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137条泥石流沟宣战!昆明寻甸金源乡泥石流沙滩变优质粮仓

[知识] 时间:2024-04-25 08:36:15 来源:蓝影头条 作者:休闲 点击:37次

  稻花香里说丰年,向条宣战寻甸乡泥听取蛙声一片。泥石在昆明市寻甸回族彝族自治县金源乡,流沟这样的昆明诗意场景总是让人迷醉。近年来,金源金源乡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石流沙滩在曾经的变优泥石流沙滩上打造出万亩绿色优质水稻产区,成为昆明市重要的质粮米粮仓。

  寻甸金源乡泥石流沙滩变优质粮仓

  治山治水百世福

  去金源乡,向条宣战寻甸乡泥沙湾大桥是泥石必经之路。桥下的流沟沙湾大沟,曾阻断了金源人外出的昆明通道,更冲毁了当地百姓的金源家园和良田。如今,石流沙滩沙湾大沟两侧筑起了高高的变优挡墙,沟内的洪水“规矩”了很多。两岸成片的玉米长势喜人,静等主人采收。

  “以前沙湾大沟冲下来的石头能有房子那么大,遇到阻碍冲起来的泥石流有五六丈高,石头砸在一块碰撞出的火花就像放礼花一样。”金源乡林业站站长何永顺对此记忆犹新。他说,沙湾大沟是全乡最大、破坏最严重的泥石流沟。以前,泥石流频发,冲毁了上千亩水稻田,很多村民不幸遇难,水牛等家畜被冲走的不知有多少。

  沙湾大沟的泥石流一路横冲直撞,在广阔的田坝里堆起一座座“小山”。最后还越过了水域面积达200多亩的茭瓜塘,淹毁了老街村200多户人家,迫使村民全部搬离。“那么大的茭瓜塘一天一夜就被填平了,还堆起来有10多米高,想想都后怕。”老街村小组长李明启回忆起一茬茬即将收割的稻子瞬间就被淹没的场景,仍觉心有余悸。

  金源乡地处小江断裂带,地势高低悬殊,一般山体坡度在30度以上,最高海拔3294.8米,最低海拔1445米,最大高差达1849.8米。加之境内山体破碎,沟、谷、河纵横交错,导致地质灾害频发,共有大小泥石流沟137条,存在滑坡、崩塌115处,水土流失面积达146.3平方公里,占全乡总面积的95%,是昆明市水土流失较为严重的乡镇之一。

  寻甸金源乡泥石流沙滩变优质粮仓

  “面对严重的地质灾害,我们曾考虑把整个金源坝子的群众搬迁到条件更好的地方,但限于搬迁成本等各种条件限制,最终只搬了部分村子,有的搬到集镇,有的搬到外地。”84岁的张瑞聪感叹,搬迁终究治标不治本。

  张瑞聪很早就在金源当大队支部书记,是当地群众眼里务实重干“好支书”。“如果不是山上植被遭到严重破坏,山洪泥石流等灾害不可能这么频繁。”看着“山头退帽子、山腰拉肚子、山脚盖被子”,张瑞聪决心种树造林、筑坝防洪。在他的带领下,当地成立了护林队,天天上山造林;村民们义务背土背石头,一次次筑起土坝抗洪防沙……

  通过当地干部群众年复一年的努力,以及天保工程、退耕还林、公益林建设、重点泥石流沟治理、沙湾大沟小流域治理等各种项目的综合实施,金源乡青山吐绿,灾害减少,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显著。“治山治水能造福百代,再苦再累都值得。”张瑞聪说,如今“山头戴帽子、山腰穿裤子、山脚栽谷子”,自己也称心了。

  寻甸金源乡泥石流沙滩变优质粮仓

  稻田喜翻千层浪

  金秋时节,稻香鱼肥。经过治理的金源坝子,一片欣欣向荣之态,满眼尽喜人景象。

  近年来,金源乡充分利用低热河谷槽区气候特点及丰富的水利资源,实施“水稻绿色高质高效创建项目”,打造百亩核心区100亩,千亩展示片1100亩,万亩示范区9500亩,千方百计稳定粮食产量、保障粮食安全,成为昆明市面积最大的优质水稻产区。

  2021年,金源乡主推滇禾优615号优质稻种植,同时引进云粳43号、峰1优5号、滇优38号、昆粳17号等10余个新品种(系)进行试验示范,并以“壮秧、扩行、减苗、调肥、控水”等为技术关键,推广精确定量栽培、绿色防控、稻鱼综合种养、测土配方施肥等技术,实现高产、优质、生态、安全等综合目标,进一步提升金源大米的经济效益和品牌效应。

  寻甸金源乡泥石流沙滩变优质粮仓

  8月中下旬,金源乡的万亩水稻迎来丰收。走进田野,一串串金灿灿的稻穗随风翻出千层浪,收割机在金色稻田里来回穿梭,打谷机在稻香中发出阵阵轰鸣,农户们忙着收割、脱粒、装车,笑容满面。

  李明启家今年种了40亩水稻,实现亩产稻谷720公斤、大米500公斤以上。“产量这么高,我都想不到。”李明启说,以前种老品种水稻每亩有300公斤谷子就不错了,这几年推广新品种优质稻,产量越来越高。

  在稻鱼综合种养方面,李明启还是个带头人。今年,他一共带动90多户农户进行稻田养鱼,累计实施面积近200亩。“稻鱼共生,收入大增,我的稻花鱼卖到北京了。”李明启兴奋地说,稻田养鱼对生态要求很高,稻鱼米的价格能卖到8.8-9元/公斤,每公斤比市场价高出2元左右。稻花鱼增收也很可观,最近发往昆明的鱼,每公斤卖到40元。

  为解决种粮户“卖粮难”,保证粮食生产稳定,金源乡先后培育了云南坡坡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昆明深山种植专业合作社等5家本土优质稻米生产企业、合作社,通过与农户签订保底收购协议,实行订单种植,进行统一收购和销售,促进金源大米的品牌推广。“我们合作社成立5年来,社员已发展到107户。”昆明深山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李星德说,老百姓种粮的积极性得到有效激发

  “曾经的泥石流沙滩,秧苗插下去没有土固根,只能用石头把它围起来。如今泥石流沙滩变身米粮仓,独特的自然优势还让金源大米具备了上市早、品质优、价格高等特点,使它具有良好的竞争优势。”金源乡农业科科长李加云表示,当地将全力保护好优质稻田,确保粮食安全不受冲击

  寻甸金源乡泥石流沙滩变优质粮仓

  乐享米粮销万里

  作为寻甸重要的产粮区,金源乡始终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除了发展万亩水稻种植和稻田养鱼产业,还积极引进龙头企业,推行“党支部+合作社(公司)+农户”的组织模式,努力壮大优质蔬菜、玉米制种、臭参种植等特色产业,扶持培育新型支柱产业,进一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有效推进乡村振兴。

  “紧挨着水稻种植区发展的玉米制种产业,一度由2004年最初的200多亩发展到最高时的4100亩,也是昆明市面积最大的玉米制种基地。”李加云说,2021年金源乡实际发展玉米制种面积2000亩,亩产400-420公斤,平均每公斤卖到7元钱,高于往年5.5-6.5元/公斤的价格,带动老百姓增收致富非常明显。而且,相比水稻栽培,发展玉米制种产业的技术含量相对不高,更节约劳动力成本。

  李加云介绍,金源乡规划发展臭参种植5000亩,目前已建成臭参初加工厂,并在妥托、高峰等地种植了2000亩,平均亩产达700公斤左右,由来自四川的企业按20元/公斤的价格收购后销往福建、广东等地。此外,还有台商在金源流转了几百亩土地种植软籽石榴,今年已挂果8吨多,基本在当地就销完了,明年的产量预计将达到六七十吨。

  寻甸金源乡泥石流沙滩变优质粮仓

  金源乡党委、政府还着力在金源和沧溪两个村打造千亩绿色蔬菜基地,已投入资金250万元建成沧溪冷库800平方米,有效带动村民增收,壮大了村集体经济。仅大蒜种植一项,如今的种植面积就达到1000余亩,当地种出来的紫皮大蒜品质佳、香味浓,不仅销往全国各地,还远销日本、韩国、越南及欧美等地,每年的经济效益达1164万余元,带动村民务工1万余人次,人均务工增收1万余元。

  “我今年60多岁了,外出务工是去不了,能够就近在家门口打工,每月有2000多元的收入很不错。”收蒜时节在沧溪村大蒜种植基地务工的村民董仲良说,他主要负责大蒜的筛选和分级工作,工作很轻松,收入也稳定。来自大理的收购商阿鹏程也表示,下一步将继续扩大种植面积,引进深加工技术及相关设备,助推金源乡大蒜产业实现从初加工到深加工的全面升级,更好地帮助老百姓稳定务工增收。

  日益变好的生态环境不仅促成了金源乡特色产业“百花齐放”,让当地群众乐享米粮销万里”带来的红利。同时也使水源得到更好涵养,林田草地不断增加,河沟、农田里的鱼虾、田螺等生物大量繁殖,吸引了60余只国家二级保护动物亚洲钳嘴鹳到访,为当地勾勒出一幅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优美生态画卷。

  云报客户端记者 茶志福 摄影报道

(责任编辑:焦点)

    相关内容
    精彩推荐
    热门点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