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评:气候变化公约实施的另一种思路

[休闲] 时间:2024-04-27 06:38:55 来源:蓝影头条 作者:知识 点击:174次
  中评社北京2月10日电(评论员 乔新生)美国《科学日报》2021年2月2日报道,社评实施思路中国香港城市大学的气候一个科研团队,充分利用光合作用,变化可以有效地把二氧化碳转化为甲烷。公约这是社评实施思路一个具有应用前景的科技发明。如果这项技术具有实用推广价值,气候世界各国普遍采用,变化那么,公约人类减少二氧化碳气体排放的社评实施思路目标就能提前完成。  围绕着二氧化碳气体排放问题,气候南北之间发生激烈的变化争吵。发达国家认为,公约地球气候变暖,社评实施思路与二氧化碳排放有关。气候各国应当通过谈判制定共同规则,变化减少二氧化碳气体排放。可是,发展中国家则认为,美国等一些发达国家已经进入后工业化发展阶段,二氧化碳气体排放量逐渐减少,而绝大多数发展中国家正处在工业化发展的关键阶段,二氧化碳气体的排放量迅速增加。如果根据存量确定未来二氧化碳排放指标,那么,发展中国家将会失去发展权利。  经过一系列多边磋商之后,世界各国终于签订“巴黎气候协定”。按照“共同但有区别”的原则,发达国家承诺减少二氧化碳气体排放,而发展中国家则可以根据本国的发展情况,确定二氧化碳气体排放的总体指标。中国已经确定了自己的二氧化碳气体排放指标,争取早日达到峰值,并且努力在本世纪中叶实现“碳排放中和”。  如何实现既定目标呢?如果拒绝走工业化发展道路,那么,发展中国家将会永远处于落后状态。如果发展工业,那么,就必然会增加二氧化碳气体排放量。发展中国家在执行《巴黎气候协定》过程中,陷入进退维谷两难境地。虽然一些发展中国家选择服务业等“无烟工业”,以此来减轻自己的责任。但是,人类文明发展历史经验教训表明,如果没有工业基础,要想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将会非常困难。当然,一些海岛国家试图通过发展旅游休闲产业,减少二氧化碳气体排放。可是,正如人们所看到的那样,这些国家经济结构脆弱,一旦出现重大疫情,整个国家立即陷入绝境。  发展工业必然会增加二氧化碳气体排放量。发展非工业产业,同样会增加二氧化碳气体排放。如何在减少二氧化碳气体排放的同时,实现国家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呢?  香港城市大学科学家的发明,有助于帮助人们打开思路。香港城市大学的科研团队将二氧化碳气体转化为甲烷气体,作为燃料使用。这样做一方面可以增加燃料,另一方面也可以减少二氧化碳气体的排放,这对于人类减少二氧化碳气体的排放,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实验室意义。  当年香港一位科学家把自己的科研成果通过一篇学术论文公开,免费供世界各国的企业使用,从而催生了光纤通讯产业。这位科学家因此而获得诺贝尔奖。这说明香港在科学技术领域拥有雄厚的技术基础。  如果香港城市大学科研团队研制的技术具有实用性,并且免费向世界各国提供技术指导,鼓励世界各国采用这项技术,那么,不仅可以大规模减少二氧化碳气体排放,而且更重要的是,可以变废为宝,通过生产甲烷气体,节省能源,提高生产效率。  人类文明每一次进步,都是建立在科学技术创新基础之上的。蒸汽机的发明,催生了第一次工业革命;电力设备的广泛应用,催生了第二次工业革命;计算机的广泛应用,催生了第三次工业革命。前三次工业革命都是建立在机械制造基础之上的。未来第四次工业革命,有可能是建立在数据基础之上,通过对大数据发掘、应用,改造传统的农业、工业,使传统农业、工业实现数字化,并且通过数据的整理交换形成数字产业,推动人类文明不断进步。  最近引起争议的是,美国电动汽车生产企业在中国上海生产的电动汽车。按照一些学者的说法,美国电动汽车生产企业之所以在中国上海设立大型的生产制造基地,是为了获取中国消费者的数据。如果美国电动汽车生产企业在中国生产电动汽车,满足中国消费者的需要,那么,美国电动汽车生产企业可以在没有任何障碍的情况下,获得中国城市地理和消费数据。电动汽车本身就是一个数据搜集的数据库,如果把电动汽车的后台数据整理出来,中国城市大街小巷、中国消费者的消费需求都可以一览无余。  中国引入美国电动汽车生产企业,完善中国电动汽车产业链,丰富中国电动汽车的供应链,可以为中国电动汽车产业的发展,起到示范带头作用。可是,如果忽视了电动汽车生产企业所掌握的地理数据和消费者数据,没有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保护中国消费者的信息,完善数据跨国交换制度体系,那么,中国有可能在数据产业革命中失去先机。  中国决策者应当充分意识到,中国在气候变化问题上,不能跟随美国等发达国家亦步亦趋。中国在气候国际合作和法律制度建设方面必须具有前瞻性。  简单地说,第一,中国在气候国际合作方面,既要注意技术的引进,但同时更要注意技术的创新;  第二,中国在国际合作方面,既要考虑到生产力发展需要,同时也要考虑到未来经济结构调整的需要,制度建设必须具有前瞻性。  第三,中美两国乃至中国与其他国家合作,必须考虑到数据的作用。一方面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之上,实现二氧化碳数据的共享,另一方面,必须切实有效措施,维护中国基础数据,切实保护中国消费者的信息,防止在二氧化碳减排国际合作中,因小失大,将中国的相关数据拱手相让。  第四,中国在气候国际合作的过程中,必须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原则,但是,必须充分注意到经济结构调整的需要,万万不可为了履行国际承诺,而使中国的经济提前“空心化”或者“虚拟化”。  笔者始终认为,人类的生产活动和消费活动对气候影响十分有限。人类既不能妄自尊大,认为生产生活导致气候变暖,但是,也不能妄自菲薄,为了确保地球温度不会上升太快,而自缚手脚。  相对于地球自转,人类生产生活给地球气候变化带来的影响有限。人类是一个群居的动物,在人类集体居住的地方,可以通过控制局部气候,改善人们生产生活环境。但是,在浩瀚的海洋和无垠的沙漠,地球正悄然改变自身的气候条件。  人类必须学会与自然和谐相处,就像人类的祖先“逐水草而居”,但是,人类也可以通过改变自己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节约能源。在气候改造过程中,应当充分发挥人类的聪明才智,依靠科学技术,解决气候变暖问题。  相信香港城市大学科学家会尽快地将科技发明实用化。如果通过必要的光合作用,将二氧化碳转化为甲烷气体燃料,那么,那些造成空气污染的二氧化碳,可能成为造福于人类的清洁燃料。这对于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提高人类生活质量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如果香港城市大学的科学家效法前辈,将这项科研成果公开,供世界各国免费使用,那么,香港城市大学的科学家一定能获得诺贝尔奖。  人类在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过程中,诞生许多美妙的灵感。香港城市大学的科学家究竟是通过何种方式,发现自然现象,并且通过科学实验,找到解决二氧化碳转化为甲烷气体燃料的方法,人们不得而知,但是,发表在德国《应用化学》上的科学论文,有助于世界各国改变对二氧化碳气体的看法。  如果法国乃至其他国家科学家讨论二氧化碳气体排放问题的时候,能够从科学角度考虑问题,大力推广这项技术,那么,人类控制二氧化碳的努力将会看到希望,二氧化碳再也不是气候变暖的杀手,而是造福人类的燃料。  衷心祝愿世界各国的科学家都能依靠科技的力量,解决二氧化碳气体排放造成的污染问题。人类曾经面临无数艰难险阻,但是,依靠聪明智慧和团结的力量,一次又一次渡过难关。如今病毒肆虐,各国正抓紧研制病毒疫苗,争取早日实现“群体免疫”。相信科学家在控制气候变暖问题上,会提出更多更好的办法。发达国家不要指望通过限制发展中国家的工业化而减少二氧化碳气体排放。发展中国家也不要指望通过放慢工业化发展的步伐,而实现减少二氧化碳气体排放的目标。科学技术能够帮助人们走出困境。
相关专题:中评社社评

(责任编辑:综合)

    相关内容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