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保障连续两年增速全国第一 广东农险跨越式发展秘诀是什么?

[休闲] 时间:2024-04-25 07:41:46 来源:蓝影头条 作者:百科 点击:94次

原标题:风险保障连续两年增速全国第一 广东农险跨越式发展秘诀是风险发展什么?

农业保险高质量发展提高了农业生产的集约化水平。人保广东省分公司为英德市连樟村果菜茶产业园投保连樟村扶贫一揽子指数保险。保障南方日报记者 石磊 摄

“今年我要多留点鲍鱼苗过夏。连续两年”最近,增速揭阳市惠来县华深水产养殖有限公司总经理陈华生做了一个大胆的全国决定——一改往年春季因台风因素卖掉一半鲍鱼苗降低风险的计划,将更多鲍鱼苗留到秋天卖个好价格。第广东农让陈华生胆子大起来的险跨是去年底推出的“鲍鱼苗养殖台风灾害+价格指数综合保险”。

在广东,越式因为农业保险的秘诀快速发展,像陈华生这样放开手脚的风险发展农户越来越多。数据显示,保障过去两年,连续两年广东有1875万户次农户参保农业保险,增速累计提供风险保障超过3000亿元。全国其中,第广东农238万户次农户因农业保险获得38.76亿元赔偿。广东农险保费收入总额从2019年末的18.8亿元增长至2021年末的47.77亿元,增速连续2年居全国首位,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农险成为服务全面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和政策工具背后,是广东主动进行的一场农险高质量发展变革。今天我们推出首篇深调研报道,试图寻找广东农险从“短板”变为保险业服务乡村振兴“主抓手”的关键因子,关注广东如何构建与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相匹配的农险体系。

扭转供需“双冷”局面

筑牢广东农业生产保障网

“幸亏投保了生猪价格指数保险,挽回了不少损失。”今年以来,生猪价格持续走低,养殖户利润被压缩,佛山市三水区乐家庄养殖场负责人乐亦光因为投保了太平保险公司佛山分公司的生猪价格指数保险有了抵抗风险的底气。

“如今围绕生猪的相关保障已经覆盖了养殖、饲料价格、市场价格等风险,甚至包含待宰等全产业链条的各个环节,其品种可能比人身保险还多。”乐亦光掩饰不住内心的欣喜,更为实在的是保障水平明显提高了——以能繁母猪为例,现在一头能繁母猪央补品种叠加佛山创新推出的生猪完全成本保险可达到5000元,保额基本可以覆盖猪舍建设、猪苗、饲料、药物等生猪生产养殖过程中的总成本。

围绕着生猪保险发生的变化,折射出了广东农险高质量发展带来的变化——扩面、增品、提标。

作为农业大省,广东农村面积大、人口多、农业产值高。但与此同时,广东地处沿海,自然灾害多发频发,保险需求虽大却存在农业保障水平偏低、险种偏少、覆盖率不高、区域发展不平衡、创新能力不足、服务水平有待提升等一系列问题。

“花木种植最怕遇到台风,但一直苦于找不到相对应的保险。”中山市横栏镇三沙村花木种植户吴有根说,直到去年,中山推出天气指数花木保险。

农户的心声反映了他们对合适的农险产品的渴求。调研中,记者发现,在本轮农险高质量发展启动前,广东农险发展与农业产业发展存在错位——传统的农险品种对水产养殖、岭南水果、家禽等优势特色农产品保险保障程度不足,这直接导致农户投保意愿不强。

从数据看,2019年,广东农业保险深度、密度仅为0.43%、145元/人,显著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的0.95%、331元/人。“这和广东在全国的经济地位很不相称,也和广东常居全国保险第一大市场的地位不相称。”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保险系教授、农村保险研究所所长庹国柱直言,农业保险曾是广东保险的“短板”。

广东银保监局党委委员、二级巡视员黄海晖认为,农业保险发展滞后的另一个原因在于业务规模太小,保险公司不敢大胆投入,甚至因担心下一个经营周期难以中标而在投入上有顾虑。“这直接导致创新动力难以释放,农险产品供给就少了;政府、农户农企投入意愿也不足,潜在需求得不到激发。”黄海晖指出,这个恶性循环正是农险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打破的。

农险供需“双冷”背后,是运行机制不畅这一深层次问题。“农业保险政策性强,需要多部门形成合力才能推进。”调研中,多位保险公司负责人同时指出,此前广东农业保险呈现“五龙治水”的局面,缺乏系统的政策支持措施。

要改变上述局面,广东必须重构农业保险制度和政策体系。2020年6月,由广东省委深改委审议通过,广东省财政厅、农业农村厅、地方金融监管局、银保监局、省林业局联合印发《关于大力推动农业保险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下称《实施意见》)。这一文件被认为是广东农险高质量发展的“任务书”和“施工图”,广东农险新一轮高发展由此拉开序幕。

数据显示了《实施意见》发布以来广东农险的高速发展:2021年,实现保费收入47.77亿元,较2019年增长159%,增速连续两年居全国各省首位,广东农业保险保费收入首次进入全国前十,列第九位。“这种变化是跨越式的。”庹国柱说。

农户的实际行动说明农险高质量发展对于广东乡村振兴实实在在的支撑。“农业保险让我们敢于投入,我敢于实行农业集约化和规模化发展的计划了。”受益于水稻保险“提标”、蔬菜保险列入“增品”范围,去年,开平市赤坎镇雨顺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主理人司徒远勤在阳光农险投保了政策性蔬菜保险尝到甜头后,今年加大种植番薯、玉米、番茄等蔬菜农作物面积。

多部门联手重构体制机制

农险发展有了政策保障

从保险大省的“短板”到保险业服务乡村振兴“主抓手”,是什么让广东农业保险在短短两年内获得飞速的发展?调研得到的第一个答案是制度重构。

回顾广东农险过去两年的发展过程,可以清晰看到广东对于推动农险发展的决心和目标。“广东成立由三位省领导担任正副组长的省级农业保险工作小组。”黄海晖表示,这一规格之高在全国其他省份应该也是没有的,更重要的是,这向保险行业释放了重要的政策信号。此外,广东明确农业保险工作由财政部门统一牵头落实,彻底扭转了以往农业保险多部门各自推动的“五龙治水”局面。

有了保障机制建设后,制度建设对农业保险高质量发展起了根本性、全局性、长远性作用。各部门联手从政府政策推动、农险经营条件、机构招投标、基层服务体系建设、农险服务评价、考核督办等多维度搭建起“1+1+8”的农业保险制度体系。在黄海晖看来,这一制度体系让农业保险发展有规可依、有章可循,农业保险发展方向就不会出现大的跑偏。

将发展目标和任务落到实处是农险高质量发展推进的关键。对此,广东开创性地将各地政策性农业保险的实施情况纳入省委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这被各方认为是此轮广东农险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经验之一,并已被多个省份借鉴采用。

人保财险广东分公司副总经理方晓栋表示,以往保险公司为了推动业务常“追着政府部门跑”。如今农业保险成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已经是共识,政府部门运用农业保险机制服务“三农”发展更加得心应手。

有了考核抓手后,财政支持是政策性农业保险发展的基本保障和重要条件。省财政厅数据显示,2021年中央财政对广东省农业保险补贴资金13.2亿元,同比增长95%;省级财政对广东省农业保险补贴资金13.01亿元,同比增长100.73%。广东强化各地资金统筹能力,明确各地可统筹省级涉农资金支持推进农业保险工作。

此外,针对“农业大市往往是财政弱市,资金补贴和发展农业保险的实际需要之间存在矛盾”的共性问题。广东找到了破题的思路——把省级对地市的资金支持分为三类——珠三角地区自筹资金,非珠三角地区根据具体情况分两种比例进行补贴,财政落后地区得到的补贴比例就会更高。

一系列的制度保障让广东农业保险“扩面、提标、增品”的成效显著——森林保险、水产养殖保险从区域试点推广到全省,水果保险的保障范围包含省内种植的所有水果;水稻保险金额由800元/亩提高至1000元/亩,能繁母猪由1000元/头提高至1500元/头,育肥猪由800元/头提高至1400元/头,大宗农产品保额走在全国前列。同时,两年来全省新增开办地方农险品种近200个,水稻、生猪、能繁母猪、甘蔗等传统险种覆盖率保持稳定,水产、家禽等新增险种覆盖率大幅提高。

激发地方和市场主体主动性

构建具有岭南特色农险体系

今年开年,恒盛农业发展公司法人杨守胜早早地为600亩柚子林续投了岭南特色水果气象指数综合保险。过去两年,因为有了保险,在两次旱灾和冻灾中,他均获得赔偿。这不仅让他对农业生产更有信心,更带动了其他柚农投保,今年大坪村投保的柚子户从此前的87户2849亩,扩大至今年的206户6816亩。

让大坪村村民的投保意愿增强的水果气象指数综合保险,正是过去两年农险“扩面、增品、提标”的一个缩影。

记者调研发现,此前广东农业保险主要集中在有中央财政补贴的险种,自主开办险种少、规模小,水产养殖、花卉种植等重点特色农业产业的保险仍处于零星试点阶段。“农户一方面觉得保障程度不够,但另一方面又找不到合适的农险产品,极大削弱了农户投保的积极性。”阳光农业相互保险公司广东分公司党委书记栾海涛表示。

在大力推进乡村振兴的背景下,如何构建与广东现代农业产业相匹配的农业保险体系是此轮农险高质量发展必须完成的考题。对此,广东探索的答案是:“12+8+3+N”的险种体系——12个中央财政补贴险种、8个省级财政补贴险种、3个涉农险种、N个特色险种。这被认为是广东农业保险在过去两年得以飞速增长的另一个关键因素。

广东省农业农村厅副厅长黄斌民表示,中央财政牵头补贴的险种都是事关国计民生的农产品,省级财政牵头补贴的险种主要是广东省的重要农产品,地市财政牵头补贴的则是当地的特色农产品。同时,对政策性保险还没覆盖的风险领域,鼓励保险公司开发商业险种进行补充。

“多层次的补贴设计突出广东农业保险与广东农业产业化的内在相适性。”黄斌民表示,考虑了广东各地农业产业发展差异较大的实际,广东将开办地方特色农产品保险的权限全部交给了各地市,以备案制方式释放地方开办特色农业保险的活力和动力。

完善的政策机制、明确的任务目标、确定的农险产品体系点燃了保险公司的参与积极性,广东农险市场激发出前所未有的创新活力和服务热情。“对于地方和保险公司而言,该体系的搭建使得做什么险种、怎么补贴变得一目了然,工作推动有了更加明确的指引。”中华财险广东分公司总经理吴自强告诉记者,各家保险公司也看到了大力发展农业保险的政策预期,无论是从人才储备、资金投入,还是科技运用上都提升到了一个新高度。

调研团队发现,《实施意见》发布后,各家保险公司纷纷将农业保险作为服务乡村振兴的切入口,加大对农业保险板块的支持力度。而为了进一步激发市场主体的积极性,广东对此进行了一系列的制度安排。

方晓栋在调研中指出,如推动农险经营主体有序扩容,把经营农业保险的省级分公司由8家增加到15家。又如,一方面实施农业保险创新保护机制,引导新进入农险市场的保险机构以特色险种的小切口做好农险服务的大文章;另一方面,建立政策性农业保险服务评价制度,考察政策性农业保险承保机构的承保覆盖率、承保理赔服务满意度、防灾减损效果、依法合规经营等情况,并将评价结果运用于下一轮招投标,引导保险机构持续加大服务投入。“服务好的公司留下,达不到要求的公司退出,形成以服务竞争为主的适度有序竞争。”黄海晖表示。

栾海涛表示,因为对于没达标的主体,会采取减少承保区域,甚至取消承保资格的措施,所以各家保险公司在中标后想方设法服务好,而服务好的公司还能获得激励,就促成了广东农险市场良性的竞争环境,也激发了市场的创新动能。

“现在各家保险公司都铆足劲在做产品创新,积极性非常高。”平安产险广东省分公司副总经理魏安源告诉记者,广东农险市场释放出了巨大的创新空间,各家保险公司深入挖掘市场需求,创新产品百花齐放,形成“你追我赶”的创新局面。

正因如此,仅2021年,全省落地近200个地方特色险种,涌现出徐闻菠萝产值、梅州金柚收入、揭阳鲍鱼价格、竹笋气象指数等一大批全国首创的特色农产品保险,基本实现地方支柱型优势农产品全覆盖;同时,水稻、生猪、林木、肉鸡等事关粮食安全和国计民生的重要农产品保险保额居全国前列,承保覆盖率均达到80%以上,基本实现愿保尽保;农业保险由保灾害损失向保价格、保产量、保收入升级,农业保险成为服务全面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和政策工具。

记者手记

破解农险“三重门”

广东提供了新思路

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将“强化乡村振兴金融服务”单独列为一项重要内容。其中,提及“保险”更是达10次之多。显然,加快农业保险高质量发展是推动农业产业兴旺和乡村振兴的客观需要,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守好人民群众的“米袋子”“菜篮子”“果盘子”具有重要且现实的意义。

从全国范围看,农业保险发展过去存在基层政府重视不够、农民意愿不强、保险机构动力不足的“三重门”,这也是广东农业保险发展面临的共性问题。但过去两年广东农业保险的高质量发展,恰为破解“三重门”给出了自己的思路。

首先,“跳出农险看农险”,将农业保险作为农业农村现代化、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和全面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政策工具来部署,而不仅是将农险作为一般意义的风险保障工具来推动。也正因此,广东高位部署、高位聚能、高位推进农险高质量发展;广东重构了农险发展的制度体系和政策体系,让农险从制度到市场、从基础到创新都有了长足的发展和进步;广东将农险纳入乡村振兴考核、压实地方责任,让农险发展有了机制保障。这种转变,有效解决了基层政府对于农险的重视问题,破解了地方对于农险发展的动力不足问题。

其次,找到了农险发展的发展方向。广东农村人多地少,农业生产以家庭承包分散经营为主,这是造成广东农户对农业保险投保意愿不强的原因之一,也是导致广东农险增长缓慢的原因之一。面对这个客观现实,“提标”让农户感受到农业保险带来的获得感;“扩面、增品”是在岭南特色农产品上做足功夫,满足了农业发展的差异化需求,解决了农民投保意愿不强的难题。

再次,激活保险公司积极性,明晰政府与市场边界。深化保险机构农险经营条件改革、优化财政补贴、建立地方特色农产品保险报备以及服务评价等机制,为保险公司广泛参与农险高质量发展提供制度保障。同时,拓宽“农业保险+”的服务领域,稳步加强农业保险与农村信贷、农业补贴、脱贫攻坚、灾害救助、生态保护补偿等方面的政策融合,引导各家保险公司以农业保险为支点,打开金融服务乡村振兴的新蓝海,解决了保险公司动力不足的问题。

主笔:南方日报记者 陈颖 策划:王溪勇 谢美琴 统筹:陈颖 张艳

调研团队:南方日报记者 谢美琴 张艳 黎华联 唐柳雯 周美霖 唐子湉 陈颖 黄进 肖文舸 金镝 石磊 金镝 姚志豪 肖雄 罗一飞

发自揭阳、佛山、中山、江门、梅州、广州

(责任编辑:休闲)

    相关内容
    精彩推荐
    热门点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