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宣讲”扬起国企红① | “争气车”和“老兵矿工”的报国情怀

[知识] 时间:2024-04-26 19:26:58 来源:蓝影头条 作者:知识 点击:61次

原标题:“红色宣讲”扬起国企红① | “争气车”和“老兵矿工”的红色宣讲报国情怀

编者按:今年6月以来,湖南省国资委组织“传承红色基因 激发奋进力量”国企红色精神巡回宣讲,扬起共历时4个月,国企国情巡回宣讲20余场,红①怀一支“国企红色精神”宣讲队深入企业集团、争气深入生产一线,车和从逶迤南岭到波涌洞庭、老兵从湘江之滨到四水之畔,矿工高高扬起耀眼夺目的红色宣讲“国企红”。红网特推一组报道,扬起追忆那段峥嵘岁月。国企国情

湘电集团研制的红①怀大型矿用车为国争了光,被誉为“争气车”。争气

通讯员 田运宏 曾立 记者 陈雪骅 长沙报道

如果信仰有颜色,车和那一定是老兵“中国红”。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是国有企业的“根”和“魂”,是我国国有企业的独特优势。

今年湖南省国资委系统组织“传承红色基因 激发奋进力量”国企红色精神巡回宣讲以来,讲清国企红色基因,讲好国企感人故事,讲深国企改革发展,讲强国企使命重任,切实以身边人、身边事教育引导广大国企员工昂扬斗志、奋力前行,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矢志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奋力建设现代化新湖南。

湘电集团:挺起民族机电工业的脊梁

1936年,湘电前身——资源委员会中央电工器材厂就在交通便利的湘潭下摄司选址建厂,作为发展民族机电工业的基地。

1948年初,中央电工器材厂从西南大后方返回湘潭下摄司,在经历战火的旧厂废墟上艰难建厂。当时从西屋公司和莫根史密斯公司运到中国的全套技术资料、图纸和先进的机器设备,特别重要的是,78名赴美留学归国的机电专家均汇集于此。

1949年8月13日,军管会接管工厂。全厂员工535人、机器设备498台。一个不少、一台不落地迎接人民解放军,保住了中国机电工业的根基,迎来企业发展的曙光。

1970年初,我国煤炭、冶金矿山行业急需更加先进的运输设备,来提高产量。这种采矿大车,集机电、机械与液压制造技术于一体,最大载重量108吨,制造难度大,价格十分昂贵,当时的国际市场上只有“美国造”“日本造”,国外专家断言“中国绝对造不出这样的矿车”。湘电决定勇挑重担,打破国外技术垄断,创造为国争光的、属于中国人自己的“争气车”。

没有金刚钻,也揽瓷器活。电动轮自卸车从设计到制造,从原材料到关键零部件,从生产设备到制造工艺几乎空白。共产党员、湘电总工程师刘隆士、副总工程师黄祖干,带领党员先锋队,打破等靠要,立足干闯造,发起了一场矿用电动轮自卸车整车制造大会战。刘隆士每天骑着一辆老式自行车在研制现场跑来跑去,风雨无阻。他用三块方桌拼起来的简陋实验室,设计出了大车电传动系统的电控柜,完成了仿真实验;他通宵达旦研究原理图,设计出了大车上独创的磁放大器。

大车的车架有9米长,材料强度极高。只有焊得牢,才能让车跑得又快又安全。黄祖干带领20多名骨干,向大型结构件加工焊接难关发起进攻。焊缝在车底下,焊接工人躺到工件下面去,举着焊枪在自己头上焊接,火星、熔珠、铁渣飞溅!前后左右都燃烧着红通通的炭火,四周腾起一股股烟雾,火星透过工作服把毛衣点燃了,裤子烧焦了,被弧光刺得睁不开眼,头昏脑胀吃不下饭。车架就这样在湘电人的坚持下成型。

困难纵然万重山,自力更生闯难关。湘电突破了世界高端特种车辆制造的焊接、液压、铸件、驾驶室、发动机、电传动、电动轮、总装8大难关。1977年5月5日, 我国第一辆国产大型露天矿用108吨电动轮自卸车在湘电成功下线。这些冲破外国封锁,为国争光的争气车,标志着我国矿山重大装备研制从此实现了零突破,它们承载着国家的使命,驶向矿山,驶向未来。“韶峰牌”108吨矿用电动轮自卸车也先后荣获国家优质产品金质奖和国家科学进步特等奖。

湘电集团120吨级纯电动交流车下线。

百吨车的诞生,展示了湘电人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不为艰险的拼搏精神,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而今,经过不断自主创新和系统集成创新,百吨车形成了154吨、220吨、300吨系列。湘电正在自主研制新能源和无人驾驶自卸车、智能化永磁电机车等新产品,逐步实现百吨级矿用电动轮自卸车,从传统燃油动力系统向纯电交流传动、无人驾驶等技术的飞跃,为我国绿色矿山、安全矿山、智慧矿山建设,提供先进的技术、装备与服务。

湘煤集团:赓续矿工精神勇担时代使命

湘煤,是江南煤炭的故乡。在百年党史的铿锵进程中,她的英雄儿女,曾接力过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震耳怒吼,汇入过八百矿工上井冈的洪流。新中国成立后,在党的领导下,他们矢志不渝,艰苦创业,为党的能源事业立下汗马功劳。进入新的历史时期,湘煤和数十万湘煤儿女,挺起国企脊梁,担负国企使命,以自己的方式,传承红色基因、勇担能源使命、书写时代荣光。

赓续红色血脉,湘煤集团联系帮扶的张家界市慈利县三王村一角。

简贤武,是一位抗美援朝的老兵,也曾是湘煤集团南阳矿业公司的一名矿工。1949年,年仅19岁的简贤武参加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游击队,1951年他奔赴朝鲜战场,在艰苦卓绝的上甘岭战役中,简贤武与战友们冒着枪林弹雨,与敌人鏖战43天,凭着必死决心和钢铁般的意志,顶住了敌人潮水般的进攻,取得了来之不易的伟大胜利。

1976年,转业后的简贤武响应党和国家号召,义无反顾投入湖南煤矿建设。亲戚朋友都说煤矿太艰苦、太危险,劝他留在地方。他说:“还有比上甘岭更艰苦、更危险的吗?”他一个人背起行囊,翻山越岭,毅然来到南阳公司淝江煤矿工作,吃的是粗粮、住的是草棚、干的是连班。他从没叫过一声苦、喊过一声累。他恪守军人的坚毅、矿工的坚强,把岗位当战场、把任务当命令,冲锋在前、克难攻坚,同工友们一道,把荒山野岭建成了湖南优质无烟煤生产基地。他说:“打仗和挖煤都是为党为国,虽然拿的工具不一样,但心是一样红、一样诚。”

“只要还干得动,我就一天不离开井下。”这句话,是胡文胜最爱说的。胡文胜是湘煤集团红卫矿业公司坦家冲煤矿掘四队队长、矿党总支书记,一个不折不扣的“煤二代”。熟悉他的人说:“胡文胜从事采掘工作34年,一年至少有320天在井下”。每天上班,他都要换上洗了又洗的工装,拿着小钥匙打开锁着的矿灯、自救器,穿过一条湿湿的走廊,进入到候车室,坐上猴车,慢慢抵达地层深处。为了革新工艺、配比锚浆,他不断地实验,双手被水泥蚀得脱皮、开裂,触水绞痛,他不管不顾。经过30多次的反复配比,锚浆灰分的回弹率大大降低,工作面返工返修率减少了50%。

简单正直、无私坚韧,这就是湘煤人!他们衍生出“取向正、全力拼”“无奋斗、不湘煤”的高质量发展的澎湃动力,与早期工人运动的优良传统一脉相承,在一代一代湘煤人身上薪火相传,生生不息。(田云宏 曾立 陈雪骅)

(责任编辑:探索)

    相关内容
    精彩推荐
    热门点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