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地标之变背后蕴含怎样的城市发展脉络?

[百科] 时间:2024-04-20 07:27:05 来源:蓝影头条 作者:知识 点击:92次

原标题:深圳地标之变背后蕴含怎样的深圳城市发展脉络?

当世界的目光聚焦不惑之年的深圳经济特区,这座城市的地标地标之变也被再次细细打量。

从深圳国贸大厦到华强北再到粤海街道,背后深圳科技创新地标不断西移;资本市场地标——深圳证券交易所从无到有再到强,蕴含样如今在深圳金融改革中继续扮演重要角色;仰望国贸大厦、城市平安金融中心等,发展可以看到深圳摩天大楼的脉络高度、数量一直在递增,深圳并且近些年逐渐向深圳湾和前海等地集聚……

地标是地标一座城市的年轮。一个个带着时代印记的背后地标,出现在深圳经济特区的蕴含样版图上,成为其改革发展时间线上的城市一颗颗珍珠。

地标是发展一座城市的记忆。从深圳地标的脉络前世今生中,从高楼不断迭代的深圳变化之中,可以清晰地看到这座城市的发展逻辑和脉络。

以改革为“镜”,40年的光阴里,深圳怎样变了模样?

科创地标▶▶沿着西进轴线迁移

背景:业内人士认为,回顾深圳科技创新史,不能不研究华强北。浏览近日公布的《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综合改革试点实施方案(2020—2025年)》(下称《实施方案》)和首批40条授权事项清单,可以看到关于科技创新的部署着墨颇多。根据这些内容,循着深圳创新发展的历史轨迹,华强北、粤海街道等改革坐标呼之欲出。

深秋时节,记者走进深圳华强北,发现以智能、美妆等为主打的招牌随处可见。随着产业加速更迭,手机数码等电子产品的毛利率逐渐萎缩,如今善于捕捉风口的华强北正在谋求新的转型。

在华强北打拼十多年的陈梅,最早从事手机数码生意。“多年前就已经有同行转型做化妆品、智能家居产品等。”她说,“当外界刚刚感觉到动静,这里已经有千万商家挤进来了。这就是华强北速度。”

在消费者的印象中,在华强北几乎没有买不到的电子元器件和配件,同时也集聚了手机数码“山寨”产品;对于从业者来说,华强北是电子行业的“风向标”“晴雨表”,曾创造“一米柜台”走出亿万富翁的“神话”。

一切源起上个世纪70年代末,宝安县(后改为深圳市)在全国率先引进“三来一补”企业。后来大量“三来一补”电子产品公司在华强北的前身——深圳上步电子工业区聚集。得益于“三来一补”的对外经济合作模式,深圳较早地接触到世界先进的工艺、设备、技术和理念,率先理解和接受科技与生产力、经济、市场的相互关系,为打造创新型城市埋下伏笔。

这里曾孕育出创新巨头,腾讯、大族激光、金蝶、海能达等一大批高新技术企业从华强北走向世界。从“引进消化吸收”国外先进技术起步,到成为创新资源集聚地,华强北的成长历程,恰是深圳科技创新史的一个缩影。

而随着深圳从“三来一补”和劳动密集型企业逐渐转向信息技术、文化创意、金融等产业,深圳科技创新地标也不断迁移。

把视线西移至深圳市南山区粤海街道,可以看到造型各异的摩天大楼直插云端,腾讯、大疆、创维、TCL、奥比中光……许多站在时代浪尖上的科技公司大厦林立路旁。

“我1997年来深圳的时候,粤海街道还是一片空旷的‘烂泥塘’。”深圳市软件协会秘书长郑飞说,40年来,深圳最有科技创新活力的地带沿着一条西进的轴线迁移,从罗湖区的国贸大厦到福田区的华强北,如今移到南山区的粤海街道。

变迁的科技创新地标,也见证了深圳从“世界工厂”到“中国硅谷”的蝶变。

“现在深圳‘硬科技’创新模式已经形成,建立起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复旦大学经济学院院长张军说,“随着‘中国硅谷’建设的强化,相信深圳科技创新的改革地标会越来越多。”

资本市场地标▶▶继续扮演重要角色

背景:在《实施方案》公布后,有专家分析认为,深圳今后新的使命任务是在科技创新和金融业的发展两个方向同时发力。深圳证券交易所创始人之一、首任副总经理禹国刚认为,深圳一直有两只车轮:一只是诸多的高新技术企业,另一只是深交所集主板、中小板、创业板等于一身的多层次资本市场。“深圳能有今天的科技创新活力,离不开深交所的资本赋能。”

就在不久前,上海交通大学课题组发布的《中国城市资本活力指数报告(2019)》显示:深圳是资本活力最强的城市。其中,深圳的“规模指数”与上海持平,但其产业新兴度排名则超过了北京和上海。

“金融是血液,更是动力。”禹国刚说,“无论是城市建设还是产业发展,最稀缺的资源就是资金。”

一组统计数据可以体现深交所的作用:30年来,有近九成深圳A股公司通过深交所登陆资本市场,累计获得超万亿元资本金;去年深圳上市公司实现营业收入达4.65万亿元,相当于同期本市地区生产总值的173%。

近段时间,深交所的曝光度颇高:在10月18日国务院新闻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证监会有关负责人表示,将着力支持深交所深化板块改革,建设优质创新资本中心和世界一流交易所;两个多月前,深交所创业板改革并试点注册制首批企业上市,重新构建市场责任体系、定价体系和信息披露体系,大幅缩短企业上市周期,优化实体经济通过股权融资的渠道。

谈及深交所的改革,禹国刚陷入回忆。“改革开放初期,‘股票’二字在国内被认为是资本主义的象征。”他说,1984年春,他被国家选派到日本留学,进修金融证券专业。学成归国后,他先是在中国银行深圳分行工作,后来成为深圳市资本市场领导小组专家小组组长,参与筹建深交所。

“根据授权事项清单,将推出深市股票股指期货,这对进一步降低股票市场波动性是一个利好。”禹国刚说,当年深交所在没有“准生证”的情况下悄悄开市,其中一个客观原因是为了平息股票交易乱象。“在成立之初,深交所就探索实现交易电脑化、交收无纸化、通信卫星化、运作无大堂化,为后来的健康发展打下基础。”

虽然已退休十多年,但禹国刚一直关注着深交所的发展。在他看来,目前纽约湾区、旧金山湾区和东京湾区分别都只有一个证券交易所,而粤港澳大湾区目前有深交所、港交所和上交所南方中心。“如果未来深圳和香港的资本市场能联合起来,对深圳和大湾区发展的促进力量将是巨大的。”他对资本市场改革充满期待。

高楼地标▶▶更加追求绿色内涵

背景:据统计,目前深圳“200米+”高楼已超百座,在全国各大城市中一骑绝尘。深圳摩天大楼地标一直在迭代。根据此前一项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本世纪初及之前的来深居民,对国贸大厦和地王大厦印象最为深刻;近5年来深的市民,则更钟意440多米的京基100大厦、599米的平安金融中心等地标建筑。

腾讯滨海大厦、深交所、平安金融中心……这些深圳改革地标还有一个共同的名字:摩天大楼。

在中建钢构有限公司华南大区总工程师陆建新看来,摩天大楼不仅是人才等创新要素的载体,更是深圳坚持科技创新的“硬核”例证。“建筑造型从原来简单的横平竖直到现在的斜交网格,材料从钢筋混凝土到钢结构,大大增加了技术难度。”他说,当年国贸大厦建设者在全国率先采用滑膜施工技术,创造了“三天一层楼”的深圳速度;等到2009年建设平安金融中心时,他和团队设计的“悬挂式外爬塔吊支承系统及其周转使用方法”,达到世界一流水平。

深圳国贸大厦、地王大厦、京基100、平安金融中心……在这些不同时期的地标建筑中,都有陆建新的心血。来深工作几十年,他曾参与或主持修建的摩天大楼总高度3600多米,其中有数座400米以上的高楼。

不久前,作为基层建设者代表,陆建新参加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并上台发言。他在采访中回忆说,上世纪80年代初,在深圳热火朝天地建设经济特区这座“大厦”的时候,18岁的他乘坐绿皮火车南下,作为测量员参建当时的“中国第一高楼”——深圳国贸大厦。

“建摩天大楼,既是深圳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城市空间规划的客观要求。”陆建新认为,高楼有利于城市土地的高效利用,对土地等空间资源有限的深圳高速发展起到很大的助力。

纵向来看,从经济特区到先行示范区综合改革试点,随着城市定位和功能不断更新迭代,近些年深圳摩天大楼逐渐向深圳湾和前海等地集聚。今年7月公布的深圳湾超级总部基地计划,预示着一个新的摩天大楼群即将产生。

横向来看,有研究表明,城市空间规模在水平方向的扩张会伴随垂直方向的扩张,人口、产业尤其是第三产业规模的扩大会推动摩天大楼的发展。据统计,目前深圳人口已超2000万;“十三五”期间,深圳商事主体的总量增加了100多万户,其中第三产业数量占比超九成。这解释了为何深圳摩天大楼的高度、数量一直在递增,建设速度也不断刷新纪录。

但高度也伴随着争议。有学者认为,高楼超过300米就会失去节约土地、解决人口与土地矛盾的经济意义。有专家则认为,如果城市必须向高空发展,探索是否有策略让它高得健康、恰如其分更重要。

今年4月,住建部、国家发改委印发通知,提出严格限制各地盲目规划建设超高层摩天楼,一般不得新建500米以上建筑。这意味着城市摩天大楼的建设进入一个新阶段。

“以现在的技术和设备水平,建造更高的楼没有一点问题。”陆建新说,但不能片面追求高度,要按照建设先行示范区的标准,追求高质量发展。

不为人所熟知的是,腾讯滨海大厦、深圳证券交易所营运中心、京基100大厦、平安金融中心等摩天大楼还有一个共同点——都曾获得国家绿色建筑标志认证。一些老建筑也与时俱进,如国贸大厦前些年进行了节能改造,运营成本每年减少100多万元。

“近些年深圳建筑风格呈现出绿色化、国际化、科技化的趋向。”深圳市绿色建筑协会会长王宏说,“绿色建筑规模化发展是完善生态环境建设和城市空间治理的必然结果,也是深圳加快建设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的客观要求。”

本文相关史料由中共广东省委党史研究室、深圳市委党史研究室提供

●南方日报记者 王聪(王聪)

(责任编辑:综合)

    相关内容
    精彩推荐
    热门点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