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海文艺“出海记”:从立足本土到扬帆国际,民间艺术团体向世界展现缤纷人文魅力

[时尚] 时间:2024-04-19 23:24:27 来源:蓝影头条 作者:时尚 点击:17次

原标题:珠海文艺“出海记”:从立足本土到扬帆国际,出海记民间艺术团体向世界展现缤纷人文魅力

前不久,珠海足本一场特殊的文艺文魅线上音乐会“万水千山总是情”在中国珠海与荷兰阿姆斯特丹同时举办。在阿姆斯特丹皇家音乐厅,从立鹿特丹小交响乐团奏起中国观众耳熟能详的土到团体《我的祖国》;在珠海大剧院音乐厅,金爵士大乐团打造的扬帆艺术爵士版粤剧唱段《花好月圆》悠扬轻快,十六分音符女声合唱团献唱一曲热烈奔放的国际民歌《桃花红杏花白》,将音乐会推向高潮。民间

这场线上音乐会是向世现缤为庆祝中荷建交50周年而打造,应中国驻荷兰大使馆邀请,界展在珠海市委、纷人市政府和省外办的出海记支持下,由珠海市委宣传部、珠海足本市外事局主办。文艺文魅珠海与荷兰阿姆斯特丹的从立艺术家“云端”相遇,奏响两座城市的友谊之曲。演出当晚,通过人民日报客户端、央视频、南方+、触电新闻、观海融媒等多个媒体平台的全程直播,音乐会吸引了超过1200万人次观众的在线欣赏,并得到了600多家海外主流新闻媒体网站转载报道,覆盖海外受众超2.2亿人次。

作为内地唯一一个与港澳陆桥相连的城市,珠海向来是沟通内外的桥头堡和多元文化交汇的重要窗口,历史底蕴深厚,又极富青春活力。这座海滨城市向“洋”而生,以开放包容、融贯东西的气质,孕育出缤纷多彩的艺术氛围。近年来,随着粤港澳大湾区人文共建的深入推进,珠海文化基础设施不断完善、高端文艺人才持续集聚、文化活动层出不穷,更在当地催生了一批各具特色的本土新晋文艺团体。

在本次音乐会上有着抢眼表现的金爵士大乐团和十六分音符女声合唱团,便是其中的佼佼者。他们在珠海扎根、生长,又都不约而同地“扬帆出海”,在珠海对外文化交流活动中频频现身,凭借巧妙的节目创意和高超的艺术水准,赢得国际青睐。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启动五周年之际,记者走访这两支文艺团体,探寻他们从珠海到“出海”的“国际范”艺术之路,由此折射珠海挖掘多元文明交融的人文底蕴和独特优势,培育文化沃土,推动文化高质量发展的蝶变历程。

十六分音符女声合唱团为“万水千山总是情”庆祝中荷建交50周年线上音乐会献唱。

●南方日报记者 孙羽嘉 徐子茗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中西和鸣”开启交流新篇章

“中荷文化元素各有特色,在音乐中又浑然一体。这样充满文化融合巧思的音乐会,令人惊叹。”“万水千山总是情”庆祝中荷建交50周年线上音乐会举行后,在珠海生活了14年的荷兰教授赫尔穆特这样评价道。

而对于许多荷兰本土观众而言,这场音乐会更是让许多人第一次感受到珠海这座中国滨海城市生气勃勃的艺术力量。爵士乐、钢琴独奏、管乐、合唱、“跨乐”演唱……除了来自阿姆斯特丹和珠海的一流表演团体轮番登场献艺之外,中国戏剧梅花奖得主欧凯明、琼霞,第一位登上伯克利舞台的华人男歌手刘雨潼,以及珠海莫扎特国际青少年音乐节总监、著名钢琴家陆瑶等众多国内知名艺术家,同样以独唱或合奏等形式献演,令中外观众倍觉惊艳。

现场大屏幕上,港珠澳大桥、珠海大剧院、珠海渔女、簕杜鹃等珠海城市元素逐一展示,随着音乐的律动,淋漓尽致地向世界展示了珠海作为中国经济特区以及粤港澳大湾区重要节点城市,历史悠久又与现代完美结合的浓郁人文风情。

在许多外媒看来,这场音乐会开启了城市间文化交流的创新“玩法”。其中,由金爵士大乐团打造的爵士版粤剧《花好月圆》片段是最受瞩目的节目之一,由粤剧表演艺术家欧凯明与琼霞联袂演唱,伴奏乐队里既有传统广东音乐“头架”高胡,也有钢琴、贝斯、鼓等西洋乐器的加盟。在中西乐器的奇妙融合下,这首粤剧经典唱段被演绎出了另一番味道,令人咀嚼良久。

这场“跨乐”演出,也促成了金爵士大乐团与荷兰管乐团等知名艺术团体的深度合作,双方将共同打造演奏与作曲能力兼备的复合型青少年音乐人才,助推珠海文化演艺及教育培训产业“出圈”。

而这样的景象,在2016年乐团刚创立时,几乎是无法想象的。金爵士大乐团团长、音乐总监兼鼓手聂鑫充满感慨地回忆,在那时,爵士乐还是比较小众的演出门类,即使不收门票,一场表演也没几个观众。

乐团成立前后,正值珠海大力发展城市文化基础设施之际,华发中演大剧院、珠海大剧院相继投入使用,演出市场日渐丰富,名团名作接踵而至,形成了稳定的本土文艺消费群体,爵士乐的知音也随之多了起来。

聂鑫告诉记者,乐团从成立之初就坚持“做本土的爵士乐”,并在政府支持下,以珠海香洲龙溪杨公祠为大本营进行驻场演出,同时尝试以“旧曲新唱,老戏新演”的方式,对京剧、粤剧、秦腔等传统戏曲以及珠海本地咸水歌、《落雨大》等粤语童谣进行重新编排演绎。

这些年来,金爵士大乐团不仅登上了珠海大剧院、星海音乐厅等专业舞台,还凭借独树一帜的融合风格吸引了国际目光,一度与美国顶尖爵士音乐家提姆·石井合作音乐会,由获得美国格莱美奖提名的爵士音乐家斯蒂芬·卡尔森担任指挥,演出的乐手则来自中国、日本、韩国等世界各地。

金爵士大乐团操刀的诸多“跨乐”曲目,则成为珠海对外交流活动中展现城市文化形象的一个重要载体。目前,乐团在国内外策划、参与了近70场大师音会,观众人数超过50万人次。

“披荆斩棘”的民间文艺团体

“桃花来你就红来,杏花来你就白,爬山越岭我寻你来呀……”在“万水千山总是情”线上音乐会上,由珠海市十六分音符女声合唱团演绎的这首热情的民歌《桃花红杏花白》,展现出了该团成员扎实的艺术功底与高度的配合默契。

据悉,合唱团成立于2014年6月,成员由来自珠海市中小学的女性音乐老师组成,年龄从25 岁到43岁不等。该团创始人、广东省特级教师何流告诉记者,成立合唱团的初衷,是希望由此带动全市中小学音乐教师在合唱方面展开交流,推动合唱教育在珠海中小学当中“遍地开花”。

每周三,该团都定期举行合唱训练。此外,只要有国际知名指挥来广东开大师班,何流便会带着团里的骨干成员一起拼车赶去上课。多年来的坚持,让老师们视唱识谱等专业技能得到了长足提高,也给了合唱团站上国际舞台的底气。

2017年8月,珠海十六分音符女声合唱团飞往俄罗斯,和来自10多个国家的53支合唱团一起,角逐第十五届圣彼得堡“歌唱世界”国际合唱艺术节的多个大奖。

她们选定的决赛曲目中,包括知名作曲家王秀峰改编的《喀秋莎》合唱版。“曲子将原本的一个声部变为六个声部,并在节奏明快的情歌中融入了东方温婉内敛的神韵。”何流回忆,当《喀秋莎》回荡在音乐厅,在场的俄罗斯观众都沸腾了。“他们觉得中国人来唱他们的经典曲子特别有意思,全场观众都情不自禁地跟着旋律摇摆、鼓掌、喝彩。”

最终,十六分音符女声合唱团获得了当年大赛的青年组金奖,这首《喀秋莎》更是获颁大会特别奖的殊荣。颁奖仪式上,大赛评委会主席握着何流的双手说:“恭喜你,‘喀秋莎’!”

“音乐没有国界,可以让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心灵相通。”何流感慨道。这之后,合唱团多次代表珠海站上对外交流活动的舞台,她们曾与英国牛津大学无伴奏爵士合唱团“牛津滴水兽”携手举办仲夏慈善音乐会,也曾与哈佛大学鳄鱼合唱团联袂献演“纯美”音乐会。

“这是一个正向循环。多与国际一流的合唱团同台演出,学到的东西越多,作品就越国际化,越容易被世界听众接受。”何流说。

著名男高音歌唱家莫华伦曾多次与该团合作,他评价称:“她们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水平一次比一次有进步”。

7年过去,十六分音符女声合唱团员从最初的16人扩大到52人,团员们还相继在各自学校组建了一批新的合唱团。在珠海市文化部门的推动下,这些由十六分音符播下的音乐“种子”,逐渐开枝散叶、走出国门,在世界合唱舞台继续唱响珠海城市之声。

星海音乐厅副主任、首席录音师杨震认为,任何城市文化都需要敢为人先、敢于披荆斩棘的艺术先驱者,无论是金爵士大乐团还是十六分音符女声合唱团,他们都是一群引领城市文化潮流的人。“珠海为吸引优秀艺术人才创造了契机和条件,而艺术人才的集聚又构成了珠海文化发展的关键,让这座城市成为各类音乐风尚最好的‘发声地’。”杨震说。

用“珠海故事”折射中国巨变

金爵士大乐团与十六分音符女声合唱团的蓬勃发展,是珠海近年来人才队伍活跃、创作实力强劲、文艺氛围日益浓郁的一个缩影。

举办艺术节是一座城市文化高质量发展的象征之一。以城市命名的珠海艺术节于去年应运而生,2021年9月30日至10月27日,由珠海市委宣传部、珠海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主办的首届珠海艺术节在为期一个月的时间里,为市民带来14台18场精品舞台演出、5场主题文化沙龙,以及15部百余场国产优秀电影展映活动,参与市民群众近10万人次。据悉,正在筹办的第二届珠海艺术节将于今年秋季举办,届时展演内容将更加丰富多彩。

艺术节不仅是艺术盛会,更重要的是让艺术更好地服务于人民,赋予城市更旺盛的生命力。珠海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谈静表示,举办珠海艺术节是珠海加大城市文化品牌培育、实施高品质文化供给工程的重要举措,一方面充分展示珠海近年大抓文艺精品创作的成果,推动珠海本土文艺创作再攀高峰,另一方面也希望吸引国内更多叫好又叫座的优秀剧目来珠展演,让广大市民群众共享文艺发展成果,进一步提升城市的文化魅力。

在家门口就能欣赏到高水平的文艺演出,让越来越多市民选择走进剧场,感受舞台艺术魅力。“剧院这两年的上座率不断提高,直接反映了珠海艺术人群密度在增加。此外,不管是戏曲也好相声也好,珠海观众对不同艺术形式的包容性也更强了。”珠海华发中演大剧院董事长梁涛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文艺事业繁荣兴旺的另一个关键是创作人才。“在珠海成长起来的艺术团体,最后必定会带有这个城市的底色,也必定会为城市和她的人民而歌。”资深乐评人翟佳如是说。

近年来,依托“珠海英才计划”、珠海市宣传文化思想领域高层次人才引进办法等扶持政策,珠海迅速聚集一批高层次文艺人才和专业院团负责人,涌现出一批在全国范围都有影响力的文艺名家,为珠海文化事业的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动力。讲述珠海本土故事的话剧《龙腾伶仃洋》、民族管弦音乐会《乐从大湾来》、歌舞诗《珠海的故事》、现代粤剧《南粤破晓》等精品剧目相继问世,大型民族交响组曲《簕杜鹃与金莲花》先后走进国家大剧院、澳门文化中心等展演,在国际舞台奏响珠海之声。据不完全统计,近五年来,珠海文艺工作者入选国家级文艺展览、展演的作品达200余件。

“以珠海故事折射中国故事,以湾区巨变彰显中国魅力。”在广东省作家协会党组书记、专职副主席张培忠看来,珠海文艺家与创作者正不断从新时代的伟大创造中发现创作题材,催生出更多扛鼎之作。

广东省文联评论家协会专职副主席梁少锋评价称:“在珠海,特区经验、湾区生活,大量可歌可泣的人物,大量可圈可点的事件,为广大作家、文艺家施展聪明才智、实现艺术抱负提供了重要机遇。”

如今,一幅文艺建设的生动画卷,正在珠海徐徐展开。在政府对文化事业的重视和强有力支持下,珠海在粤港澳大湾区范围内持续释放“人才洼地”效应,为文化高质量发展提供智力支撑。不同形式的文化艺术在这里从破土萌芽到枝繁叶茂,再到“扬帆出海”,独特的“文艺范”正日渐成为珠海最闪亮的一张新名片。

■专家点评

全国政协常委、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音乐家协会主席叶小钢:

期待让世界通过珠海读懂中国

一座城市的文化力量要“扬帆出海”,光有一流的剧院、引进一流的演出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要有扎根本土、拥有原创实力的文艺团体。此前我在应珠海市委约创作管弦乐《珠海之光》组曲时,就对珠海集海洋文化、岭南文化于一身的多元城市气质印象深刻。珠海平和宁静的宜居氛围,正提供了适合文艺创作的土壤。今后,关注本土文化、培育具有本地特色的文艺作品应是未来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在创作中,珠海应立足本土、面向世界、走向未来,找寻属于传统的精神家园和当代人的内心语言交互共情的节点,期待让世界通过珠海,读懂中国故事。

男高音歌唱家、珠海市政协委员、华发中演大剧院艺术总监莫华伦:

多元融合氛围为展开交流增添信心

珠海地处珠江口西岸,与香港、深圳隔江相望,是粤港澳大湾区的重要节点城市。其得天独厚的地缘优势让珠海的观众一直接受着来自海内外一流文艺团体的艺术熏陶。我有一个很深刻的感受,过去许多珠海观众会专程前往澳门听交响乐、看芭蕾舞;而今天,则开始有越来越多的澳门人来到珠海欣赏文艺盛事。

随着珠海华发中演大剧院、珠海大剧院等高质量的艺术演出场馆先后落成,众多讲述本土故事的优秀作品拥有了展示平台。珠海多元融合的文化氛围不仅对海内外人士都产生了很强的吸引力,也使得根植于本土的院团打开了国际视野,迅速成长,并充满自信地走出去开展文化交流。这些年来,珠海的演出团体从一枝独秀到百花齐放、从“自娱自乐”到走向国际,不仅带动了城市文化氛围的培养,又培育了更多的年轻艺术人才,这些变化都令人感到惊喜。(孙羽嘉 徐子茗)

(责任编辑:休闲)

    相关内容
    精彩推荐
    热门点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