妻子说:“他是人民的英雄,我很佩服他”

[娱乐] 时间:2024-04-26 06:08:36 来源:蓝影头条 作者:娱乐 点击:139次

徐莲玉依偎在丈夫(祁文章)的妻说军装旁,回忆丈夫的人民一生。

扫描沈阳发布二维码看详情

  【老兵简介】

  祁文章,雄佩汉族,妻说山东海阳人,人民1930年12月出生,雄佩1945年6月入伍,妻说1948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人民原沈政话剧团卫生所所长,雄佩技术六级。妻说先后担任警通连通信员、人民部队医院护士及副护士长、雄佩军医学校学员、妻说军医等职务,人民参加过抗日战争、雄佩解放战争。曾荣获一等功1次、二等功2次、三等功7次、四等功3次,被授予独立功勋荣誉章、解放奖章、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纪念章、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章、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纪念章、“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等,共计30余枚。

  “2022年1月13日12时05分,我的老伴祁文章因病医治无效,停止了呼吸。”祁文章的爱人徐莲玉说。

  1月16日,记者来到沈阳市沈河区药王庙路一处老旧居民楼。这里,是抗日老兵祁文章的家。徐莲玉小心翼翼地从整理箱中拿出丈夫生前的军装,挂在衣架上。军装上一枚枚勋章,就像一个个无言的故事,诉说着祁老光荣的一生。

  徐莲玉把脸轻轻依偎在军装旁,好像丈夫还在身边一样。

  三室一厅,目之所及,处处是两位老人生活的痕迹。

  房间不足100平方米,但干净温馨。环屋而视,柜子上摆放着两位老人身着军装的照片,茶几上摆放的数十张老照片也在静静诉说着两位老人并肩战斗、相亲相爱的一生。徐莲玉告诉记者:“我跟老伴儿1957年结婚,我们是战友,也是老乡,一辈子形影不离。早些年干休所要给我们换房,但我很喜欢这间老房子,舍不得离开。我们想过简朴的生活,多余的钱要去帮助有需要的人。”

  回忆1

  一生奉献发挥余热

  “病重的时候他还在岗位上,直到抢救才开始休息。”徐莲玉翻看着老照片,“我老伴从部队离休后,和我一起潜心研究中医。我们在社区医院免费为患者看病,30年来从没收过诊费。”徐莲玉看向窗外说:“记得很清楚,那天老伴还在上着班,我发现他出血了。住院85天后,他离开了我,享年92岁。”

  “这是我们共同的事业。30年来,我们大量地送医送药,帮助很多人解决了疑难顽症。老祁的一生,是光荣的一生,是奉献的一生。”徐莲玉眼角含泪。从1966年开始,夫妇二人共同照料一对无家可归的孤寡老人,直到1996年那对老人相继去世。

  回忆2

  投身革命屡立战功

  “1945年6月,老伴儿光荣参军,成为一名八路军战士。当时还没满15岁的他,成为许世友将军的警通员。一段时间后,将军说‘你有文化,到战场上救伤员吧’。经过学习,他懂得了一些简单的护理知识,被分配到作战部队。”

  1945年7月,在胶东岔子山战斗中,祁文章正在全神贯注地抢救伤员,突然一发炮弹在他身边不远处爆炸,头部被弹片击中,当时就昏死过去。后来,他被附近村民抬到家里救治。等醒来时,发现头部用纱布包着,纱布上的血都干了,躺在炕上不能动弹,疼痛难忍。在养病的一个月时间里,家里接到了关于他牺牲的通知书,亲人们悲痛至极。等能下地行走时,祁文章想尽办法写了个纸条托人给父母带话。父母看到纸条后,才相信他还活着。伤好后祁文章返回原部队,战斗在胶东半岛抗日前线。

  解放战争中,祁文章参加了孟良崮战役、胶东保卫战、莱阳战役、潍坊战役、济南战役、渡江战役、衡阳战役、解放南京、解放上海等,多次立功受奖。

  在莱阳战役中,有位战士胸部严重受伤,喉咙里有痰咳不出来,憋得脸色发紫,呼吸困难,眼看要窒息。在这紧急关头,祁文章口对口地将痰吸出,挽救了战士的生命。在淮海战役中,有战友双下肢骨折,治疗期间又患上肺部粟粒性结核病,病情比较严重,有时大便干燥排不出来,憋胀难忍,祁文章就用手抠出硬结的粪便……

  “他用自己的洗漱杯给战友接过小便,把自己的被子给战友盖,把烧热的石头用毛巾包好给伤员取暖……每次遇着脏活累活,他都是第一个冲上去。”徐莲玉回忆说,“老祁一共受了四次重伤,除了昏迷那一次,第二次是小腿受伤,还有两次在二郎山翻车,再次昏迷、脑震荡……他都凭借着顽强的毅力坚持了下来。他的身体也积劳成疾,留下了很多病根。”

  回忆3

  思乡心切缅怀战友

  “最后的时间里,老祁也常念叨着,想再回山东老家一趟,看看那些烈士们……”徐莲玉拿出一张几年前自己与老伴在山东烈士墓前的合影,照片中二人相偎站立,阳光下,祁老笑容和蔼。

  “他们是祁老牺牲的战友吗?”记者问。“不是,他们甚至都没见过面。”徐莲玉说,“老祁年事已高,但是提及那些烈士的名字,他如数家珍。”

  2000年,祁文章回山东老家探亲,发现村子公路旁的杂草中,横七竖八地堆着几个小坟包。几经打听才知道是烈士墓,但烈士叫什么名字,是哪里人,什么时候安葬的,没人能说清楚。看到革命先烈墓群在荒草丛中,他心里很不是滋味,于是萌生了为烈士修墓立碑的想法。为了把每名烈士的情况搞清楚,他一直在苦苦查找。直到2008年,经过多方查证,祁文章亲属在当时的海阳市民政局优抚科找到相关记载,与史料仔细比对后最终确认:墓群中安葬有36位烈士,他们主要是1946年至1948年解放战争期间,在海阳及周边地区的战斗中牺牲的。

  2009年国庆节前,正面镌刻着36位烈士姓名、背面写有“丰功铭天地,壮歌万代传”碑文的革命烈士纪念碑建成。祁文章还专程回老家为烈士扫墓。有一名烈士的后代,拉着他的手激动地说:“我们全家找了几十年,今天终于找到了,多亏了您啊!”如今,那里常有学生和群众自发为烈士扫墓、敬献花圈,已成为当地革命传统教育基地。

  回忆4

  淡泊名利相濡以沫

  祁文章离休后,先后拿出几十万元资助多名贫困大学生完成学业。被资助的学生大多是他和老伴的邻里乡亲,很多学生学有所成回来回报,都被他谢绝了。

  万晓辉是祁老资助的大学生之一。“我唤祁老为‘姥爷’。我来自山东农村,2004年我考入沈阳中医药大学。学费每年需要5000多元。当时我家里条件很困难,姥爷不仅给我拿了四年的全部学费,还经常塞给我一些零用钱。现在我毕业多年,也成家立业。如果没有姥爷的帮助,也不会有我现在的生活。感谢姥爷对我的帮助,让我留在沈阳这座城市。”万晓辉说。

  “我的老伴是值得骄傲的……”徐莲玉念叨着这句话,“我们不只是夫妻,还是战友。他是人民的英雄,我很佩服他。当初我相中的是他这个人,晚年我们也拥有共同的事业:每天坚持五点起床,一起去诊所上班。我们感情很好,一辈子都没红过脸,我们就是互相这么激励着,保持革命传统,保持革命的精神,完成我们共同的事业。他的精神永远激励着我。”

  沈阳日报、沈报全媒体记者 李禹墨/文并摄

(责任编辑:综合)

    相关内容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