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知识 >榆林:让绿色“家底”更殷实 正文

榆林:让绿色“家底”更殷实

[知识] 时间:2024-03-29 21:17:14 来源:蓝影头条 作者:焦点 点击:200次

5月的榆溪河生态长廊河滨公园景色宜人,成为榆林市民周末休闲娱乐的榆林殷实好去处。记者 李旭佳摄

5月的让绿榆林绿意盎然。在米脂县高西沟村,色更当无人机越过山峁沟壑,家底定会“看”到“片片林草盖坡洼”的榆林殷实“希望绿”。“作为护林员,让绿咱要用心守护一草一木,色更让幸福的家底笑容挂在每个乡亲脸上。”该村村民高锦卫巡山回来在日记中如是榆林殷实写道。

这是让绿来之不易的绿色。从“沙进绿退”到“绿进沙退”,色更经过多年不懈努力,家底榆林已将林木覆盖率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榆林殷实0.9%增加到如今的34.8%,沙化土地治理率达到93.24%。让绿在生态环境治理中,榆林不仅树立起全国荒漠化防治的标杆,同时也在水环境治理和大气污染防治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让绿色“家底”更殷实。

如今,站在绿地看蓝天已成为榆林人的新常态。

铺好生态底色

走进距离榆林中心城区16公里的小纪汗10万亩樟子松基地,4米至6米高的樟子松迎风而立。一旁,沙柳与侧柏牢牢地束缚着沙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宣传牌在树林中显得格外醒目。

如今,这个樟子松基地已经成为全国防沙治沙综合示范区,也是榆林市百万亩樟子松基地之一,在榆林主城区以北构筑起了一道绿色生态屏障。

“这片樟子松树林是2012年开始种植的,10年来,当初50厘米的小苗已经长成了4米至6米高的大树,共计240万余棵。”小纪汗林场场长罗向军介绍,“樟子松具有耐寒、耐旱、耐瘠薄的特性,防沙固沙能力很强,是榆林沙地造林的首选针叶树种。”

回顾多年的治沙造林历程,正是这一棵棵茁壮成长的绿树,使得榆林的绿色版图不断扩大,森林覆盖率连年攀升,陕西的绿色版图向北推进了400多公里,成为我国第一个完全“拴牢”流动沙地的省份。

2021年,榆林全面加快生态治理,依托新一轮退耕还林还草、天然林资源保护、三北防护林五期、京津风沙源治理二期等工程,全年完成造林103.5万亩,林业年产值实现108亿元,“榆林绿”由浅向深挺进。

“一年一场风,从春刮到冬”曾是榆林人对当时恶劣环境的自嘲,也是一种无奈。如今,“风少了、小了,不见了沙子。我现在才体会到什么是惠风和畅。”5月16日,在榆溪滨河公园锻炼的市民何伟杰告诉记者,自己在这里生活多年,由绿色带来的变化实实在在,可以“摸得着看得见”。

守护一河清水

榆溪河是无定河的支流,由北向南从榆林城区中部穿过,被称为榆林市的“母亲河”。

在当地人的印象中,此前的榆溪河是一条臭水沟,污水随意排放、垃圾成堆,“远远路过,都能闻到一股臭味。”这是许多榆林市民的共同记忆。2016年,住建部和环保部公布了全国地级以上城市黑臭水体名单,涉及陕西省5条河流,榆林就占了3条,其中就有榆溪河。

榆林市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紧抓关键污染环节,以控源截污为主,集中治理与分散处理并举,全力消除黑臭水体,促进榆溪河水质全面改善。

“经过多年治理,如今的榆溪河河水清澈、空气清新,一改过去污水横流、河道黑臭的模样;河畔两侧绿树成荫,已成为市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榆林市住建局古城保护和园林绿化建设科科长张爱民表示。

近年来,榆林市定期对榆林城区榆阳河、沙河、榆溪河11个点位的黑臭水体指标进行监测和不定期检查;全面开展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完成黄河干支流229个问题排污口治理,累计建成污水处理厂(站)120座;积极推进城市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有效降低入河污染负荷,有效扭转无定河下游水质下降趋势。

通过一系列措施,榆林市整体水质得到明显改善,在2021年度全国地级城市水质改善排名中,榆林市改善幅度位列全国第2名。黄河干流榆林段、秃尾河、窟野河、佳芦河水质为优,无定河、孤山川水质为良好。

保卫“榆林蓝”

去年10月的一天,在榆林大气污染综合管控平台工作颗粒物雷达扫描系统上,一片代表局部污染的红色区域的出现引起了值班人员冯天成的警觉。

发现异常后,冯天成立刻点击鼠标,打开红色区域附近的污染源高空瞭望点,放大后清晰看到一处建筑工地的工人正在焚烧竹胶板,产生大量烟尘。随后,他通过指挥调度平台向榆阳区沙河路街道办下达污染防控指令,大气网格员立即赶赴现场制止了焚烧行为。

及时发现、有效解决,正是得益于榆林市于2020年底建成的“空天地”一体化大气污染综合管控平台。在位于榆林市生态环境局的“空天地”一体化大气污染综合管控平台监控中心,记者看到,各项污染物实时监测数据在大屏幕上不停地滚动,工作人员在认真做着记录。这套高智能的系统被环境监测人员亲切地称为“生态CT机”。

榆林市大气污染治理中心主任高凌介绍:“有了这套系统,我们可以对全市所有城区、工业园区和重点乡镇大气污染进行实时监测,实现‘预警、转办、核查、处理、反馈’闭环管理。”

“管控平台一旦发现监测区域内空气质量出现问题,我们会在第一时间进行核实,并通过指挥调度中心下发污染事件通知,及时处理污染问题。”高凌告诉记者,该平台利用大气污染物扩散模型,结合空气质量监测数据和污染源分布数据,实现污染物的精准溯源。

通过“空天地”一体化大气污染综合管控平台,榆林市实现了大气污染防治联防联控,对于发现的污染问题能够及时进行预警处理,有力推动大气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2021年,榆林中心城区优良天数达到313天,连续两年成为空气质量全面达标城市。其中空气质量综合指数3.81,同比改善9.5%;PM2.5平均浓度26微克/立方米,同比改善21.2%,改善幅度居全省第一。(记者 周明)

(责任编辑:综合)

    相关内容
    精彩推荐
    热门点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