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焦点 >四大着力点,推动贸易质量变革 正文

四大着力点,推动贸易质量变革

[焦点] 时间:2024-03-29 12:58:41 来源:蓝影头条 作者:知识 点击:173次
  中评社北京12月16日电/中共中央、力点国务院日前发布《关于推进贸易高质量发展的推动指导意见》,明确了推进贸易高质量发展的贸易战略定位和意义,是质量基于当前国际复杂多变的形势和国内经济转型的大趋势做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推动中国从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转变,变革需要从贯彻新发展理念、力点融入全球供应链、推动平衡区域贸易结构和营造国际化营商环境等四方面综合发力,贸易加快培育贸易新优势。质量  以软价值理念,变革推动贸易新旧动能转换  中国网发表万博新经济研究院副院长刘哲文章表示,力点《意见》中明确,推动坚持新发展理念,贸易实现贸易高质量发展。质量四十年前,变革传统制造业产业链的生产和加工环节开始向中国转移,大批农民工进城。在服装厂、皮具箱包厂等一个个车间里,排坐着密密麻麻的蓝领工人。他们每天超负荷工作,一个月只需要千元左右的工资。巨大的人口红利使得越来越多的全球产品贴上了“中国制造”的标签。四十年后,中国已经进入到了工业化后期,人工成本、资源压力凸显,通过低成本、低附加值获得贸易优势的模式难以为继。推动贸易新旧动能转换,必须引入新的理念,从生产贸易硬价值向创造贸易软价值转变。  推进贸易高质量发展,需要走出过度依赖原材料进行“成本加成”的价值生产模式,不能执著于传统的成本优势而错过了贸易升级的宝贵窗口期。从提升市场份额,提高生产效率,到提升产品附加值的理念转变是推动贸易质量变革的必经之路。  提升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的竞争力,融入全球“三链”  文章分析,目前全球经济的“合作红利”有所减少,不确定、不稳定的因素增多,但多年以来形成的全球经济一体化不可能完全割断。《意见》中指出“逐步融入全球供应链、产业链、价值链,形成全球范围内配置要素资源、布局市场网络的能力。”中国要抓住这次全球产业分工格局调整的机会,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  产业竞争力是贸易竞争优势的基础。制造业需要通过新技术和更多创造性思维的投入,从生产型思维转向创造型思维,以创新驱动升级,进一步提升中国制造业在国际分工价值链中地位,突破中国制造业在全球供应链中的瓶颈,打开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同时,重视服务业竞争力的提升。人们对于基本物质产品的需求有限,但对于旅游、体育、教育、物流等现代服务业的需求却是无限的。面对这一增量蛋糕,要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通过放松服务业的市场和产品约束,鼓励市场化资金进入到需求推动的服务性行业,推动要素从低效率的部门向高效率的部门流动,提升服务质量和效率,探索可复制、可推广、有吸引力的“中国服务”模式。  挖掘沿线需求,平衡区域贸易结构  文章称,在国际形势复杂多变的情况下,2019年1-11月份,中国外贸仍保持了2.4%的增速,这显示了中国进出口贸易的韧性。当前,中国贸易依存度已经从2006年的60%左右,下降到了现在的30%左右。《意见》中强调“综合考虑市场规模、贸易潜力、消费结构、产业互补、国别风险等因素,引导企业开拓一批重点市场。”全球化已经到了一个非常关键的十字路口,长期的贸易失衡是难以持续的,必须优化国际市场布局,平衡贸易区域结构。  通过“一带一路”共建和合作,提升亚洲、非洲、拉美等市场的贸易渗透率,满足沿线国家的消费需求,激发这些地区的消费潜力。当前“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规模已经接近30%,中国对单一国家的依赖度在逐步降低。今后需要继续挖掘沿线需求,以及东盟、巴西和欧洲等部分新兴国家的出口潜力,逐步实现中国贸易结构的区域平衡。  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提升软实力  文章提出,《意见》中指出“加快形成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的营商环境和公平开放统一高效的市场环境。”良好的营商环境,一方面有利于吸引外商投资、便利贸易合作。深化管理体制改革,推行“单一窗口”,有利于降低跨境贸易的成本、简化程序,提升贸易效率。同时,充分发挥自由贸易试验区的引领作用,不断完善贸易环境也有利于提升国外消费者对于中国产品和服务的认可度,提升软实力。  不仅如此,由于外部的不确定性因素增多、中国外贸规模和效应仍存在不平衡、不匹配的问题,所以优化营商环境也是解放生产力和激发微观主体活力的关键。当前民营企业出口占比超过一半,为51.4%,民营企业的创新发展的进度直接关系到中国贸易和供给结构的质量。市场化、法治化的营商环境,有利于稳定企业家的预期,提升企业家创新和投资的积极性,不断增强贸易韧性和产品持续创新能力。

(责任编辑:时尚)

    相关内容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