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百科 >文化周刊 | 情深意重李商隐 正文

文化周刊 | 情深意重李商隐

[百科] 时间:2024-04-25 21:34:46 来源:蓝影头条 作者:娱乐 点击:51次

原标题:文化周刊 | 情深意重李商隐

情深意重李商隐

■ 程应峰

晚唐诗人李商隐的文化诗歌,构思新奇,周刊风格秾丽,情深缠绵悱恻,意重隐优美动人,李商流传广泛,文化为人津津乐道。周刊他诗歌中相当一部分是情深无题诗。所谓无题,意重隐就是李商诗人不愿意标示出能够表示主题的题目,而有心以“无题”代之。文化无题胜有题,周刊更能够表达作者难言的情深隐痛,深沉的意重隐忧郁,莫名的李商情思,苦涩的情怀,执着的追求等等。这种对诗歌标题的处理方法,自唐代以来就极为盛行。

李商隐心灵善感,情深意笃,一以贯之。他无题诗中最著名的一首,全诗如下:“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这首诗,淋漓尽致地描绘了一个爱着的人在相思状态下的情状。其情其景,所传递的相思之意,可谓缠绵悱恻,情深入骨,无以复加。这该是何等惊心动魄、深入肺腑的情感泣诉啊!

诸如“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芭蕉不展丁香结, 同向春风各自愁”等等名句,均出自李商隐的《无题》诗。从中不难窥见,李商隐的情深义重,不是一时一刻的,而是完完全全贯穿在他的生命之中了。这与李商隐从小孤贫,家道衰微,形成了忧郁、敏感、清高的性格有关,也与他与生俱来对情感的体验深入而深刻有关。

李商隐进士及第后,遇到了生命中最重要的一个人——王晏媄。“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正是李商隐初见亭亭玉立的王晏媄时的灵性之作。只是,结婚不到12年,李商隐的妻子王晏媄就因病故去了。李商隐因之写下了许多追忆悼亡之作,声声切切,自始至终。其悼亡之诗字字句句含泪带血,读来让人唏嘘不已。“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就是其中的一首。

情感深重、心地细腻的李商隐以无题为名的爱情诗,深入人心,被广为传诵。他常常在诗中借物咏怀,托景咏情,将自己因“游历天涯、聚少离多”而滋生的忧郁、伤感、思念等等情愫,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

公元857年,四十五岁的李商隐,写下了《锦瑟》一诗:“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抒发了内心弥漫着的凄清、惆怅和追忆,而后独自登上长安城南的乐游原,发出“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的悲叹和感伤,悄然告别了晚唐的血色阳光,告别了这个沉落的多苦多难多愁的世界。

熔百家于一炉的诗人李商隐,多情却被无情恼的李商隐,在扑朔迷离而又精致婉转的感情中沉溺的李商隐,他的情诗,就是这个世界最天长地久、最深入心灵、最感人肺腑的不老情话。(程应峰)

(责任编辑:焦点)

    相关内容
    精彩推荐
    热门点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