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娱乐 >绥宁大团村:千年侗寨“五美”绘新 正文

绥宁大团村:千年侗寨“五美”绘新

[娱乐] 时间:2024-04-23 16:19:22 来源:蓝影头条 作者:休闲 点击:17次

原标题:绥宁大团村:千年侗寨“五美”绘新

大团村全景

红网时刻新闻通讯员 刘仲九 绥宁报道

9月,五美高温炎热天气逐渐散去。绥宁

几名老者坐(卧)在大团村村口的大团亭内,聊着家长里短;一旁的村千树下,孩童们在自制的年侗秋千上摇荡;传出一阵阵欢声笑语;池塘边的李树,熟透的寨绘李子掉落水里,发出“叮咚叮咚”的五美响声。

大团村,绥宁又为大团侗寨,大团位于邵阳市绥宁县乐安铺乡,村千有着绥宁南大门之称。年侗境内设有包茂高速、寨绘武靖高速大团互通出口,五美包茂高速与省道S221穿境而过;由上团寨、绥宁中团寨及下团寨三个侗族村寨组成,大团是一个侗文化浓厚的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全村283户1036人,其中侗族人口占98%。

绿水青山守护人

每天早上,村民陆德水骑着摩托车,穿梭在大团村内,车上的喇叭反复播放着关于森林防火内容。骑到进山处,将摩托车摆放好,陆德水往山上走去,一来查看是否有人野外生火,二来提醒进山做事的村民们不要随意丢弃烟头引发火灾。

巡山完毕,陆德水又来到河边,看是否能在河里捞到什么,但每次都“无功而返”。像这样的情况,已经持续了数年之久。可即便是这样,陆德水却觉得很开心,因为每次“两手空空”的背后,是村民环保意识的不断增强,更是村内绿水青山的日益长存。

近年来,大团村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以“林长制”“河长制”为抓手,健全“护林员”“护河员”队伍,常态化开展“护林”“巡河”行动。同时,大力开展房前屋后的臭水沟整治工作,以房前屋后河塘沟渠等为重点实施清淤疏浚,对院落内的臭水沟、排水渠等进行了硬化处理,逐步恢复水生态。如今,漫步在大团村的村间田头,映入眼帘的是一幅山清水秀生态美的乡村画卷。

大团村

让乡村留住乡愁

乡愁是什么?有人说,那是家乡望得见的山;是那座老去的建筑;也是门前静静流淌的水……

站在山高处,俯身观看大团村,发现整个村落由大团溪连成整体,宛若船形,民居建筑不受地形约束,排列灵活,形成以公共建筑为中心,依山傍水,“山脊型布局”“沿溪型布局”和“山麓型布局”等相互穿插交错的空间组合。走进村内,千年杏树硕果累累,风雨桥、寨门鼓楼、款坪等具有浓郁侗族特色的建筑分布其中,特色民居保护完整;绕村而走,发现村内家家户户庭院整洁美观、空坪隙地绿化美化,生产生活用品有序存放,家禽圈养,菜园、花园、果园整洁有序……

据介绍,大团村以乡村振兴为契机,以美丽示范创建为抓手,以留住“乡愁”为目标,大力整治村容村貌,先后建立健全农户卫生“门前三包”制度、垃圾处理设施使用管护制度、督查考评制度、“文明户”评选制度、保洁员管理制度等;同时,积极探索出由村集体出资定制鸡鸭笼,村民向集体申请支付部分押金使用,并对按要求进行圈养且坚持较好的村民,村集体退还押金并将笼子免费赠予的全新禽畜圈养模式。通过一系列的狠抓落实、创新举措,如今的大团村,让“美丽乡村”承载更多美丽“乡愁”,让人们“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

长势喜人的雷公藤。

产业发展鼓起村民“钱袋子”

每当想起自己和妻女的疾病,曾经的陆友军便一筹莫展,满眼尽是绝望。因为这些,自己无法外出务工;而看病买药,又给这个不富裕的家庭造成更大的开销,2014年,陆友军家因病纳入贫困户。在接下来的几年里,陆友军通过各种帮扶和发展葡萄种植,生活逐渐好转,年收入超过十万元,摘掉了贫困户的帽子。更让其欣慰的是,女儿也找到自己所爱之人,步入了婚姻殿堂。如今,坐在葡萄树下乘凉的陆友军眼里满是希望。

在大团村,像陆友军这样的脱贫户共有57户207人。脱贫攻坚期间,大团村通过创办扶贫种养专业合作社,发展油菜、雷公藤等产业,将脱贫户全部纳入合作社,并签订产业帮扶协议,通过直接和委托帮扶的形式实现所有脱贫户增收。同时,通过入股企业,每年可以按8%固定分红,5年后由企业退还本金的80%给村集体;而每年的固定分红收益主要用于针对脱贫户的村级公益性岗位开发、激发脱贫户内生动力的就业和产业扶持奖励和对无劳动能力重病重残的脱贫户进行照顾性救助以及巩固脱贫成效的公益事业。此外,大团村充分利用有着30多年历史的茯苓集中分散加工,每年加工鲜茯苓约800吨,可实现产值1000多万元,长年从业人员80多人,每年固定工资收入150万以上,产品远销省内外。

如今的大团村,充分利用自然资源优势,在鼓励村民自主发展油菜、精品水果等产业的基础上,围绕中药材种植与加工产业,筑牢大团乡村振兴产业基石,实现村集体经济和村民共同增收。

大团村村口。

激活资源推动生态宜居

1949年9月13日,为粉碎国民党军的“湘粤联合防线”,第四野战军发起了衡(阳)宝(庆)战役。10月6日,正值农历中秋佳节,中国人民解放军一名魏姓连长带队在大团村负责阻击欲取道逃往广西的敌军。在得知魏连长英勇牺牲后,村民们含泪将寨子里最好的棺材奉献出来,并将魏连长安葬在位于团寨正前方,前临大团溪、背靠湘桂古道的“人形脚”处。七十多年过去了,村民们始终忘不了这位英雄的人民子弟兵,每到清明节,村民们带领孩子来给魏连长上坟,给孩子们传讲魏连长和他的战友们浴血战斗的故事。

激活侗寨文化和红色文化资源,大团村目前已建成侗寨小广场1个、申遗标志性门牌1个、农家体验馆1座、钟楼1座、英雄窖1个、观赏平台4个、下团寨门1座以及爱莲池、清廉路等,改造民居90座,粉刷民居60户,完成公路两旁3公里、院落10余亩的绿化美化,每年吸引大量游客来此观光写生。

如今,干净整洁的村道,娇艳欲滴的花朵,清澈见底的小溪,错落有致的民居,独具特色的建筑……大团村民居住在风景秀丽的花园之中。他们在田间地头生产,辛勤的汗水在这里挥洒;他们在鼓楼、风雨桥中小憩,村中大小事宜在这里商议,侗寨独有的风俗习惯在这里延续;他们在乡村振兴中奋勇向前,红色文化在在这里传承。

大团村

文明乡风厚植“五治融合”

“一、不得打架斗殴,押宝抽大烟,偷盗财物,违者罚打更半年。二、男女不得私通等伤风败俗,违者驱逐出寨,终身不得上萨坛......”一进大团村,《大团侗寨款约》赫然醒目,时刻提醒着村民要遵纪守法。

“款”是侗族社会特有的民间自治和自卫组织,具有原始氏族农村公社和原始部落联盟的特征,款组织为规范成员的行为,制定一系列的制度约定,名为款约。

2022年4月,经多次补充完善,大团村重新制定了《大团村村规民约》,该民约涵盖了爱国爱党、尊老爱幼、邻里和睦、文明乡风等十大点二十一条内容,在经全体村民举手表决后正式实施。结合侗寨特有的民族习性、乡土文化,充分调动村民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积极性,以侗寨独有的生产生活习性融入基层社会治理,大团村在政治、法治、德治、自治、智治“五治融合”中取得显著成绩。同时,村集体督促老年协会、孝善理事会主动挖掘和宣传侗文化,组织民俗文艺宣传队坐歌鼓楼,宣讲《款约》,普及家训、家规,移风易俗。如今的大团村,村级治安秩序良好,乡风文明大大提升。

始建于宋开宝元年(公元968年)间,后经元、明、清不断扩建,大团村凭借得天独厚的优势,通过兴产业、夯基础、提环境、传文化、净民风等举措,以山清水秀生态美、留住乡愁村庄美、培育特色产业美、宜居宜游生活美和文化传承风尚美,描绘出一幅千年侗寨乡村振兴的“五美”瑞景,相继获得“县平安创建先进基层单位”“邵阳市文明村”“市最美乡风文明村”“全省优秀村规民约”“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国家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等荣誉。(刘仲九)

(责任编辑:娱乐)

    相关内容
    精彩推荐
    热门点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