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读 | 海南“猿”计划:白颊长臂猿合笼背后的故事

[百科] 时间:2024-03-28 16:45:25 来源:蓝影头条 作者:焦点 点击:101次

原标题:深读 | 海南“猿”计划:白颊长臂猿合笼背后的猿故事

白颊长臂猿“亮亮”“命大”合笼背后的珍稀濒危物种保护方案——

海南“猿”计划

■ 海南日报记者 习霁鸿

爱情带来的改变是巨大的——

相识之初,它对女朋友龇牙咧嘴,深读试图树立威信、海南后圈地为王。计划新婚第二天,白颊它就成了“妻管严”,长臂共进晚餐时,猿合乖乖后退,笼背让媳妇儿先吃。故事

这对夫妇就是猿海南热带野生动植物园(以下简称海野)近日备受关注的明星眷侣:8岁的雄猿亮亮与7岁的雌猿命大,均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白颊长臂猿。深读2月14日,海南后亮亮迎娶来自杭州动物园的计划命大,二猿合笼的白颊消息一度刷屏海南人民的微信朋友圈。

引发关注,长臂不仅因为二猿在线“发糖”妙趣横生,更因为合笼的背后,实际上是海南为保护和繁育海南长臂猿所做的种种工作。近年来,在海南各界的共同努力下,越来越多珍稀濒危动物,成双成对、一代又一代在海南的深林、浅滩中安家。

命大和亮亮成功合笼。

胆小新郎遇上命大新娘

“吃瓜”人类在线“追更”,坐等它俩互相捉虱子——即配对成功

别看这对小夫妻年纪不大,却有各自不同寻常的身世。

命大出生在杭州动物园,是它母亲的第一个宝宝。但正因猿妈妈缺乏育幼经验,命大刚出生就被遗弃,从高空坠落,导致腹部受伤而奄奄一息。当地保育员悉心照料了8个月,命大才终于从人工育幼室健康地回到长臂猿展区,它也因此得了“命大”这个名字。

亮亮的经历也十分曲折。2018年以前,亮亮都住在位于海口市金牛岭公园内的金牛岭动物园。2018年6月,该动物园停止营业。按合同规定,园里的动物归海口市金牛岭公园管理处所有,但该管理处没有驯养繁殖野生动物的资质,而且因为闭园后没有了收入,动物出现了无人管理甚至没有饲料喂养的状况。

经共同商议和协调,政府相关部门最终决定,将这批动物交由海野救助安置。于是,亮亮搬进了新家,成为海野里唯一的长臂猿。

2021年,亮亮和命大各自到了适婚年龄。为了给“毛孩子”找对象,两家的“奶爸奶妈”遍寻全国,总算找到了彼此。“两边相亲也有基础,一是双方年龄合适,二是各自都有需求。”海野园长马雪峰说。经过近一年的筹划,今年1月15日,命大“远嫁”海南,住进了海野。

命大:雌性白颊长臂猿,7岁,来自杭州动物园。

不过,就像人类对靠近的陌生人有防范心一样,两只陌生的长臂猿共处一室,也可能产生应激反应。所以一开始,命大和亮亮还不能贸然合笼。

为了给双方营造一个互相熟悉的氛围,在命大到来前,海野在亮亮的馆舍旁加盖了一个新馆舍。命大来了之后,亮亮搬进新馆舍,原馆舍则腾给了命大。“这是为了让命大熟悉亮亮的气味。”马雪峰告诉海南日报记者,而且,两个馆舍相邻,亮亮和命大可以隔着栅栏看到对方,便于熟悉彼此。

与从小在种群中长大的命大不同,亮亮此前没有跟同类一起生活过,因此相对胆小。“刚开始命大主动靠近亮亮时,哪怕还隔着栅栏,亮亮都会发出低沉的声音警告。”饲养员蔡娇英笑道。

为了给命大“助攻”,蔡娇英想了个办法:故意在两个馆舍的交接处喂食,以引导亮亮和命大互相靠近。

经过1个月的接触,亮亮和命大逐渐熟悉起来,开始隔着栅栏互相对视,有时也来一段“二重唱”——这意味着合笼条件成熟了。

“合笼后,它俩不打架、不抢食,有交流,可以说是比较顺利的。”马雪峰说,现在,大伙儿都等着亮亮与命大的关系进入下一阶段——互相捉虱子,“这是伴侣之间的亲密行为,进入这一阶段就表示配对成功了,一般要花两三个月时间,但也存在个体差异。”

视频:当单身猿有了对象

备受关注的“联姻”

由于血缘相近,对白颊长臂猿的观察研究可助力海南长臂猿保护

“呜……呜……”2月14日,亮亮与命大合笼后的第一次“二重唱”,通过科技设备传到了海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副院长、教授汪继超的耳朵里。

在二猿合笼前,汪继超在“婚房”里布设了一套声学监测设备,通过声学数据了解二者在笼养状态下的活动规律。

观察研究这对夫妇的,还有它们的饲养员。蔡娇英有一本饲养日记,详细记录了亮亮和命大每天的情况,包括采食量、活动、体型、精神状态、排泄物等。

二猿合笼还有更深的意义。白颊长臂猿和海南长臂猿同为灵长目长臂猿科冠长臂猿属。对亮亮和命大的研究,将为保护海南长臂猿提供更多经验。

亮亮:雄性白颊长臂猿,8岁,来自海南热带野生动植物园。

为何这么说?当前,海南长臂猿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评定为极度濒危,名列全球25种濒危灵长类物种之一,仅存于海南热带雨林中。

“自然灾害、气候变异、病毒感染等突发情况,都可能导致海南长臂猿数量的损失。”马雪峰说,保护海南长臂猿刻不容缓。但保护的前提是掌握海南长臂猿的相关信息。然而,海南长臂猿是国内长臂猿现有种群中唯一没有被圈养的种群,缺乏繁育的相关数据。

同时,圈养海南长臂猿的想法也难以实现。马雪峰解释道,海南长臂猿被圈养时接触人可能会产生应激反应,严重的会有患病风险,“海南长臂猿每个个体都很珍贵,不能冒险圈养。”

但方法总比困难多,白颊长臂猿就可以作为海南长臂猿的对比研究对象——我国自20世纪50年代起繁育白颊长臂猿,圈养技术比较成熟,且白颊长臂猿与海南长臂猿在生活习性和地理分布上相似。

此外,海野是海南师范大学的学生实习基地。马雪峰与正在开展长臂猿野外救护项目的汪继超一拍即合,决定开展研究合作。

“通过饲养白颊长臂猿等海南长臂猿近缘种,进行长臂猿饲养繁育的适应性研究,科学建立海南省长臂猿饲养繁育技术规程,以及和海南长臂猿野外生境相似的圈舍,为救护海南长臂猿奠定技术和环境基础。”汪继超表示。

汪继超还计划在“婚房”里再布设一套视频监测设备,对两只白颊长臂猿的行为做进一步的资料搜集和观察。

更多珍稀濒危物种保护计划

海南长臂猿、东北虎、海龟等珍稀濒危动物保护在海南多地“开花”

婚后的亮亮和命大,常常在馆舍的枝丫、秋千、木屋之间玩追逐游戏,嘹亮的“二重唱”时不时响起。这样的声音,让人不免想到生活在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深处的海南长臂猿。

作为海南岛独有物种,海南长臂猿的生存状态总是牵动着大家的心。近年来,政府部门陆续种植海南长臂猿喜食的树种,扩充专职监测队伍,建立起立体化智能科考体系,建设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以自然恢复的方法实现对海南长臂猿种群的保护。

2021年9月5日,在“海南长臂猿喜添婴猿 中国海口-法国马赛联合新闻发布会”上,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管理局对外宣布,海南长臂猿的数量由2020年的5群33只增加至5群35只。这一保护成果获得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总裁兼理事会主席、海南国家公园研究院理事长章新胜的盛赞:“(海南)长臂猿和海南热带雨林保护,不仅在物种生物多样性上,更是在热带雨林保护等全球特别关注的重点焦点问题上贡献了中国的智慧和海南的解决方案。”

媒体关注亮亮和命大的合笼进展。

把聚焦的镜头拉远,推向其他珍稀濒危动物种群,可以看到相关保护工作正在海南多地“开花”。

同样在海野,今年元旦,一只东北虎崽顺利出生,让海野工作人员欢呼雀跃——它是海野开园以来诞生的第二只东北虎崽,弥足珍贵。

“动物繁育有三要素:食物、水源和隐蔽物。”马雪峰说,过去,出于节约成本和便于游客观赏的考虑,各地动物园都惯用笼舍圈养动物。但在这种环境中,动物的精神压力大,不利于繁殖。说到这个,他眉头紧蹙:在笼养环境中,海野的东北虎在约10年的时间里都没有成功诞下一只虎崽。

近两年,海野将东北虎集中转到占地数千平方米的散放区,并通过种植树木等措施为它们提供隐蔽物,这一做法在业内被称为丰容。丰容后成果显著,2021年至今,海野里的东北虎已经生下了两只虎崽。

在海南繁育的珍稀动物不止这些。镜头转向三亚,早在2012年,依托海南热带海洋学院建设的海南省两栖爬行动物研究重点实验室,开始繁育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圆鼻巨蜥,至今已经成功出壳76只。

海南省两栖爬行动物研究重点实验室执行主任、海南热带海洋学院水产与生命学院副教授杜宇说,目前实验室正在筹建海龟人工繁育场,力争今年5月前完工,届时将用来繁育绿海龟、红海龟和玳瑁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尽管海南各地、各团队采取了种种保护措施,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保护珍稀濒危动物依然任重道远。

2020年发布的《海南长臂猿保护行动计划框架》提出,力争用约15年时间,实现海南长臂猿种群数量翻番和可持续增长,使其较快解除极度濒危状况。

省林业局(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管理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刘强说,今年将主要从加强日常巡护、监测和推动海南长臂猿栖息地修复三方面,进一步加大对海南长臂猿的保护力度。

“实际上,很多珍稀濒危物种的社会关注度还不够。我们希望更多人知道这些物种的珍贵,从而有意识地去保护它们。”杜宇说,“只有社会各界共同参与,我们才能尽可能地保留住这些物种。”

)

扫一扫看视频 来听“猿”份狂想曲

扫一扫看H5海报 “命”里有“亮”

扫一扫看动画 有“猿”千里来相会

总策划:曹健 罗建力 齐松梅

执行总监:许世立

主编:孙婧

版面设计:张昕

检校:卫小林 蔡法

《“命”里有“亮”》

文案:许世立

摄像:封烁

制作:陈海冰

《来听“猿”份狂想曲》

文案:孙婧

摄像:封烁

剪辑:李玮竞

配音:樊学玲

《有“猿”千里来相会》

编导/文案:韩静

制作:王莹

配音:王莹 李沛稼

包装:侯昭政 陈翎

摄影:韩星 刘孙谋

《当单身猿有了对象》

文案:孙婧

摄像:封烁

剪辑:吴文惠

(本稿图片均由海南日报记者 封烁 摄)(习霁鸿)

(责任编辑:探索)

    相关内容
    精彩推荐
    热门点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