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已建成监测点位2.8万余个 生态环境监测更加“耳聪目明”

[综合] 时间:2024-04-16 21:24:24 来源:蓝影头条 作者:探索 点击:33次

原标题:四川已建成监测点位2.8万余个 生态环境监测更加“耳聪目明”

“成都市决定于2023年3月6日零时启动臭氧重污染天气黄色预警……”3月5日,耳聪目明预警启动的川已测更前一天,成都发出重污染天气预警信息。建成监测境监加通过采取应急管控措施,点位成都抢回一个优良天——3月6日空气质量状况为良。个生精准高效的态环预警,背后依靠的耳聪目明正是生态环境监测网络。

目前,川已测更围绕水、建成监测境监加气、点位土、个生生态、态环污染源等要素,耳聪目明四川已建成监测点位2.8万余个,川已测更实现了市县城市和主要干支流监测点位全覆盖,建成监测境监加要素基本完整,生态环境监测更加“耳聪目明”。

四个转变

●从人工到自动的转变

我省自动站由296个增加至2634个,比2015年增加近8倍,基本实现全省市县城市环境空气、地表水水质自动站全覆盖

●从粗放到精准的转变

环境空气质量方面,县级城市从“十三五”初每月监测5天、每天监测4次、每次监测3个指标,到现在实现了每小时监测1次,每次监测6个指标

水环境质量方面,从“十三五”初每月监测1次,到现在每天监测6次,实现了饮用水水源地水质109项全监测全分析

在测管协同方面,利用雷达走航车、无人机等高技术手段,开展污染物移动走航,精准绘出“污染地图轨迹”,快速精准锁定污染源

●从分散封闭到集成联动的转变

生态环境部门与气象等部门实现协同联动,建立生态环境监测数据共享机制,逐步实现环境质量、污染源、生态质量监测等数据有效集成和互联互享,对生态环境质量状况评价更客观,对发展趋势的预测更准确

●从现状监测到全面预测预警的转变

“十三五”初,我省尚不具备水质预报能力,经过5年的建设,现在可预警预报重点流域断面未来3天精细化和未来7天趋势性水质预报

如何监测? 建设网络,实现市县城市、主要干支流监测点位全覆盖

在成都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六楼的超级站大气科研重点实验室内,一个大屏幕上,无机元素、碳组分、VOCs组分等海量监测数据在这里纤毫毕现。这些监测数据来自实验室内昼夜不停的监测仪器和持续运算的高性能计算机。

“这是大气颗粒物及光化学组分站,也就是我们专业平时所说的超级站。”成都市环科院工程师罗伊娜告诉记者。跟随罗伊娜来到实验室的楼顶,记者见到监测仪器的采样管。罗伊娜介绍,采样管会像针管采血一样对空气进行采样,采样成功后再通过管道输送到监测仪器进行分析。“这些采样监测设备全年无休,不仅实现环境空气常规6参数的实时监测,还能实现包括挥发性有机物等150余项大气污染物指标的监测和解析。”罗伊娜说。

在实验室,记者发现,不少监测指标被分时段或以曲线或以图像的形式进行了详细记录。这些图像与曲线对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有什么帮助?

生态环境厅副厅长雷毅给出答案:这些颜色各异的曲线、图像,其实暗藏着大气污染物变化的各种“苗头”,大气污染的成因可从中解读,这也是超级站和常规自动监测站的不同。雷毅介绍,超级站可以捕获更多更小的污染因子,其中包括150余种指标,通过为大气“抽血化验”,将大气污染的“病因”查清楚,从而“对症下药”,实现精细化管控。

没有监测数据的有力支撑,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地基”就不稳,超级站只是四川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的一个缩影。记者了解到,围绕水、气、土、生态、污染源等要素,四川已建成监测点位2.8万余个。其中,环境质量监测点位近2.5万个,生态质量监测点位100余个,污染源监测点位3000余个。基本完成全省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3年目标任务,实现了市县城市、主要干支流监测点位全覆盖,要素基本完整。

效果如何? 四个转变,让生态环境监测更智能更高效

生态环境监测网络的建设,让生态环境监测更智能、更高效。

“首先就是从人工到自动的转变。”生态环境厅监测处相关负责人介绍,经过多年建设,我省自动站由296个增加至2634个,比2015年增加近8倍,基本实现全省市县城市环境空气、地表水水质自动站全覆盖。以污染源监控为例,在11个市开展第一、二批污染源在线监测监控体系试点建设,实现新型化监控手段“用电监控”零的突破,“通过远程查询企业用电量,即可得知企业的污染治理设施是否正常运行,监控触角进一步延伸。”上述负责人说。

实现从粗放到精准的转变。“目前环境监测方式一改以往较为粗放,频次低、指标少、手段单一的情况。”上述负责人介绍,环境空气质量方面,县级城市从“十三五”初每月监测5天、每天监测4次、每次监测3个指标,到现在实现了每小时监测1次,每次监测6个指标;水环境质量方面,从“十三五”初每月监测1次,到现在每天监测6次,实现了饮用水水源地水质109项全监测全分析,让老百姓喝上干净水、放心水;在测管协同方面,还利用雷达走航车、无人机等高技术手段,开展污染物移动走航,精准绘出“污染地图轨迹”,快速精准锁定污染源,让环境执法有的放矢。

实现从分散封闭到集成联动的转变。记者了解到,目前生态环境部门与气象等部门实现协同联动,建立生态环境监测数据共享机制,逐步实现环境质量、污染源、生态质量监测等数据有效集成和互联互享,对生态环境质量状况评价更客观,对发展趋势的预测更准确。仅2022年,生态环境部门就与气象部门会商23次,发布重污染预警15次。

从现状监测到全面预测预警的转变。生态环境厅监测处相关负责人透露,“十三五”初,我省尚不具备水质预报能力,经过5年的建设,现在可预警预报重点流域断面未来3天精细化和未来7天趋势性水质预报,“可有效预防和控制水污染突发事件,最大限度地减少可能造成的损失。”该负责人说。

记者 田程晨

相关新闻

7家企业入选2022年度省级节能降碳标杆企业名单

3月23日,经济和信息化厅公布2022年度省级节能降碳标杆企业名单,来自水泥、电解铝、化工、钢铁、陶瓷等行业的7家企业入选。

经济和信息化厅相关负责人表示,上述行业为高耗能行业,评选出的标杆企业通过加大工业领域节能降碳工作,能效水平均优于行业水平。以巴中海螺水泥有限责任公司为例,公司在环保投入上不遗余力,持之以恒治源、减排、降耗、抑尘、降噪、增绿,积极尝试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在传统领域的应用,改变了“晴天飘灰,雨天下泥”的传统水泥行业生产面貌。

四川提出目标,到2025年,工业领域重点行业达到标杆水平的产能比例超过30%。经济和信息化厅相关负责人表示,以标杆评选活动为依托,各市(州)要对标先进做法和经验,对照前期本地区制定的节能降碳工作方案,指导重点领域企业科学有序开展节能降碳技术改造,推动能效水平应提尽提;各节能降碳标杆企业要积极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巩固创建成果,持续提升节能降碳水平,带动全行业低碳转型和高质量发展,助力如期实现工业领域碳达峰。

此前,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市场监管总局联合发布2022年重点用能行业能效“领跑者”企业名单,四川7家省级节能降碳标杆企业中有两家上榜。记者 寇敏芳

(来源:四川日报)


(责任编辑:知识)

    相关内容
    精彩推荐
    热门点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