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探索 >中国“铁路医生”的萤火虫式生活 正文

中国“铁路医生”的萤火虫式生活

[探索] 时间:2024-04-20 11:05:54 来源:蓝影头条 作者:时尚 点击:13次

原标题:中国“铁路医生”的铁路医生萤火虫式生活

图为“铁路医生”在测量轨距。 刘佩简 摄

题:中国“铁路医生”的中国萤火虫式生活

作者 缪超 万乘里

如何证明中国高铁“稳”?立起的硬币不倒、玩转水瓶叠罗汉……

这股神秘的火虫活稳定力从何而来?记者近日跟随“发现最美铁路”活动探访云桂铁路普者黑线路车间,深夜走进中国“铁路医生”的式生日常工作生活——他们戴着头灯、提着手电筒,铁路医生就像萤火虫一样,中国日落而作,火虫活日出而归,式生守护着高铁线路的铁路医生平稳安全。

图为“铁路医生”对轨距进行精调。中国 刘佩简 摄

普者黑线路车间驻地在云南省丘北县,火虫活有50名平均年龄仅29岁的式生“铁路医生”,承担着云桂铁路珠琳站至弥勒南站单线140公里、铁路医生双线280公里的中国巡检维修任务。

白天,火虫活偌大的车间驻地仅听得见犬吠猫叫,一切静悄悄仿佛黎明之前。太阳落山,人迹方现,叮叮哐哐……“铁路医生”们着手准备锂电扳手、轨检仪、道尺、垫片等20多种检修工具。

图为“铁路医生”在测量轨距。 刘佩简 摄

晚上九点,负责人邓伟召集大家开班前会议。这群年轻人负责巡检维修的铁路段有四个列车运行空档期,他们管这叫天窗期。“天窗期从头天晚上十点半至次日凌晨四点半,我们要熬夜对线路进行巡检维修作业。”邓伟说,“天窗”开启之前,得做好安排部署和工具准备,“时间紧凑、任务繁重、责任重大。”

晚上十一点,车间26名职工乘坐轨道车,前往检查昆明至弥勒东的线路。经过30分钟运行,轨道车抵达指定地点,他们身穿“荧光绿”防护背心开始作业。

“这地方波峰明显较大,需要捣固。”执检人姚佳推着轨检小车快速检查出问题所在,将检查情况和检查数据汇报给作业负责人邓伟,以便对照作业方案开始轨道精调作业。

邓伟告诉记者,“铁路医生”的职责主要是维护两条钢轨的平顺性,平顺度有两个指标,分别是轨距和水平,“标准轨距和水平值的精度控制在加1毫米或者减1毫米,这加减1毫米是动车上立起硬币不会倒的保障。”

毫米级检测,肉眼与经验完全用不上,需要大型轨道检查车、轨检小车等高科技设备辅助,同时“铁路医生”必须全神贯注。

邓伟介绍,云桂铁路最高时速只有250公里,但它是铺石渣轨道,“受限于喀斯特熔岩地貌,地质松软易变形,只能铺石渣。有渣轨道与无渣轨道相比,前者维护频率、难度都要大得多,因此我们工作时不容开小差。”

次日凌晨四点半,26名“铁路医生”返回驻地,他们将携带的所有物品排列在地上拍照存档。带上铁路的东西和带回来的必须一致,白天高铁动车运行速度飞快,如果遗漏哪怕是一支笔在轨道上,都可能引发重大事故。

图为“铁路医生”在回程的轨道车上休息。 刘佩简 摄

回到驻地,“铁路医生”们简单洗漱,转到“深夜食堂”吃“宵夜”。早上六点,他们拉起宿舍窗帘进入梦乡,直至下午两点才会起床。

“为了适应萤火虫式生活,车间食堂分昼夜两班,任何时候到食堂都可以吃到面条、米线、包子,喝杯豆浆。”邓伟对记者说,食堂会把重心放在晚餐上,“菜品丰富,常常会煮排骨汤给大家补钙。”

他解释,长期昼伏夜出会导致人体缺钙,“还会导致发胖和臃肿,我们很多职工看起来有点胖。”

记者看到,车间驻地内设置有阅览室、放映厅、台球室、乒乓球室、篮球场、足球场、羽毛球馆。邓伟说,“一定要注重体育锻炼,才能保障身体健康。”

他喜欢足球,看起来壮实精神,“每年中国铁路昆明局集团会组织职工体检,确保职工身体健康,待职工步入中年后会为其调整岗位。”

今年35岁的邓伟算是云桂铁路上的“老人”,他回忆2009年刚参加工作,被分配在上世纪70年代建成的成昆铁路上巡线,“那是条普速铁路,白天巡线维护,我所在的元谋段处在金沙江干热河谷内,夏天气温达40摄氏度,外出巡线不停出汗,必须携带两瓶2.5升饮用水,即使这样仍有脱水危险。”

邓伟在成昆铁路上挥汗如雨的近10年时间里,中国高铁发展迅猛,云南这样的边疆地区也步入了“高铁时代”。云桂铁路、沪昆高铁正促进着边疆与内地、沿海的信息流、交通流、知识流、人才流的快速交互,也为石林、弥勒、丘北、广南等少数民族聚集区经济发展带来更多机会。

“高铁能让我们的辛苦付出创造出更多价值。”邓伟在清晨入睡前告诉记者,“我更愿意在高铁上熬夜挥汗。”

当人们稳稳地坐在疾驰的高铁动车上,惊叹飞一般的速度时,别忘记有群“萤火虫”在深夜保驾护航。(张燕玲)

(责任编辑:知识)

    相关内容
    精彩推荐
    热门点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