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县镇中心卫生院:小病不出镇 大病有保障

[知识] 时间:2024-04-20 12:39:30 来源:蓝影头条 作者:娱乐 点击:126次

3月21日,在老县镇中心卫生院中医馆,镇中镇余贻德医生为患者把脉问诊。心卫小病 本报记者 董剑南摄

总书记,生院我想对您说

老县镇中心卫生院院长 李小东

“如今,不出病有保障卫生院总体面貌焕然一新,老县医疗设备更新换代,镇中镇诊疗能力进一步提升,心卫小病群众就医的生院便利度和满意度不断提升。我们全体医务人员将牢记您的不出病有保障殷殷嘱托,精心钻研业务,老县加强医德修养,镇中镇用好远程诊疗平台,心卫小病用心用情为患者服务,生院全力守护好乡村群众的不出病有保障健康。”

(本报记者 董剑南整理)

记者 陈艳 董剑南

3月21日,春分。

一大早,家庭医生陈涛来到安康市平利县老县镇太山庙村,为村民杨存香和老伴儿测量血压和血糖。杨存香和老伴儿患有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病。每个季度,家庭医生都会和他们见面,是老熟人了。

陈涛是老县镇中心卫生院医务人员。如今,该院28名医务人员组成了11支家庭医生服务团队,奔走在秦巴山区的崇山峻岭间,为全镇11个村近2万名群众送去健康。

让人民群众“病有所医”,习近平总书记念兹在兹。

3年前,也是在生机勃勃的季节,总书记来到老县镇中心卫生院,了解基层卫生防疫、医疗保障工作,并向医务人员表示亲切慰问。他指出,要加快补齐公共卫生服务短板。

真挚的话语道出了群众心声,温暖了在场的每一个人。

3年来,老县镇中心卫生院牢记谆谆嘱托,踔厉奋发,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持续推进:就诊环境好了,诊疗能力和效率提高了,患者满意度高了。

年轻人留下来

3月21日8时,袁学梅和张垚到老县镇中心卫生院报到。和带教老师见过面后,她们便马不停蹄地投入工作,憧憬在基层这个“大舞台”上绽放青春。

“我们通过定向招考来到这里,希望能在工作中不断学习、不断提高,成为群众信赖的医务工作者。”临床医学专业毕业的袁学梅说。

看着这些“新鲜血液”,老县镇中心卫生院院长李小东感慨万千。曾几何时,卫生院医疗设施匮乏、住院条件简陋,医生不断流失,基层医护人员青黄不接。

如今,这里焕然一新。

1500平方米的住院综合楼投用,病床由原来的20张增加到46张,医院“颜值”不断升级;

新增DR、彩超、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血球分析仪等医疗设备,医生的新“武器”令人眼花缭乱;

……

更让李小东欣喜的是,得益于编制、待遇、保障等各方面政策向基层倾斜,卫生院人才队伍不断壮大。

“入编”给年轻医生吃了定心丸,提升了职业吸引力。

3年来,老县镇中心卫生院充实了7名临床医生,与平利县中医医院建立紧密型医共体,选派业务骨干参加进修学习、全科医生转岗培训、规范化医师培训,医生专业技术能力进一步增强。

在老医生的“传帮带”下,“新鲜血液”们迅速成长,承担起临床、家庭医生、公共卫生服务等职责,逐步成为乡镇医疗队伍的“主力军”。

“待遇上有保障,医生工作更有动力了。我们将继续加强人才队伍建设,让名医工作室专家下沉,让医务人员到上级医院进修,让优质医疗服务惠及更多群众。”李小东说。

不出远门看名医

以前,这个山区县交通不便、医疗水平落后,群众就医远、看病难,许多人得了病都硬撑着。现在,这一切成为历史。

3月21日,老县镇中心卫生院远程会诊室里,放射科医生罗杰将患者胸片上传至远程影像会诊平台,等待着上级医院医生的诊断意见。

“这名患者患有慢阻肺,情况比较复杂。我们就把片子上传到远程会诊平台上,想听听专家的意见。”说话间,何杰收到了平利县医院专家的回复,并与主治医师商讨下一步治疗方案。

不到10分钟,拍摄胸片、上传平台、专家作出诊断、发送报告,一系列过程就结束了。借助远程诊断“千里眼”,患者免去了辗转求医的舟车劳顿,在线就能向专家问诊。

李小东介绍,倘若遇到疑难重症,他们还会预约安康市和平利县医院专家进行远程会诊,让患者、基层医生和大医院专家视频“面对面”。

2020年,习近平总书记来考察时,肯定了老县镇中心卫生院通过远程诊疗,有效解决群众看病远、看病难问题的做法。总书记说,乡村医疗资源短缺,要靠远程会诊这个渠道来均衡医疗资源的分配,让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医疗服务。

“总书记的肯定和鼓励,像暖流一样在我们全体医务人员心中涌动。”回忆往昔,李小东依旧心潮澎湃。

如今,越来越多的“云医生”被“请”进大山深处。3年来,该院有400多名患者通过视频远程诊疗得到帮助。

“在家门口就能让大医院的专家给看病,心里踏实多了,还省了路费、住宿费!”患者李金福笑容灿烂。

“云端”看病,不仅方便了患者,也提升了基层医生的医疗服务能力和诊断水平。基层医生可以将自己的诊断意见和专家诊断进行对比,从中找差距、解疑惑、积累经验。

罗杰说,通过这种“以治代教”方式,基层医生提升了业务水平,更新了服务观念,也提高了基层医疗服务水平。

中医馆“火”了

秦巴无闲草,遍地皆灵药。行走山中,满目葱茏,俯身就能享受大自然的馈赠。

走进老县镇中心卫生院中医馆,一股浓郁的中草药香气扑面而来,医务人员有条不紊地将调配好的中药交到患者手中。

中医门诊和康复理疗等中医特色科室内,针灸推拿治疗床、艾灸仪等10余种设备一应俱全。中医门诊室里,从医40多年的医生余贻德正在为患者吴丰兰把脉问诊。

“这服中药接着吃,中间不要断,记着少吃辛辣刺激的食物。”开完药后,余贻德反复叮嘱。

吴丰兰患有心脏病和慢性胃炎,服用中药并配合中医艾灸治疗后,病痛有了明显缓解。

“中医副作用小,花费也少,随时都能过来调理。大家都愿意找余医生看病。”吴丰兰说。

3年前,正是在这间中医门诊室里,余贻德见到了来卫生院考察的习近平总书记。

“总书记考察中医馆,让我们深受鼓舞。作为一名中医,我一定好好发挥余热,弘扬中医文化,用中医药为更多患者治病。”退休后被返聘的余贻德仍坚持每天上班,接诊患者。

在余贻德看来,中医药具有“简、便、验、廉”的优势,在预防、保健、养生、康复等方面有独特魅力。疫情之后,更多人对中医药“刮目相看”。

患者人群也有了显著变化。余贻德治疗的病人中,不仅有高血压等慢性病患者,还有一些年轻人。人们的观念由“治已病”向“治未病”转变。

过去,余贻德一天接待两三名患者,现在增至20多名。一年下来,中医门诊接诊量达4500余人次。

总书记的考察,不仅带“火”了这家乡镇卫生院的中医馆,更带“火”了基层中医药事业的发展。截至目前,陕西的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有中医馆1786个,基层医疗机构中医馆实现全覆盖。

采访间,来卫生院的人多了起来。有患者找罗杰医生拍胸片,也有患者找余贻德医生开些中药。诊室里,医生耐心讲解,患者认真聆听。

小病不出镇,大病有保障。幸福的阳光照进了大山深处。

(责任编辑:热点)

    相关内容
    精彩推荐
    热门点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