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雕塑实践与书学拓展” 上海油雕院“去往从来”第三回展拉开帷幕

[热点] 时间:2024-03-29 15:07:57 来源:蓝影头条 作者:休闲 点击:42次

原标题:“雕塑实践与书学拓展” 上海油雕院“去往从来”第三回展拉开帷幕

陈国斌 敦煌沙

张伟 所谓

刘彦湖 观国之光

张羽翔 基因

1月8日,雕塑第“去往从来(2021)第三回展——雕塑实践与书学拓展”在上海油画雕塑院美术馆拉开帷幕。实践书学上海该展为上海油画雕塑院主办的拓展第五届雕塑学术系列展之一,由上海油画雕塑院艺术家何勇发起和策划,油雕院去并邀请寒碧先生担任学术主持、展拉夏阳教授任展览总监。开帷展览将持续至1月24日。雕塑第

本次展览以“雕塑实践与书学拓展”为主题,实践书学上海携手在业界具有一定影响、拓展并累积了丰富实践经验的油雕院去雕塑和书法篆刻方面的专家及部分青年艺术家,于新年伊始在上海油画雕塑院美术馆举办“去往从来”第三回展及相关学术活动,展拉并邀请艺术史家、开帷古典学者、雕塑第国际汉学家、实践书学上海国土与文化遗产保护学者、拓展当代艺术理论家及批评家共同参与。

雕塑和书法是两个不同的领域,通过艺术的交融互通边界,扩张了艺术的可能性。雕塑家和书法家长期沉浸在各自的领域内,可能会陷于创作的困境,通过其他艺术形式的刺激,能够促进创造的可能性。书法和雕塑背后的文脉和体系并不相通,中国书法文化源远流长,而西方雕塑一直是当代雕塑的主脉,如何把背后的思想、文化、史学串联起来,是一个可以进行学术探讨的问题。

相较于璀璨辉煌的中国古代雕塑,中国近现代雕塑始于西学涌入中国的时易世变之初,在二十世纪初西学东渐的背景下,历经百年发展的中国雕塑从未脱离过母体文化的内在召唤,雕塑界之继往先师与当世津梁,均不乏对传统文化与时代精神的探讨。但由于西方现代文明的强劲态势以及我们自身的历史原因,虽经几代人的不懈努力和探索,中国的传统文化艺术研究及其当代有效性转化至今尚未形成系统性的成果和体系构建。而时代进程中的汉字文化生态以及直至二十世纪80年代方始设立成为一门艺术新学科的现代中国书法,经过数十年的左冲右突,亦有着重新认知及考量其历史性与当代性关系的需要。

鉴于中国文字与书法艺术的文化脉络及理念系统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有着完整的世界观和价值精神底蕴,自成体系,承载及蕴含着中华民族强大的文明基因。更重要的是其有着非常深厚的社会基础,极具公共性和文化感,在中国传统文化艺术中最有典型性和代表性,几千年来如长江大河般从未中断,即便在科技手段日益更新,数据化、网络化普遍盛行的今天,依然保持着生发的活力及可能性。

为了使得本次展览更加具有学术研讨的意义,本次活动的参展艺术家都根据展览主题进行了全新的创作。本次展览的发起人和策划人何勇认为,一个成功的艺术展不仅包括展览本身的意义,还能帮助艺术家对新的问题进行思考和创作。“书法的创作周期比较短,而雕塑作品的创作周期相对来说比较长,但我看到大家在创作对过程中状态非常好。有些艺术家光做底稿就做了十个,但是他自己还不满意,还不断地想办法进行创新。”

篆刻艺术家陈国斌自称在雕塑领域是一个素人,“当我们看到一个展览,很简单但又很丰富,很多艺术语言汇聚在一起的时候,这个氛围就对了。”书法家张羽翔认为,“书法艺术相对来说不太注重展厅效果和展览的环境,但是雕塑和周围的关系都非常大,需要借助环境进行装饰来体现作品的思想内涵。作为书法家来说,这次从雕塑艺术中也汲取的灵感,对于如何进入展厅、运用环境方面感触特别深。”雕塑家张伟则指出,“所有的文化、思想、艺术,包括绘画、雕塑理论都是同源的。”

作为一项由从事创作实践的艺术家发起的活动,三次的“去往从来”,无论从方向的选择、主题的策划、还是展览的形态上,都力图具有原发性和实验性。在此次展览主题策划及筹备阶段,经与各地艺术家、批评家及专家学者访谈交流,一致认为:中国文博界至今尚未举办过以雕塑与书学(含文字、书法、篆刻等)这两个不同学科相结合的展览,亦从未举行过相关的群体性学术交流。因此,第三回“去往从来”展及其主题研讨,无论是切入的维度还是形态的呈现,都将会是又一次新的尝试与突破。(张力韵)

(责任编辑:娱乐)

    相关内容
    精彩推荐
    热门点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