国的消费完全是在两个不同的群,一个是储蓄群,一个是小额消费群。

这是有质的区别的。以前我们是不敢消费,是忙着储备粮食过荒年,现在是敢于消费,但大家明显在消费上更倾向于性价比。

所以,我一直在强调,中国消费的复苏是真的,消费降级也是真的!

这并不是什么悖论。现阶段中国消费的复苏,是伴随着谨慎和理智的。

口罩以前大家的消费信仰是品牌,现在消费信仰是实用主义。这就是小额多频的轻量消费能够成为这次“加长版黄金周”主流的原因。

从这个意义上讲,中国出现所谓的“口红效应”、“逆向消费”其实就是理性消费的代名词。

举个栗子吧。

今年国庆期间,航空公司的票价竟然离奇的崩了。

咋回事呢?

节前,航空公司过高预估了人们的消费热情和能力,特价票放的太少,相比昂贵的机票大家更愿意坐高铁,导致高铁票一票难求,航空公司却出现了空置机票,没办法只能打折出售。

比如大假的最后几天,北京到上海、上海到广州、上海到西安等热门航线,裸票价格竟然低到三四百元,这简直是赔本赚吆喝的节奏。

有人对比了折后的机票价格,发现自己“血亏”了一千多。这戏剧性的机票大跳水,直接把提前买票的游客心态干崩了,这冤大头当的简直莫名其妙。

这是啥套路,听说过黄金周机票涨价的,没听说过跳水的。

其实,这没什么好奇怪的。出行的人多,不代表人们愿意当韭菜,当下的消费逻辑依然是充满性价比的悦己消费。在出行前,大家早已经在消费账本上画了一条细细的红线。

有底线的消费一次是可以的,但想让国人敞开口袋花钱,这不现实。

当下,国人的消费可以分为两块:大额消费和小额消费。

就大额消费来说,不是降级,那是断层。如房子、汽车、奢侈品、出国游等。今年9月单月房地产调控政策超过175次,但还是不好卖。

量不行,价格也不行;二手房不行,新房也不行!大假期间成交量还下滑了近20%。

再比如出境游,大假期间遭遇断崖式下跌。十个人里不见得有一个会选择出境游的。

其次,就是小额消费,我们前面讲的“口红效应”、“逆向消费”主要就是指这一块。

今年奥莱、唯品会等主打品牌折扣的平台之所以这么受追捧,之所以出现所谓的“逆向消费”,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中国大部分家庭都坐在一堆债务上,负债周期叠加收入增长预期放缓,才导致消费趋于保守和降级。

说起负债,我记得去年官方出了个数据,说中国的城镇家庭负债率达到了56.5%,已经超过了50%的警戒线。

什么是负债率?就是负债总额÷总资产。

但这么看负债还是过于简单了。负债其实就是一种杠杆,是一种透支。明面上的负债指的是房贷、车贷、消费贷这些,但显然不仅仅只有这些。

那婚姻是不是?生育是不是?教育是不是?难道这不是一种透支,不是一种杠杆?

就拿结婚和生育来说。

现在结婚率生育率为什么这么低?因为生孩子需要付出极大的经济和时间成本啊。在选择生育之前,你首先要准备好孕期到养育期的费用吧?出行不方便,是否还要买辆车?还有孩子的医疗、教育是不是同样也是不小的开支。

这些费用其实在选择结婚的时候其实已经预定好了的一种费用。是需要你透支现在的经济来给未来做准备的。

所以我们可以把婚姻、生育、医疗教育等看成是隐性负债。这些未来的开支不会有具体数字,但一定是一种不可避免的未来账单。

明面上的负债与隐性负债一起挤占了我们的消费空间。

目前中国家庭基本都处于债务周期内,被债务裹挟,很难形成稳定的现金流,一旦收入断了,即便是高收入者也会陷入困境。不用说消费,抵御风险的能力都消失殆尽。

这就是中国式中产的心结所在。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应该少一点抱怨,多一种变化!

我的建议是,要合理规划自己的消费支出,预定一部分消费基金进行家庭资产配置,预防收入腰斩。因为人生中总会遇到一些不可预测的风险和意外事件,这些事件会让我们的人生走上另一条轨迹。

前段时间我还跟朋友提起过一件事。我有个初中同学,初中毕业就跟着亲戚跑长途,后来去青岛做进口海鲜生意,虽然没什么文化,但比我们所有人发迹的都要早,2014年我还在当记者到处跑采访的时候,他就在青岛有了自己的房子和车子。

2019年在一次送货的途中出了车祸,颈椎多处骨折,用了6颗钛合金钉子才固定住,手续费花了十几万,在床上躺了半年多,陆陆续续又花了几十万。

身体还没恢复就赶上了口罩期,生意全停了,家里几乎没有了进项。知道青岛房价的人都了解那边的房贷是个什么数字,加上孩子的教育、生活开支等固定支出,很快就抽空了家里的积蓄。

他吃亏就吃亏在自己的小农意识,只看到眼前的利益,不愿意长期投资,对保险有种天然的抵触情绪,最后在这件事上栽了跟头,导致财富挥发,阶层滑落。

今年8月份,一个20岁的白血病女孩的一句“我恨我的爸妈”,不知道骂醒多少家庭。有预案的人生,才会不连累生你的人,不拖累你生的人!

通过这些事件我们可以看出,负债周期内,在家庭消费上进行合理配置,弥补风险漏洞是现代家庭的必修课。

《肖申克的救赎》里,安迪所说的得救之道,指的不是圣经,而是藏在圣经里的那把凿开监狱墙体的锤子。

而我们中产最好的突围焦虑的方式就是资产配置。保险最大的意义就是保障财产流失、就是为风险兜底、对整个家庭和所有亲人负责。

我们已经多次向大家推荐水星保这家平台了,之所以推荐这么多次,是因为他们是一家非常靠谱的第三方互联网服务公司。

工作室的不少同事在亲身体验过他们的服务后,都比较认可,所以才真心向大家推荐。

他们真的很不一样,不会一上来就推销热门产品,更没有喋喋不休的骚扰。

而是通过大量调研和数据分析,结合每个人的家庭状况,量身定制长达十几页的规划书,对,你没看错是十几页。

当时体验时直接惊到了,规划书详细的涵盖了家庭定位与诊断分析、保障缺口的量化,保障方案的定制,资产配置的合理建议等等,十分专业全面。

前面几十次福利都是瞬间爆满,后台也一直有读者留言问什么时候再来一波。

为满足一些读者朋友的紧急需求,做好必要的保障规划,和平台沟通后,又争取到200个名额,原价699元现在免费给到大家体验一次,10天内有效。

值得信任才会多次推荐给大家,平时咨询他们都是要收费的,机会难得。

真心希望每位朋友都能去体验一下,今天你只需动动手指,你对家庭保障的认知就会更上一层楼!

最后再唠叨一句,在这个高成本和不确定性的时代,希望大家都能顺利苟住,守得云开见月明。

(责任编辑:探索)

    相关内容
    精彩推荐
    热门点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