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百宝 奋斗百年丨铆钉风枪见证“天堑变通途”

[娱乐] 时间:2024-03-29 19:51:09 来源:蓝影头条 作者:娱乐 点击:24次

原标题:红色百宝 奋斗百年丨铆钉风枪见证“天堑变通途”

题:铆钉风枪见证“天堑变通途”

新华社记者潘志伟

位于湖北武汉的红色我国首家综合性桥梁博物馆展厅内,存放着一套铆钉风枪。百宝百年虽然久经岁月洗礼,奋斗但通过它依旧可见那段建设大军筚路蓝缕、丨铆奋力实现“天堑变通途”的钉风历史。

被称为“万里长江第一桥”的枪见堑变武汉长江大桥,是证天我国在长江上修建的第一座铁路、公路两用桥梁。通途1955年9月1日,红色大桥正式开工建设,百宝百年经过两年多的奋斗艰苦奋战和科技攻关,武汉长江大桥于1957年9月25日建成。丨铆

“一桥飞架南北,钉风天堑变通途。枪见堑变”这一名句,证天正是对武汉长江大桥重要作用的充分肯定。

步入中铁大桥局桥梁博物馆,武汉长江大桥建设再现展示区内的各种实物、图片,让参观者仿佛置身于当年如火如荼的建设场景中。铆钉风枪上斑驳点点的金属锈迹,承载着那段火热岁月的记忆。

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建造长江大桥的议案,后来成为新中国“一五”计划的重点建设项目。在“集全国优秀人才,建长江第一大桥”的动员令下,各地优秀桥梁专家、技术人员汇聚武汉,举全国之力修建武汉长江大桥。

从1950年开始筹备,到1955年9月1日正式开工,大桥的筹建、准备历时5年,建设过程更是精益求精。

“大桥钢梁架设时需要利用一项热铆技术,将铆钉加热至1000多摄氏度,由几名工人配合完成喂钉、穿孔、铆合等步骤,将钢梁和钢板牢固地结合起来。”桥梁博物馆馆长成莉玲介绍,1956年6月,大桥钢梁铆了两个月后,工人发现有的铆钉不能全部填满眼孔,有松动。施工单位进行现场试验证实了这一缺陷,当即决定,在铆钉施工问题没有解决前停止铆钉铆合和钢梁拼接。直至解决钢梁铆合问题、实现铆钉完全填满眼孔后,工程才重新启动。

“如果有一个铆钉松动了,就会因为受力不均匀引起连锁反应,桥梁可能很快就会出现质量问题。”回顾这段往事,中铁大桥局原副总工程师赵煜澄说,大桥建造的首要前提是质量与安全,“建设万里长江第一桥,必须坚持‘百年大计’。”

60多年来,历经风雨沧桑的武汉长江大桥,巍然立于大江之上,经受住了多次洪水等自然灾害和碰撞事故带来的考验。

“武汉长江大桥是新中国桥梁建设的第一座里程碑。”中铁大桥局党委书记、董事长文武松介绍,这座大桥拉开了中国现代化桥梁建设的序幕,截至2020年底,中铁大桥局在国内外设计建造了3000余座大桥,总里程3600余公里,先后在越南、南非、摩洛哥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承建了40余个项目。

“中国桥梁已经成为一张闪亮的国家名片,展现着中国创造的亮丽风采。”文武松说。(潘志伟)

(责任编辑:综合)

    相关内容
    精彩推荐
    热门点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