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聋人学校老师登上诗词大会!你知道大画家毕加索也写过诗么?

[热点] 时间:2024-04-18 16:19:21 来源:蓝影头条 作者:热点 点击:184次

  中国小康网讯 3月7日晚,南京南京聋人学校老师登上诗词大会。聋人老师据悉,学校南京市聋人学校的登上大会大画高中语文老师陈燕,毕业于南京大学文学院,诗词她的知道学生们都生活在无声世界里,伴随着轻快舞动的家毕加索手语,诗词帮陈燕推开了无声世界的也写心门,成为她与学生之间情感交流的过诗桥梁。网友们对她在《中国诗词大会》的南京表现十分感动。

QQ截图20210308094249.png

相关新闻视频截图

  这则新闻也让我们十分感动,聋人老师实际上除了残疾人士,学校其他领域的登上大会大画人物,隔行如隔山,诗词也尝试过诗歌创作,知道也十分励志,比如绘画大师毕加索。

  我们先来来撷取一首毕加索的诗歌真迹——

1599096423893791.jpg

  毕加索诗歌《1936年4月于胡安松树林》笔迹

  毕加索这首诗中,一个破罐头扎在一个橙子上,嵌着罐头的玻璃碎片,挂着一副洋娃娃手套。这些破碎的意象组合在一起,竟然被作者表达出了一种“舞蹈”的状态,就像是卑微之物的芭蕾,有一种动人心魄的残缺之美。

  但是再仔细分析,我们不难瞥见,作为业余诗人,毕加索还不能直接用意象构图,要先画出来,再在旁边写诗。

  分析完诗歌的形式,我们再来看内容。毕加索的诗歌虽是业余创作,稍显稚嫩。但是其奇崛恣肆的想象力,极具内在张力的意象,还是秒杀一众所谓“诗人”的。

  下面选取一些精彩片段稍事解读,相信将刷新大家对毕加索的认识。

640.webp (3).jpg

毕加索诗歌《1935年12月16日》笔迹

  《1935年12月16日》(余中先译)

  仅仅只有颜色

  蜜蜂啃咬它的嚼子

  仅仅只有气味

  鸟儿挤压它的镰刀

  仅仅只看到他们蜷缩在枕头上

  爱情融化燕子轨道的金属

  仅仅只是一根头发

  我们来看看这首毕加索的小诗。先看第一句——“蜜蜂咬它的嚼子”,这是典型的超现实主义画家思维,只把“颜色”抽象出来,蜜蜂就像马一样。

  毕加索没有把这首诗画出来,但好在有另一位与之齐名的超现实主义画家达利。可以辅助理解。他画过一幅《独角兽》,恰恰也是把颜色抽象出来,实体很模糊。有趣的是,独角兽的独角顶着朵花,恰似蜜蜂的口器吸食花蜜,或蜜蜂的螫针刺入伤口。

  第二句,毕加索把“气味”抽象出来,鸟儿的“镰刀”其实就是翅膀,其飞速振翅的过程与“磨刀霍霍”的感觉是非常相似的,毕加索对纤毫的观察之细,对运动的极端敏感,才有了如此具有冲击力的体验。

  最后一句更妙了,毕加索把燕子飞行的痕迹比作轨道,那轨道的金属自然就是阳光。想到这一层,整句就跳转成“爱情能把阳光融化”,就不难理解作者是要表达爱情的甜蜜而温暖。一根头发就顺势表现恋人之间那种微妙的状态了。

  毕加索还写过相当数量的无标点的诗,选取一首诗风比较狂野的,让大家“震颤”一下——

  《1936年5月20日》(余中先译)

  啊假如用在铜蜘蛛腹中沉睡的时辰的花环做成的鸟儿能在数字海洋的空气深处在披挂了羽毛的公羊愤怒的攻击下油炸星星并能在玫瑰色电线上歌唱系在火热脖子上的围巾的蓝色蛋眼恰好呆定在公牛头上两只角之间的脑门正中央何等的寂静

  鉴于不同的断句会有不同的解读,所以仅分析其关键意象。因为毕加索也没有把这首诗画下来,所以还要再请上达利的画作辅助理解——

1599096831358107.jpg

  达利的《记忆的永恒》

  毕加索为什么要把“沉睡的时辰”放到铜蜘蛛腹中?大家要想到,时间就是一张蜘蛛网啊,每个人都被粘在上面,逃脱不得。所以看看达利这幅画,既包含了“沉睡的时辰”,只不过粘在时间(怀表)上面的,把人换成了蚂蚁。

  “油炸星星”这个意象,是典型的“通感”(联觉)手法,将星星闪烁(视觉)和油锅里油星的“噼里啪啦”声(听觉)联系在一起。实际不难理解,夜空不就是一口倒扣的黑黢黢的“油锅"嘛。

  我们最后来看看”玫瑰色的电线“和“公牛”等意象。“公牛”是毕加索绘画、诗歌与雕塑生涯中出现频率最高的意象之一,而这首诗里的“公牛”,更像是他创作生涯的回顾。

1599097122419329.jpg

美国《生活》杂志上,毕加索用电作画

  毕加索曾在十一稿画中,就像庄子笔下的“庖丁解牛”,“奏刀騞然”(刀子一动,“哗啦”一身骨肉分离),最后只剩下最基本的线条规律。所以说,“玫瑰色的电线”是毕加索对自己笔触的美称(毕加索确实用电作过画)。

  选取这两首,只是以蠡测海,管中窥豹,只是为大家展现“诗人毕加索”的风貌。(子华)

(责任编辑:知识)

    相关内容
    精彩推荐
    热门点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