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柏光:两岸青年应携手共创中华民族的未来

[焦点] 时间:2024-04-19 07:10:22 来源:蓝影头条 作者:休闲 点击:104次
陈柏光(中评社资料照)
  中评社台北5月25日电(作者陈柏光)今年适逢“五四运动”一百周年,陈柏“五四”是光两共创专属于青年人的一个重要日子,中国大陆将之明订为青年节,岸青以兹纪念。携手回顾历史,中华一百年前的民族中国,在北京、陈柏天津、光两共创上海等大城市,岸青许多爱国进步青年高呼“外争国权,携手内惩国贼”的中华口号走上街头,也走上了中国现代历史的民族政治舞台。他们抗议当时的陈柏北洋政府丧权辱国,未能捍卫国家利益,光两共创因而发起新文化运动等探索强国之路的岸青各种运动,马克思主义也由此开始在中国广泛传播。其间几位重要的领导人,如胡适、鲁迅、陈独秀等,当时都是未满四十岁的青年俊彦,之后也分别在不同领域各领风骚数十年,各自在属于他们的时代发挥重要的影响力。如今,虽然一个世纪的时间过去了,但是“五四运动”中所倡导的“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精神,到今天仍然是激励一代代青年人向前迈进的宝贵精神财富。  如果将时间再往前推一点,“三二九”则是另一个属于青年人的重要日子,是台湾的青年节。1911年的3月29日(此处日期为农历),广州黄花岗起义失败,86位革命志士壮烈牺牲;消息传出,引起当时中国社会同情革命的声浪升高,原本冷漠的人心因而产生转折、激荡,终致于结成一股巨大的力量,成功推翻满清,肇建共和。孙中山先生在回顾时慨言:“是役也,碧血横飞,浩气四塞,草木为之含悲,风云因而变色,全国久蛰之人心,乃大兴奋。怨愤所积,如怒涛排壑,不可遏抑,不半载而武昌之大革命以成。则斯役之价值,直可惊天地、泣鬼神,与武昌革命之役并寿。”如今读来,仍足以振聋发聩。当年这些抛头颅,洒热血,为革命献出宝贵生命的革命先烈,如方声洞、林觉民等人,绝大多数都是二十来岁的青年人。因此,我们可以说从“三二九”,再到“五四”,青年始终在国家及民族发展与复兴的关键时刻,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今天看来仍是如此。  两岸自从1949年分裂分治,迄今已经过了七十年。虽然,台湾的“千禧世代”(1990年代出生者)与“Z世代”(2000年后出生者),以及中国大陆的“九零后”世代与“零零后”世代的青年人,在生活型态、价值观念、行为模式、心理特征等次文化的表现上存有若干差异;但是彼此在语言、文字、习俗等主要文化上却有着血浓于水、无法割舍的紧密关系。根据台湾竞争力论坛在2018年所公布的“国族认同调查”结果,台湾民众有超过半数(51.9%)认为自己是中国人,如果再加入“具有共同血缘、语言历史文化”的前提,更有接近九成(86.7%)的民众认同自己是“中华民族的一份子”,认同“中华民族”者的比例明显高于“中国人”。显示时间与空间的割裂与距离,并无法完全切断两岸青年之间千丝万缕的中华文化关联。
【第1页第2页第3页】 

(责任编辑:综合)

    相关内容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