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知识 >西安都市圈:从入圈到携手“出圈” 正文

西安都市圈:从入圈到携手“出圈”

[知识] 时间:2024-04-25 17:24:36 来源:蓝影头条 作者:知识 点击:130次
2023开年以来,出圈城市发展层面西安动作频频。西安

▶1月10日西安与商洛召开第一次党政联席会议,签署《西商融合发展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2月3日西安与汉中举行协同发展座谈会,签署《汉中主动融入西安都市圈 推动西安汉中协同发展框架协议》;

▶2月15日,《西安市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及,西安将加快实施“南控、都市到携北跨、入圈西融、出圈东拓、西安中优”战略;同日,都市到携西安首次举行以“北跨”为主题的入圈重点项目集中开工仪式,项目数量与金额均极为可观,出圈共150个项目总投资达1324.63亿元。西安

图片

无论是都市到携近期刷屏的西安“北跨”,还是相继加强与西安融合的商洛、汉中,都无不佐证了西安对于拉大城市骨架,推动西安建设国家中心城市、提升城市能级的一再加码。

秉持着“好钢要用在刀刃上”,在西安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发展利好的加持下,扶持一个区域中心城市,相当于发挥四两拨千斤的“杠杆效应”,扶持了一个区域。

商洛、汉中两市的积极融入,有利于其搭上“西引力”引擎的都市圈发展快轨道,最直接体现在2月20日,西安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官宣”,西安与商洛开启公积金互认互贷,有利于吸引更多周边城市人群置业的同时,也是实现“平原城市群协同发展”的重要举措。

摊开去看,随着西安都市圈影响范畴的进一步扩大,其人才发展、交通一体化、产业升级转移、公共服务共建共享等方面成效显著,圈内城市叠加多重利好,对国家级都市圈的建设亦或是推动西部崛起均游刃有余。

图片

距《西安都市圈发展规划》获批即将一年,以西安为核心,辐射带动周边地区发展的步伐正在不断加快。

以2月3日西安汉中两市的合作为例,“共建沿西成高铁科创大走廊;共同推进‘西汉蓉’航空产业带上升为国家战略;提升打造‘西安—汉中1小时通勤圈’;构建周秦汉唐文化矩阵”,从1小时通勤圈的基础条件出发,在聚焦地方产业、文化优势的同时,更将西安凸显的科创基因融入其中。

这并不是西安与汉中两市的首次“联动”,汉中市人民政府官网显示,其最早提及融入西安的信息,可以追溯到2016年。时间顺序上,从最初的融入、自动融入、积极融入,再到如今的主动融入,汉中融入西安的决心与力度,都在不断加码。

图片

最初,汉中“借”交通建设之力,以文旅优势融入西安。无论是,略阳县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中的“加快融入成都-汉中-西安大旅游圈”,还是2018年,彼时任汉中市市长的方红卫考察佛坪县时指出,“要紧抓高铁开通机遇,自动融入西安一小时经济圈”,随着西成高铁、汉中至北京高铁、宝鸡至坪坎高速公路、阳平关至安康动车组陆续开通,都使得汉中跻身关中平原城市群、成渝双城经济圈,发展一日千里。

正所谓“花小钱办大事”,从自身优势出发的融合发展策略,不仅有助于汉中的“长板更长”,也为之后两市在其他层面的协同发展提供了基础。

迈出“第一步”之后,西安汉中随后着手打破两市之间的信息壁垒,创新双城联动搜索服务平台,一键实现了两市政府网站集约化,方便两城之间的跨城信息搜索、信息获取和业务办理,实现两市信息资源的有效共享,一举走在了全国前列。

拉长时间线来看,围绕西部大开发新格局和建设汉中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核心区战略目标,为了主动融入西安和成渝双城经济圈,汉中各区县中也不乏通过抓住机会,在公路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严格意义上,汉中虽不在西安都市圈内,但就主动融入这一动作不难判断,西安都市圈的辐射范畴正在逐步扩大。

图片

千山立仞,必有主峰。主峰强,千山不弱。

作为都市圈,中心城市虽有带动周边非中心城市更好发展的职能和使命,但像汉中或商洛,与西安尚有一定空间距离,且属于都市圈范围之外的城市,有专家认为,若想借力于都市圈创造新的战略机遇,实现区域自身的发展,就会主动向以中心城市为原点的都市圈靠拢,才可能最大程度促进两个城市间的跨区合作。

当然,“主动求带”也得找准方向,《西安市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及,“加快建设西安都市圈,以交通互联为先导、以产业协作为基础,逐步疏解转移城市非核心功能,探索推动研发及核心制造在西安、生产配套在周边的一体发展新模式。”

交通互联自不必说,产业协作层面,西安汉中共同推进“西汉蓉”航空产业带上升为国家战略,就是一个不错的契机。据悉,汉中目前已形成以陕飞、中航起落架、华燕仪表、万利航空、德容科技等为代表的一整套航空产业体系优势,若能充分借力借势秦创原创新驱动总平台的契机,延伸、对接、互补产业链,协同推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对于汉中区域经济的发展,乃至川陕等西部跨省协作,都将打开新局面。

图片

从都市圈中心城市和周围城市的关系来看,都市圈核心城市功能的外溢,不会单纯局限在圈内,甚至会在全国范围内产生影响力,而这些超出都市圈范围外的功能或需求,就是圈外城市的机会。

因此,对于圈外城市而言,最关键的就是找到自身难以替代的稀缺资源,参与到未来全国的产业再分工里去,不断挖掘强化这一资源。譬如,汉中汉文化的加入,构建周秦汉唐文化矩阵等,就有助于西安进一步将文化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发展优势,全面提升西安都市圈文化产业的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

另外,放眼全国来看,公共服务的一体化,也是都市圈建设的重中之重。譬如,北京市通州区与河北三县的规划,就强调了逐步实现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2021年5月,为服务长三角区域内人才流动、产业发展,减轻职工还款压力,支持职工真实住房需求,上海市公积金管理中心开始在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试点提取住房公积金偿还异地购房贷款业务。

图片

在新一轮区域竞争浪潮下,布局如下棋——核心子落,则满盘棋活。

对于西安而言,西安都市圈就是这个核心子。一方面,就区域发展而言,西安都市圈既是目前西北地区唯一一个国家批复的都市圈,又是关中平原城市群的核心区域,兼备天时地利。

另一方面,研究显示,不同于行政区经济,都市圈经济是一种巨大的市场化力量,据陕西省发展改革委公布西安都市圈建设以来的“成绩单”显示,2022年前三季度,西安都市圈地区生产总值突破万亿元,占全省生产总值的45.03%。

在此背景之下,如何向纵深推进、加快建设发展西安都市圈,亦是整个城市“出圈”的关键所在。

首先,对于都市圈内外的城市而言,“辐射带动”与“强自身”一定是相辅相成的。

乘着西安都市圈的“东风”,圈外城市“起飞”的同时,未尝不能带动西安都市圈整体的辐射范围,并进一步激发其核心动能,成为撬动区域经济发展的新“杠杆”。

对西安而言,商洛、汉中等圈外城市的“入局”,可以加快倒逼区域间的合作机制与协同治理能力的提升,深挖出西安的潜力,提高其作为中心城市的核心竞争力,向未来长期的都市圈全域一体化目标迈进,最终成为中西部地区强有力的中坚力量。

图片

其次,提升西安作为国家中心城市的核心辐射带动能力,对于西安产业及城市结构的优化,进而扩大都市圈经济规模,是一条必经之路。

以成都、武汉、南京和杭州等几个都市圈为例,在吸引大量人口流入的同时,中心城区发展到“外溢阶段”,周边空间毗邻、交通条件较佳的区域,开始成为承接第一轮产业和人口外溢的主要板块。

譬如,武汉都市圈汽车、钢铁、电子信息等产业目前已经对周边地区产生了溢出效应,产业向周边转移和扩散能够带动周边地区的发展,从而实现建设都市圈的初衷。

因而,无论是早就提及的西咸一体化发展,还是近期大火的“北跨”,都是西安都市圈发展建设的重要切口,未来仍需通过推动这些发展,逐步向同城化维度迈进,进而带动全域一体化发展。

届时,圈内圈外城市叠加多重利好,有圈无圈自然也就显得没那么重要了。


(责任编辑:焦点)

    相关内容
    精彩推荐
    热门点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