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逸:应对网络舆论,官员必备三种能力

[知识] 时间:2024-03-29 04:23:46 来源:蓝影头条 作者:综合 点击:142次

  在现代新媒体环境之下,沈逸政府部门,应对舆论以及承担各种具体工作的网络官员,都必须学会在一个信息高速流动的必备开放环境下搜集信息、识别问题、沈逸制定政策、应对舆论有效执行并实时沟通。网络近来一些官员在网络舆论的必备批评声下倍感压力。从政府官员的沈逸角度来看,如何应对网络舆论汇集的应对舆论意见、情绪以及形成的网络压力是一个紧迫的新课题。

  当这种网上舆论压力高速产生,必备并借助网络空间高速扩散时,沈逸作为被批判或者承担压力的应对舆论政府部门或官员,可有三种应对策略:第一种叫做无视,网络直接无视,或间接无视,即用一种戏谑、娱乐化的方式来对待本质上需要认真处理的公共议题。某种程度上,间接无视策略可以收到一定效果,在短期内掩盖问题的焦点,但最终支付相应的代价。第二种策略叫做迎合,表现为传统的“挤牙膏”,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也可表现为作秀,开出一堆听上去很好听,也很反映民意关切的支票,却完全不考虑其落实的可能。这两种应对策略无疑都是错误的,可以看成是拍脑袋的命令主义和无原则的尾巴主义在当代的再现。

  一如真相只有一个,真正意义上正确的应对方式只有一种,也是最困难的一种选择,就是建立在责任基础上的有效沟通,认真对待批评意见和处理问题的方式。这种选择之所以是最困难的一种选择,因为涉及三种不同能力的培养。

  第一种是判断能力,对事情首先要有自己的正确判断,弄得清意见的对与错。这里的难处,在于政府官员必须超越本位、自身乃至既得利益的羁绊,从社会公众的利益标准出发,进行识别与判断。

  第二种则是沟通能力,包括倾听和表达的能力。倾听意味着能够容忍不同意见,甚至近似尖刻的声音,同时又需要能够从大量的信息中归纳、识别出真正的问题所在;表达能力意味着对政策方案的细致阐述,这一方面意味着需要拿出“干货”,也就是真正具有可操作性的实施方案,另一方面还要注意整体的包装与措辞使用,因为在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的年代,不经意间的细节,往往成为媒体、受众进行判断的关键性依据所在,无视观感,会在媒体面前接受必要的教训。

  第三种就是做事的能力,实实在在去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重要的表现之一是有主动性和预见性,不是为应付舆论压力了事,而必须有从网上走到线下的配套落实能力。奶粉中三聚氰胺超标事件发生后,所有的应对策略都是就事论事的,垮掉了一个三鹿,却没有想到如何重塑对国产奶粉信心的问题。缺少可被公众感知的行动,时间累积起来的负面成果,在香港出台奶粉限购令后的网络舆论反应里,得到清晰展现。再比如上海最近发生问题校服事件后,后续措施不仅是信息披露,而且要求企业采取召回措施,并提供赔偿。整个过程相对主动、有序、可操作,获得比较正面的回应与评价。至于死猪水葬事件,更多的是一个跨流域综合治理问题,涉及跨部门、跨地域的政策协调与行动整合问题。其实并不是通过纯粹娱乐化的方式可以解决的,应该将此作为一个推动有效沟通与系统应对能力建设的契机,而非当成娱乐至死的话题。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应对网络舆论的能力建设,关系到中国梦能否最终实现,也应该成为全社会认真对待的一个重大挑战,也是影响未来发展的关键所在,值得严肃对待。

(责任编辑:综合)

    相关内容
    精彩推荐
    热门点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