迈向全民共富!浙商力量助推先富带后富

[时尚] 时间:2024-04-18 13:08:07 来源:蓝影头条 作者:休闲 点击:28次

中国小康网 独家专稿

  文|《小康》·中国小康网记者 周宇 郑良 浙江杭州报道

浙商力量助推先富带后富  

  鲜明标签 如今,全民开展公益慈善事业已经成为浙商的共富鲜明标签。在致富思源、浙商助推富而思进、力量富而思报的先富新时代浙商精神的感召下,浙江大地上涌现出众多以万向集团为代表的全民公益标杆企业。图片/TUCHONG

  建立月度奖金保底制度,共富且按利润比例增加,浙商助推逐步提高员工收入;在经济薄弱地区投资86亿元建立72家分公司,力量联动当地经济发展创收致富;慈善捐赠超6.5亿元,先富帮助弱势群体脱困……在不久前举行的全民2021浙商总会新媒体委员会圆桌对话上,杭州娃哈哈集团有限公司分享了企业助力共同富裕的共富经验。

  娃哈哈只是浙商助推浙商助力共同富裕的一个缩影。长期以来,力量广大浙商秉持“义利并举、先富正气责任”精神,从深耕家乡到发展异乡,自发带动“两个故乡”的群体增收致富。

  在浙江省委统战部副部长、省工商联党组书记陈浩看来,率先探索建立共同富裕体制机制,特别是建立健全浙商先富带后富长效机制,是推动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的另一条“路”。这条“路”看似简单,但要催生实效、开花结果,并非易事。

  集体“牵手”,先进帮助后进

  村企结对为乡村振兴、农民增收探索了有效路径。通过“万企帮万村”“千企结千村、消灭薄弱村”“联乡结村”等一系列专项行动的实施,以万事利集团为代表的众多浙商在助力缩小城乡差距的实践中,将优势产业导入乡村,转化资源优势为产业优势,成为乡村振兴的生力军。

  多年来,万事利集团一直秉持“栽桑养蚕就是绿水青山;黄茧白茧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参与到各项村企结对专项行动中。万事利丝绸(万事利集团旗下公司)通过对寺坞村、溪东村及周边村土地进行流转和返租,采取改造桑园、建设小蚕共育室和养蚕大棚,完善数字溯源系统和质量监控等举措,建立规模化自动化养蚕基地,引导蚕农科学、规范饲养特种蚕,培育黄金茧、丝胶茧、抗菌茧等高附加值特种蚕茧,保障蚕农们的经济收益,平均每张蚕茧产值达2000~2500元。

  “我们浙商要带动农民共同致富,需要结合企业自身优势和当地优势,发展特色产业。”万事利集团董事长屠红燕说。

  一村一产、精准发力,是村企结对成功的秘钥。天能集团在与新川村结对共建中,累计投入8000多万元,带动村民做大做强新能源电池和配套产业,新川及周边村镇6000多名村民在天能就业或者从事与天能相关的工作。

  “天能这些年的新能源产业发展实践,以及新川村的蜕变经历,让我坚信,推动实现共同富裕,最重要的是通过培植做强产业集群、产业链群,精准发力。”浙江省工商联副主席、天能控股集团董事长、长兴县新川村党委书记张天任说。

  如果说村企结对是点与点的结合,那么今年2月浙江省工商联启动的助力26县跨越式发展专项行动则是点与面的结合,通过面上行动更加集中、更加有力地缩小区域差距。

  虽然浙江是区域发展最均衡、城乡收入差距最小省份之一,但地区间的差距仍然存在,主要表现在山区26县上。这26个县的土地面积约为全省的45%,2020年GDP的总量却不到全省的十分之一。

  3月3日,浙江新湖集团率先与温州市文成县达成帮扶意向,新湖集团推出了全省民企第一个助力项目——“新湖·育公益创投基金”出资助力文成社会企业,帮助提升“造血功能”。8月19日,在文成县西坑畲族镇西坑民族村正式举行了新湖集团助力文成县乡村振兴产业发展公益项目启动仪式。

  为了精准对接,新湖集团前期经过了深入调研,结合文成已有的中蜂养殖产业优势和气候、土壤的自然条件,决定投入中蜂养殖和金丝皇菊种植加工产业。项目由新湖集团设立在爱德基金会的“新湖公益创新基金”出资,第一期出资180万元,资助西坑畲族镇西坑民族村、二源镇湖田村。中蜂养殖项目按“中蜂养殖折股量化”方案与中蜂养殖协会合作投资,将政府扶持低收入农户的蜂群、蜂箱、蜂具等折股量化,入股村集体经济组织,生产环节采用委托中蜂养殖专业合作社集中饲养的方式(代养模式),产品统购统销,实行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利益联结机制。代养费和收益一年一结,年终收益分红由村级集体进行分配,分配比例为村集体20%、低收入农民80%。每箱蜂收益不低于400元,帮助实现三年户均增收1900元以上的目标。金丝皇菊项目按“花卉(金丝皇菊)种植股份合作”方案,龙头企业以资金入股占40%,村集体和村民以土地等生产资料入股占49%,科技人员以技术入股占11%。采用“保底收益”+“订单收购”的方式,公司以约定标准、价格向农户收购鲜花,保障农户的第一次收益。同时,按照“基数赋权,按股分红”的方式,约定农户完成订单标准基数每亩800斤鲜花(正常亩产超过1000斤)后获得二次分红权。

  “以公益创新基金的方式助力乡村产业振兴,带动山区群众增收,推动壮大村集体经济,是新湖的一次新的尝试。”新湖集团党委副书记、新湖慈善基金会秘书长叶正猛表示。

  专项行动启动后成效显著,在不到5个月的时间里,300余位企业家执委、36个经济强县工商联分组结对26县,800多位知名浙商走进26县。万向集团、西子联合控股集团、浙江中南控股集团等企业纷纷与结对方达成合作意向。浙江跃进湾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浙江骏宏集团有限公司、耘仓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等知名浙企与衢州6个县(市、区)集中签约10个重点项目,覆盖智慧农业、生态示范园、田园民宿、文旅综合体等内容,总投资超24.08亿元。通过实施“做大产业扩大税源行动计划”“提高居民收入富民行动计划”,广大浙商积极参与山海协作产业园、小城镇、乡村振兴项目建设,为山区26县提供产业、人才、技术、智力要素支持。

  参与公益慈善渐成风气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首次明确提出要“重视发挥第三次分配作用,发展慈善等社会公益事业”。在致富思源、富而思进、富而思报的新时代浙商精神的感召下,浙江大地上涌现出众多以万向集团为代表的公益标杆企业。

  起步于1969年的万向集团,从创业之初就参与产业助农、三农扶志、捐款助学、公益慈善等共富事业。

  在万向创始人鲁冠球的带领下,从1970年代开始,万向就开始拿出一部分营收资助家乡的农业。2000年初,万向启动了“四个一百工程”,每年资助一百名孤儿成长、一百名特困生就学、一百名残障人士生活、一百名孤寡老人养老,后来这个计划又拓展到一千、一万,如今已累计资助4.5万人,支出公益资金超过13亿元。2018年,按照鲁冠球生前遗愿,万向设立“鲁冠球三农扶志基金”,其宗旨是让农村发展、让农业现代化、让农民富裕,以影响力投资、以奋斗者为本、量力而行做实事。其财产及收益全部用于扶贫、济困、扶老、救孤、恤病、助残、优抚、救灾等慈善活动,促进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环保等事业发展。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中国的社会形态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公益慈善领域和之前也有着明显的不同,需求从过去的解决温饱、扶贫济困,转变为更高层次的增长需求。正是因为看到这一点,子承父业的鲁伟鼎在公益慈善事业上比父亲鲁冠球走得更远。2019年7月8日,在万向集团创业50周年纪念日上,公司将截至2018年度审计报告的资产全部捐赠设立公益信托“鲁冠球万向事业基金”,收益将用于研发新技术、高端人才教育、开展科技研究、支持设立理工类应用型科研机构。

  如今,开展公益慈善事业已经成为浙商的鲜明标签。湖州市南浔区45家重点企业全都冠名了慈善企业,建立1000万元冠名基金的企业有12家、500万元冠名基金的企业有19家。多弗集团在助力脱贫攻坚、支持疫情防控、热心教育事业、关爱残疾人事业等方面做出突出贡献,累计捐款超亿元,荣膺温州慈善系统“突出贡献奖”。民营企业在宁波两级慈善总会共建了1768个基金,到账金额达17.54亿元……凡此种种,不胜枚举。

  “财富归根到底是社会的,人要追求更高的价值。”诚如鲁伟鼎所说,这是共富所需,更是浙商所能。

(《小康》·中国小康网 独家专稿)

本文刊登于《小康》2021年10月上旬刊

(责任编辑:时尚)

    相关内容
    精彩推荐
    热门点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