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江治理与生态修复,“小”湿地竟有“大”功效

[热点] 时间:2024-04-19 16:59:03 来源:蓝影头条 作者:热点 点击:154次

原标题:湘江治理与生态修复,小“小”湿地竟有“大”功效

▲岳阳市屈原区古湖湿地美景。湘江修复效

近年来,治理随着湖南下定决心铁腕治污,生态湿地现在湖南“母亲河”重现“鱼翔浅底”,大功湘江流域水质总体为优,小多项重金属因子平均浓度均大幅下降,湘江修复效80%的治理干流断面水质稳定达到Ⅱ类水质标准。

然而,生态湿地在治污的大功道路上,行百里者半九十。小重金属浓度怎样才能进一步下降?水与空气质量如何持续改善?越是湘江修复效接近“还子孙后代一江碧水”的目标,就越要付出更加艰辛的治理努力。

为了绿水青山锦绣潇湘,生态湿地湖南各职能部门毅然决然地扛起了一湖四水生态修复的大功重任,观潮君近期走访了湖南多个退耕还林还湿试点项目,在青山绿水与草长莺飞之间,也许我们已经找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纽带——湿地。

困境

众所周知,水环境问题往往是“污染在水中、根子在岸上”。而对于湘江治理来说,经过多年努力,整顿岸上工厂违法排污,挖沙采矿等问题,解决得比较好,清水塘等老工业区纷纷转型升级,走出一条绿色发展之路。

▲清水塘老工业区转型发展暨三一能源装备园、绿地滨江科创园开工仪式在株洲市清水塘老工业区举行。

但农业面源污染,以及村镇污水源头治理,还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儿。为一湖四水疗伤,除了前期要“去除病灶”,还得持续清理“毛细血管”。

简单来说,农业种植需要施肥,那么肥料中未被土壤吸收的氨氮磷等元素,会随着水排入江河……这就是因农业活动产生的,农业面源污染;如果农户因生活而产生的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放至江河的话,这就是村镇生活污水污染。

城市居民产生的生活污水,由管网收集至污水处理厂进行集中处理。然而,广大农村民居分散,缺乏大规模管网建设和集中处理的条件,长期任由自排,久而久之,就会产生一定的危害。

▲洋沙湖湿地修复前,垃圾堆积如山。

▲洋沙湖湿地修复前,臭气熏天的水塘。

一潭死水,鱼虾也绝迹了,鸟儿也不再飞来了。就像大地上一个个的小疮口,经年累积终会成为巨大的疮疤。

▲洋沙湖湿地修复后,映日荷花别样红。

解局

肾功能衰竭的人,需要做血液透析,通过人工肾将血液中蓄积的过多毒素清除。生态问题也同样如此。

我们知道,地球有三大生态系统,森林、海洋、湿地。

森林被称为“地球之肺”,海洋被称为"地球之心",而湿地,被称为“地球之肾”。

覆盖地球表面仅有6%的湿地,却为地球上20%的已知物种提供了生存环境。

除了维持生物多样性以外,湿地还在应对气候变化、抵御灾害、涵养水源、净化水体、提供物质基础等方面有着卓越的贡献。

被誉为“地球之肾”的湿地,是自然界中自净能力最强的生态系统,能起到“四两拨千斤”的功效。

▲梭鱼草,是一种生长迅速,且极具观赏价值的湿地植物。

湖南省林科院生态研究所研究员宋庆安向观潮君介绍:

湿地低平的地势和缓慢的水流,可以让污染物中的悬浮物在水生植物的作用下被拦截、沉降;同时,水生美人蕉、菖蒲、梭鱼草等湿地植物可直接吸收水体中的氮磷等营养物质,并对水体中的重金属等污染物质进行富集;广泛分布于水体、基质和植物根系等环境中的微生物能够参与多种分解、氧化还原反应,可以降解、去除各类污染物。

▲用于村镇居民生活污水处理的人工湿地,通过三级沉淀、净化,可以处理百余户村民的生活污水。

根据专家估算,1亩湿地,可以帮助50亩左右的耕地解决农业面源污染问题。

在岳阳市屈原区古湖湿地,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研究员侯志勇举着的两瓶水,向我们展示了湿地对于水质净化的超强能力:

▲左边是净化之前入水口的水,右边是经过湿地沉淀净化之后出水口的水,差异十分明显。

▲岳阳市屈原区古湖湿地净水路径示意图。

据了解,在岳阳市屈原区古湖湿地,污水通过沉淀,三级净化,最后进入稳定池再从出水口出来,这个过程基本需要7天左右,进入湿地水质是V类,出来可能就是Ⅲ类,可谓是让污水“脱胎换骨”。

其他退耕还林还湿项目点数据的对比,也让观潮君感到十分振奋:衡东县退耕还湿项目,幸福港农业面源污染水体,经过多级净湿地净化后从原来的V类,劣V类水,现如今总体水质达到Ⅲ类;祁阳县退耕还林还湿试点湘江水质全面恢复并稳定在Ⅲ类以上,湘江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

并且,退耕还湿属于农业种植结构调整的一部分,在不改变耕地土地性质、不破坏水稻田耕作层的前提下,栽植部分湿地经济作物,如湘莲、茭白、荸荠等,不仅能提高经济收入,还能为当地贫困户提供就业机会,在有需要的时候能立即恢复成耕地,从而实现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的“三赢”。

湿地“浑身都是宝”,“母亲河”治理少不了!

突破

▲湘潭县唐家湖湿地公园一隅。

其实,这么好的工程,湖南早就给“母亲河”安排上了:

为贯彻落实湖南省委书记杜家毫关于湘江保护与治理“一号重点工程”“在湘江两岸开展退耕还湿、退耕还林试点”的重要部署,2016年起,湖南省在湘江流域8市开展退耕还林还湿试点,打造湘江流域生态屏障。随后逐步推广到湘、资、沅、澧四水流域,扩大退耕还林还湿试点范围,并打造示范工程。

湖南省林业局成立了由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省林业科学院、中科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世界自然基金会等科研机构提供支持的技术咨询团队,积极推进退耕还林还湿试点工作。

以净水、净土、净气为目标,以少动土、好维护、低成本、高效率、易管理、可推广为原则,不断积累经验。

截至目前,全省累计完成退耕还林还湿面积3.85万亩,涉及14个市州47个县市区57个项目点。全省退耕还林还湿试点区共截流净化农业面源污染总面积约154多万亩,年净化污水能力可达97538万立方米。

检测数据表明,湿地净化后,水质可由Ⅳ或近Ⅴ类提升至Ⅳ甚至局部达Ⅲ类。退耕还林还湿后,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试点区植物种类平均增加20种,动物种类平均增加5种。

蜕变

简单来说,退耕还林还湿,就是给我们的一湖四水织一条“绿围巾”。

随着湿地修复的不断推进,我们可以看到许多湿地独有的生态美景图。

▲萱洲湿地公园秀美的日落之景。

▲站在电线上的叫池鹭,它们还有个外号叫“老等”,因为可以站上三四个小时,但是一旦发现有鱼,便会迅速飞下去捕食。

▲湘潭唐家湖,八月荷花正盛。当地村民说,等到了十月,门前湿地里种的荸荠将迎来大丰收。

▲永州祁阳浯溪湿地公园,湘江干流清澈无比。

▲洋沙湖湿地公园,我们能看到自由奔跑的麋鹿和白鹭。

▲洋沙湖湿地公园,其乐融融的天鹅五口之家。

▲湘江一级支流,长沙宁乡靳江河。

▲娄底市娄星区退耕还林还湿项目点,接天莲叶无穷碧。

▲曾经水质不断下降,由Ⅲ类降到Ⅳ类,总磷、总氮严重超标,部分月份水质达到Ⅴ类和劣Ⅴ类的黄家湖,通过退耕还林还湿试点之后,水质已经连续17个月达到Ⅲ类标准。

随着退耕还林还湿项目的不断推进,这幅一湖四水安澜,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锦绣潇湘生态美景图,正缓缓铺开。(观潮君)

(责任编辑:娱乐)

    相关内容
    精彩推荐
    热门点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