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焦点 >攻坚克难,绘就三秦大地丰收画卷 正文

攻坚克难,绘就三秦大地丰收画卷

[焦点] 时间:2024-04-25 13:47:39 来源:蓝影头条 作者:焦点 点击:177次

粮食生产再夺丰收,二〇二一年,绘秦画卷全省粮食种植面积四千五百零六点四五万亩、大地总产一千二百七十点四万吨。丰收图为泾阳键潍粮食专业合作社正在收获小麦。攻坚克难

时光荏苒,绘秦画卷岁月如梭。大地

过去的丰收一年,是攻坚克难自然灾害高发的一年。面对病虫旱涝灾害叠加、绘秦画卷新冠肺炎疫情等重大风险挑战,大地全省农业农村系统砥砺奋进、丰收埋头苦干,攻坚克难抗大灾、绘秦画卷夺丰收,大地兴产业、保供给,优环境、强治理,抓建设、促改革,农业生产再获丰收、农村改革走实走深、农民生活更加殷实,乡村振兴实现“十四五”良好开局。

全力抗大灾

粮食生产再夺丰收

2021年,我省紧盯粮食“稳面积、保产量”两大任务,注重区域统筹、完善应对机制、强化政策供给、加强指导服务,全省粮食种植面积4506.45万亩、总产1270.4万吨,实现面积增加、产量稳定。

为确保粮食丰产,我省统筹布局,夏播实行“陕北减产关中补”,秋播推行“关中不足陕南补”,以夏促秋、以秋补夏、两料互补。积极应对陕北10年不遇的春夏连旱、关中60年来最强秋淋、陕南三轮严重汛情和小麦条锈病大发生,统筹财政保险支持,多方争取各项抗灾资金3.94亿元,在旱区补墒保苗抢墒改种,在涝区抽排积水抢收抢种,在水毁区整合资金修复农田,在病源区前移关口统防统治,千方百计减少因灾损失。同时,加强技术指导服务,紧急启动应急预案,动员干部下沉一线,帮助群众恢复生产;加强技术集成创新,组织开展飞播抢种,实现了应收尽收、能种尽种,抗灾夺丰收获得国家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考核表扬,成为农业农村经济最大的亮点。

强力建机制

有效衔接平稳有序

着眼“十四五”全面开局、“三农”工作重心历史性转移的重要节点,我省突出规划引领,强化政策创设,健全帮扶机制,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制定规划政策。2021年,《陕西省“十四五”农业农村现代化规划》和15个行业规划审议通过,56个脱贫县《特色产业发展规划》全部出台,有效衔接“1+37”政策措施配套到位,调整完善土地出让收入使用范围优先支持乡村振兴的具体措施和考核办法,“三农”发展政策体系日益健全,乡村振兴“四梁八柱”加快搭建。

强化精准帮扶。我省全面落实动态管理帮扶,结合“两不愁三保障”回头看,实施脱贫地区特色产业提升行动,高效利用中央定点帮扶、苏陕协作、“万企兴万村”支持项目,支持5.17万户脱贫家庭提升产业规模和质量,推动产业帮扶由单家独户向区域整体提质增效转变。

加强示范带动。落实“抓两头、带中间”要求,结合县域经济发展、美丽乡村建设的资金资源,启动乡村振兴“十百千”示范工程,稳步推进12个示范县、100个样板镇、1000个示范村建设,切块专项资金支持26个国家和省级重点帮扶县,典型引领、示范带动乡村全面振兴。

致力抓创新

突破难点探索新路

去年以来,我省坚持守正创新、破立并举、系统集成,多方调研、反复论证、先行先试,夯实基本点、瞄准关键点、寻求突破点。

立足筑牢粮食安全“基本盘”,瞄准建设1000万亩“吨粮田”的核心目标,启动粮食规模化经营三年行动,探索“大型企业骨干引领、集体经济桥梁纽带、专业化组织跟进服务、种粮大户深度参与”路径,推动粮食生产由分散经营向规模经营转变。

立足培育产业发展全链条,结合县域经济发展,围绕促进农民增收,大力发展“3+X”特色产业,突出打造9大产业链条。以“链长制”为抓手,组建“链长”团队,培育“链主”企业,统筹重大项目,整合优势平台;融合14个产业园区、2个产业集群和10个产业强镇;统筹3个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和3个农业科技先行示范县,推动产业发展由单一循环向三产融合系统性升级。

立足深化生产生态相结合,谋划旱作节水农业五年行动,突出重点区域,试点八种模式,打造核心示范,带动全面应用。集雨窖灌、水肥一体化技术模式不断熟化,形成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的陕西方案,推动资源利用由瓶颈制约向可持续发展转型。

着力强基础

发展后劲不断增强

针对历史欠账多、发展基础差、支撑后劲弱的客观实际,我省持之以恒抓好打基础、管根本、利长远的工作。

聚焦种子、耕地“两大要害”,建研发平台、促校企融合、强育种研发,打造杨凌种业创新中心,建设西部最大的良种集散地。推进高标准农田建管一体,全面开展建设质量评估,探索试点企业代建机制,推广示范“七类模式”,新建高标准农田290万亩,实现“上图入库”,守好数量、质量“双红线”。全程机械化示范稳步推进,小麦、玉米两大集成技术机械化作业全面推开,综合机械化水平提升到72%;产业技术体系引领效应增强,产业试验示范基地带动作用明显,科技创新驱动不断凸显。

聚集农村资源赋权活能,用最大力度推进“三变”改革,分三大片区组织观摩交流,全面推进集体经济“空壳村”清零行动,有收益的村集体经济超过95%,脱贫县“空壳村”全部清零。4个县区宅基地改革试点全面启动,12个县区宅基地和闲置住房盘活利用探索出新路子,11家龙头企业跻身国家行列,上合实训基地纳入国家“一带一路”建设方案。各级党委政府重视改革、基层干部推进改革、农民群众参与改革的氛围空前高涨,“三农”改革红利惠及广大农民。

聚力人居环境整治提升,接续实施五年行动,5个县区得到国家表彰,卫生户厕普及率达到74.1%,干旱高寒地区农村改厕模式不断熟化,农村生活垃圾、污水“五有”管护长效机制初步构建。

奋力保供给

百姓餐桌安全充盈

围绕重要农产品和“菜篮子”产品稳产保供,我省全面推动保数量、保多样、保质量并举,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多元消费需求,经受住了重大疫情的严峻考验。

优化生猪产业定位。积极推动追求存栏增长向注重产能建设转变,通过招大引强建基地,稳定政策保产能,分区防控阻疫情,在价格大幅下滑、养殖持续亏损的局面下,生猪存栏逆势增长,达到885.3万头。苹果、蔬菜、水产品等产量同比均有增长,特别是肉产量增长达到19.7%,特色产业量足价稳、产销两旺。

大力推行“两减四提升”,打造综合示范县,化肥、农药持续减量增效。“十年禁渔”常态推进,畜禽粪污、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0%以上,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达92.5%。

强化“十四运会”服务保障。省农业检验检测中心自筹专项经费,扩项检测资质,完成上万份食源性兴奋剂检测,专供安全畜产品109批次,实现批次检测率、整体合格率“两个100%”,做到重大质量安全事故、食源性兴奋剂事件“两个零发生”,推动全年农产品质量安全抽检合格率达到98%以上。

过去的一年,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各级农业农村部门和涉农科研院校的干部职工、科技人员砥砺奋进、埋头苦干,推动我省“三农”发展稳中有进、进中向优、优中显强,为“十四五”打下良好基础。目前,广大“三农”干部和农民群众一道迎着2022年的春风,踔厉奋发、实干苦干,正在三秦大地谱写新的丰收篇章。记者 艾永华文/图

(责任编辑:探索)

    相关内容
    精彩推荐
    热门点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