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新作为新篇章】守护黄河清水出省 传承弘扬黄河文化——推动青海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系列报道之六

[娱乐] 时间:2024-04-19 13:47:44 来源:蓝影头条 作者:时尚 点击:76次

原标题:【新时代新作为新篇章】守护黄河清水出省 传承弘扬黄河文化——推动青海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系列报道之六

图为海东市沿黄河流域生态环境。新时新篇 海东市水务局提供

青海新闻网·大美青海客户端讯 黄河落天走东海,代新动青道万里写入胸怀间。作为章守展系

黄河是护黄河清河文化推海黄河流护和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保护黄河是水出省传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永续发展的千秋大计。

海东市位于黄河上游,承弘抓好辖区内黄河流域生态治理,扬黄域生是态保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战略部署的具体举措,也是高质落实“一优两高”的生动实践,对推动城市建设、量发列报产业发展、新时新篇营造环境和提升人居环境具有重要意义。代新动青道

近年来,作为章守展系海东市紧扣黄河流域共同抓好大保护、护黄河清河文化推海黄河流护和协同推进大治理、水出省传促进高质量发展要求,重点做好黄河、湟水流域生态修复和综合治理工程,巩固水环境治理成果,确保水环境质量持续稳定向好。

目前,黄河出省断面和大通河出省断面Ⅱ类水质达标率为100%,湟水河出省断面Ⅳ类水质达标率为100%(其中Ⅲ类水质占比达到50%以上),确保了一江清水出海东。

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治理成效显著

黄河流经海东市化隆回族自治县、循化撒拉族自治县、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三县,守护黄河清水出省责任重大。

为加快沿黄河水生态环境治理,海东市坚持“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水灾害”四水同治,强力推进工业企业截污治污,坚决取缔“小散乱污”企业,对化隆回族自治县、李家峡、公伯峡库区网箱养鱼进行集中清理,有效治理农业面源和畜禽养殖污染。

对沿黄矿山非法开采、湟水河河道非法采砂等突出问题开展专项治理,河道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并在全省率先创建了“4+1”河长体系。湟水河水质达标率、空气质量、单位GDP能耗等指标提前完成“十三五”规划目标。

湟水河是黄河上游最大的一级支流,是海东人民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也是海东人民的母亲河。湟水河在海东境内干流长158公里,流域面积约6752平方公里,占全市总面积的51%。

“现在垃圾少了,水质也在逐渐变好。最直观的感受就是河里的鱼儿多了,鸟儿也多了。”在平安区湟水河流域,河道保洁员正打捞着河面的垃圾。这些河道保洁巡查员和全市各级河长一起,共同构建起海东市河流的保护网络。

通过深化河长制湖长制管理,河湖监管宽松软的局面得到根本性扭转,从市到村明确了各级河长包干河道的责任,切实履行管、治、保“三位一体”职责。全市共确定四级河长1758名,四级湖长469名,落实河湖保洁巡查员2000余名。

截至目前,全市各级河湖长累计巡河15.4万余人次,累计排查出河湖管理范围内乱占、乱堆、乱建、乱采“四乱”问题162项,完成整改149项,整改率达92%。形成了“有人管、有制度、能治理”的河道管理格局,为确保一江清水出城出省提供坚实的保障。

生态项目建设助力高质量发展

树木葱葱,芦苇荡漾,水鸟三三两两栖落水面,不时还会有一阵阵蛙声从茂密的水草中传来,不是江南却胜似江南,这里便是贯穿湟水河的平安心湿地公园。

近几年,沿湟水河规划建设的平安心湿地公园、柳湾城市公园、驿州湿地公园、蚂蚁山公园等一批具有显著生态效益的水生态项目,为有效防治区域水土流失、改善水生态环境、营造水文化氛围发挥了积极有效的作用。

驿州湿地公园项目经理周忠介绍: “湿地公园通过水生态修复、梳理现有场地湿地景观与河塘景观,以‘线’串联‘点’从而带动‘面’,来优化区域生态环境,并结合城市规划构建生态廊道,是自然生态与城市建设的有机结合。”

按照海东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建设“绿屏障、绿河谷、绿城区”的重要举措,自2013年起,依据南北山绿化总体规划,在湟水两岸实施南北山绿化水利配套工程。截至目前,共实施绿化水利配套项目27项,累计完成投资44363万元,总控制灌溉面积11053公顷,为海东市南北山绿化奠定了坚实的水利基础。

投入3194万元实施的化隆县昂思多沟、黑城沟小流域综合治理等生态水利项目,治理水土流失面积3400公顷,水平梯田266.77公顷。也有效减轻了水土流失,改善和有效保护了黄河流域的生态环境。

同时,从2015年开始实施的青海省黄河干流防洪工程,投资2.27亿元对沿黄河36.62公里河岸进行治理。黄河、湟水河治理以及中小河流治理工程不仅在防洪减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许多经过治理的河段还恢复和改善了河道生态功能,美化了人居环境,发挥了治理的综合效益。

保护好、传承好、弘扬好黄河文化

海东市是黄河四大文化之一——河湟文化的发祥地和核心区,海东市因青海湖以东而得名,是黄土高原与青藏高原、中原文化与西域文化、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的交汇地带,素有“极地门户、青藏首站”之称,自古就是丝绸之路南道、唐蕃古道重要组成部分、海藏咽喉,黄河流经海东市200公里。

近年来,海东市深入挖掘黄河时代价值,在发展过程中有了更为明确的方向,成就了具有鲜明河湟文化特质的彩陶、拉面、青绣和青稞酒“四件宝”。

围绕“四件宝”,海东市从打造河湟品牌、挖掘非遗文化、积极搭建平台、推动人文旅游等方面做了许多重点工作。目前,海东市依托黄河文化产业发展,已成为青藏高原旅游的重要聚集地、黄金地,文化旅游融合的重要示范区。

“串串黄河腿不疼,看看天灯双眼明;转转黄河圈,能活一百年;转转天灯杆,全家保平安;摸摸天灯杆,能去考状元。”这是流传于海东市乐都区的一段民谣。每年的农历正月十四,乐都区七里店便会迎来一场灯会,这就是久负盛名的民间艺术奇葩— —九曲黄河灯会。

一个个在民间传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就是一个个流光溢彩的艺术瑰宝,构成了多姿多彩的河湟文化。从土族的安昭舞、轮子秋、盘绣,撒拉族的婚礼、螭鼓舞,到七里寺花儿会、瞿昙寺花儿会、北山跑马、南山射箭,海东的非遗文化资源丰富又精彩……

接下来,海东市将做好保护好黄河优秀文化、传承好黄河优秀文化和弘扬好黄河优秀文化“三篇大文章”,积极推进各生产要素的高度融合,形成具有黄河文化特色的产业体系,全面提升“彩陶故里、拉面之乡、青绣之源、醉美海东”城市品牌影响力,促进黄河文化与历史文化、民族饮食文化、青绣文化、青稞酒文化、农耕文化共生共赢,使黄河文化在传承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真正让黄河文化“实”起来。

同时,将把握历史发展机遇,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站在保护发展黄河全域文化的高度看海东,从不断延续黄河文化千年神韵的视角促发展,努力实现源头黄河文化与下游黄河文化的协同、自然生态承载力和文化发展生产力的协同,为打造魅力黄河、生态黄河、文化黄河作出积极贡献。(罗珺)

(责任编辑:知识)

    相关内容
    精彩推荐
    热门点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