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热点 >宜昌:文化赋能全域旅游 正文

宜昌:文化赋能全域旅游

[热点] 时间:2024-04-17 05:26:36 来源:蓝影头条 作者:休闲 点击:86次

原标题:宜昌:文化赋能全域旅游

湖北宜昌三峡大坝游览区。宜昌周丽丽摄(中经视觉) 游客在湖北宜昌九畹溪体验漂流。文化宜 萱摄(中经视觉) 湖北宜昌秭归县屈原故里端午文化节开幕式。全域郑家裕摄(中经视觉)

从秭归的旅游端午文化节到兴山的昭君文化节,从五峰的宜昌采茶节到夷陵的柑橘节,从唱山歌、文化跳巴山舞到包粽子、全域吃年猪宴,旅游文化丰富了旅游的宜昌体验,旅游为文化的文化保护、开发、全域传承、旅游弘扬提供了渠道,宜昌湖北宜昌一直探索文旅融合发展,文化实现了良性循环、全域合作共赢。

名人文化彰显城市底蕴

“快来快来,看看王昭君生活的屋子是啥样。”来自湖北黄冈市的王子成与家人一同来到兴山县昭君村景区,了解王昭君生平事迹,体验王昭君曾经的生活场景。

昭君村是汉明妃王昭君的出生地,当地先后投资5亿多元进行提档升级,建成汉代民俗风情街、昭君纪念馆、昭君宅和娘娘泉等景观,成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获评中国最美乡村。

从昭君村出来,仅十几分钟车程,昭君别院映入眼帘。昭君台、陈家老屋、乡公所旧址、村史展览馆……在这里,游客能够了解更深入地了解昭君文化。

作为昭君故里,兴山县把打造“昭君文化旅游目的地”纳入发展战略。如今一批好项目已“开花结果”:发起成立昭君文化旅游联盟,组织“昭君和亲路”沿线5省9座城市40家旅游市场主体,联手将“昭君和亲路”打造成国家级特色精品旅游线路;将农历八月十五设为昭君纪念日,开展“中秋月圆忆昭君”活动;成立昭君文化促进会,弘扬和传播昭君文化……

“给青山绿水注入昭君文化灵魂,进一步促进产业转型,实现高质量发展。”兴山县委书记汪小波说,今年“五一”期间,兴山县旅游综合收入达4305.6万元,旅游市场加速复苏。

去秭归品几分屈子风采,到当阳寻一寻关公足迹,去宜都杨守敬故居一探三峡第一学者的勤读时光……名人文化拥抱旅游产业,使越来越多游客驻足宜昌、品读宜昌、爱上宜昌。

工业文化打造网红景点

全景玻璃环形大厅、光影斑驳的时空楼梯……位于宜昌下牢溪河畔的809微度假小镇,由昔日废弃兵工厂,变身为网红打卡点。

经济日报记者在809微度假小镇看到,慕名而来的自驾车陆续驶入,扫码、测体温、登记,一切井然有序。

进入园区,绝壁悬崖间的“工业客房”、欧式风格的时光礼堂、书盈四壁的养心书吧、宜昌最大的室内亲子乐园令人目不暇接。穿梭其中,老厂房、工业风格指示牌和“三线”建设标语,仿佛将人们带回了“好人好马上三线,备战备荒为人民”的上世纪60年代。

作为三峡区域首家“三线”军工主题小镇,园区在原809老旧厂房的基础上,采用了“做旧如旧”的风格,加以现代化的改造和粉砌,使得这里的每一处建筑不仅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更有着独特的艺术气息。

809微度假小镇6月开始正式营业,在半个月的时间里,交出了不俗的答卷:日均入园近300人,成为新的网红打卡点。

809微度假小镇执行总经理李建新向记者介绍,目前园区正着力打造“三线”记忆博物馆,让市民近距离了解“三线”建设时期的那段战天斗地的感人事迹,感悟和传承“三线”精神。

将工业文明融入旅游产业,809微度假小镇并不是个例。在稻花香集团,稻花香美酒生态工业旅游线路颇受追捧,包含包装中心、酿造车间、文化广场、藏酒洞、综合运动馆等多个特色景点,成为宜昌以观光工厂为代表的工业旅游业态的典型。

据介绍,宜昌工业发展历史悠久,工业文化底蕴深厚,已成为电力、精细化工、食品医药、装备制造等重要制造业基地,形成了一批丰富且具有特色的工业旅游资源。

作为世界水电名城,三峡大坝、葛洲坝、清江隔河岩大坝等水利工程成为宜昌工业旅游景区的典型代表。从工程规模及经济效益上讲,三峡工程旅游稳坐龙头,成为我国工业旅游的典范。

地方文化增添旅游魅力

“感觉哪里都像景区,很美很舒缓,随便走走都是旅行。”这是旅行商王新兵对宜昌的印象。

风景就在路上,处处皆是风景,正是宜昌全域旅游的发展理念。景区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景区,而是集观光、休闲、度假于一体的旅游综合体;乡村游不再停留于农家乐,而是向着有深度、更休闲、更养生的乡村度假旅游方向发展。

三峡人家风景区里,具有浓郁土家民族特色的哭嫁表演,经过重新编排之后,为游客带来全新的体验,更具互动感,令人耳目一新。

屈原故里风景区内,端午习俗馆、青滩民俗馆、刘志华木雕工作室、归州砚馆等10家非遗展馆陆续开馆,游客看风景之余,能深入感受到全方位的峡江文化。

远安田野马拉松的赛场上,“远安呜音”“远安薅草锣鼓”“远安花鼓戏”等充满了地域特色的非遗项目精彩上演,奔跑的人在田野风光里聆听着流传200年的深山古音。

夷陵区青龙村里,活跃着一支高跷舞狮队,他们是民间文化艺术的传承人,用绝技吸引着前来体验田园风光的游客,为乡村旅游增添了文化韵味。

宜昌旅游从业者努力寻找地域文化的正确打开方式,端出了一系列宜昌传统文化旅游大餐,让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不虚此行。

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让旅游工艺品、农副土特产成为旅游商品、乡村山居成为民宿、传统民俗成为旅游新体验……文化旅游拓宽了当地农民居家就业和增收致富的门路,为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

据统计,2019年宜昌全年实现旅游总收入985亿元,同比增长13.3%;接待游客8900万人次,同比增长15.02%。从南到北,从山村到城市,从观光到体验,旅游业已成为增加人民收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重要产业。(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柳 洁 通讯员 周燕琼)

(责任编辑:娱乐)

    相关内容
    精彩推荐
    热门点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