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情味换来好口碑 65年老影院变身新剧场

[焦点] 时间:2024-04-20 00:52:01 来源:蓝影头条 作者:热点 点击:185次

点击进入下一页

本报记者 牛春梅

  隆福寺街区的人情改造工程还在进行中,高高的味换脚手架和绿色的围挡让身处其中的隆福剧场格外“低调”,从相隔不过几十米的好口街道上望去,只能看到楼顶上装饰的碑年琉璃瓦,映着蓝天很是老影好看。别看它藏在工地中,院变不怎么起眼儿,身新但如今已是剧场北京非常重要的一个剧场。

  65年老影院蹒跚转型

  走到隆福剧场门前,人情会发现这里特别适合怀旧。味换两侧墙上镶着瓷砖飞天画,好口正门的碑年门头上有几个红色大字——东宫影剧院。站在有些斑驳的老影前门处,常常会有穿越到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院变感觉,据说还真有不少影视剧摄制组来这里取景。身新

  这座已有65年历史的建筑,隶属于东城区总工会,一直是东四工人文化宫所在地,并一直承担电影放映功能。隆福寺街道以前非常热闹,这座影院上世纪九十年代还曾经拿过全市票房第三的好成绩,很多北京人都曾来这里看过电影,留下过不少美好的记忆。东四工人文化宫主任吴振璞说,现在还经常有坐着轮椅的老人让家里孩子推着过来看一眼。

  如今,这是一家老影院,但同时也是一个“新剧场”。作为一家自收自支的事业单位,东四工人文化宫从2012年开始转型,从单一的放电影转向演出和电影并重。起初,剧场经营被外包给一家文化公司,也引进了一些很有影响力的剧目,成为北京演出市场中很受关注的一家“新剧场”。但这家公司仅仅经营了两年,就因为市场不好的原因终止了合作。2014年,东四工人文化宫决定自己继续经营。

  这个决定对他们来说并不容易,经营了几十年的电影放映,一下要涉足演出这个完全陌生的行业,大家都是门外汉。吴振璞坦言自己以前对演出的了解几乎为零,工作人员也完全不知道剧场管理是怎么回事,光是那些纷繁复杂的舞台灯就让他们头大。“刚开始我们也是交了一些学费的。”吴振璞说,因为不懂,转型之初遇到了一些困难。但他们也有自己的优势,像这样530个座位的中型剧场在北京比较稀缺,既能承接小剧场剧目,一些大剧场作品也能在这里演出,这样性价比就比较高了,在市场上还是比较受欢迎。

  从2014年开始的头两年,剧场经营和收入抓得比较紧,后期开始慢慢将重心向打造特色、提升演出品质转换。在吴振璞看来,“只有演出好的剧目,我们的剧场才能跟隆福寺这条有文化、有历史的街区相匹配。”正因如此,那两年大热的剧目《蒋公的面子》《安德鲁与多莉妮》《反转地心引力》《最后的晚餐》都在隆福剧场上演,让这里渐渐成为一个戏剧演出的新坐标。

(责任编辑:娱乐)

    相关内容
    精彩推荐
    热门点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