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提升片区品质 翠湖今年将会迎来哪些改变

[时尚] 时间:2024-04-24 22:20:39 来源:蓝影头条 作者:百科 点击:118次

  上午慢跑、持续翠湖中午休憩、提升傍晚散步。片区品质进入春夏,今年翠湖杨柳依依,迎改满目青翠,持续翠湖吸引不少市民前来。提升

  作为昆明的“眼睛”,翠湖的今年“一举一动”备受关注。近期,迎改不少细心的持续翠湖市民注意到,位于翠湖公园东北角的提升翠湖北门建设项目正在围挡施工,翠湖公园东南面的片区品质黄公东街片区提升改造也已经完成施工围挡的设置。记者从五华区有关部门了解到,今年翠湖北门片区的迎改提升改造将重现清末经正书院历史风貌,黄公东街片区除道路提升改造外还将建设毓英公园,重现毓英纪念碑,两个项目的同步推进,也拉开了2022年翠湖历史文化片区整治提升的大幕。

  近年来,按照省委、省政府提出的让翠湖“‘亮’起来、‘美’起来、‘灵动’起来”的决策部署,五华区分期分步对翠湖实施整治提升,随着先生坡、沈官坡、景虹街、洗马河柳营洗马等历史文化街巷和历史景观的再现,昆明“小三山一水”历史格局初步显现,翠湖一期整治提升工作初见成效。今年,五华区还将按照“大景区”的思路,积极推进翠湖片区文旅融合发展,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和智慧旅游应用,讲好历史文化故事,优化周边业态布局,提升旅游服务功能,努力把翠湖片区建设成为全国知名的文化旅游融合发展新标杆。

  还原历史风貌 延续城市文脉

  “一池翠湖水,半部昆明史。”近代以来,翠湖周边风起云涌,留下了朱德旧居、云南陆军讲武堂、抗战胜利纪念堂、西南联大等丰富的红色资源和革命遗址……而在翠湖北门地块,曾经出现过清末时期位列全国“四大书院”之一的云南经正书院。

  云南经正书院设立于1891年,结束于1903年,历时13年,虽在昆明地区成立较晚、办学时间不长,但却“开南中未有之风”,与广东学海书院、浙江诂经书院、四川尊经书院并称于世,是清末最有特色、最有成绩的著名书院之一。清代儒学的转向和后期西学的传入,是中国思想和学术史上的重要节点和阶段。云南书院在这段时期呈现出的繁荣态势促进了学术的创新和交流,为后期新式学堂的建立打下了一定的藏书和制度基础,也成为后期滇学的渊源。如袁嘉谷、秦光玉、钱用中、李坤等著名学者,不仅促进了云南书院的发展,还丰富了书院藏书,同时还引领了滇学的发展,使得云南独特的文化样态得以彰显。

  “重现清末经正书院历史风貌,展示云南民主人士、文人志士的情怀与经历,打造清幽自然、舒适宜人的公共空间。”五华区住建局局长杨欣介绍,去年以来,五华区将重现清末经正书院历史风貌纳入翠湖4A级景区基础配套设施建设项目之一,并将在地块上打造绿化公园公共空间;同步开发地下空间,增加地下停车功能及商业功能,缓解城市核心区公共停车压力。杨欣表示,除了经正书院,五华区将陆续启动清水入翠湖标志工程(九龙池文化景观)建设项目、节孝巷红色街区提升改造项目、小吉坡片区提升改造项目、讲武堂广场改造项目、大德寺双塔环境提升项目、文庙二期恢复性建设项目、云南革命军事馆(原云南省科技馆酒杯楼)建设项目、翠湖周边道路综合整治提升等项目。

  其中:讲武堂广场改造:研究范围包括仓园巷——省科技馆段,讲武堂围墙至翠湖栏杆。长约275米,宽27-60米不等,总面积约9300平方米。

  节孝巷红色街区提升改造项目:定位为“红色街区”——历久弥新·中共云南党史展示与体验,续红色基因之脉络;“传统街巷”——抚世人心·昆明老城韵味挖掘与重现,兴市井文化之活力。

  小吉坡片区提升改造项目:打造一条文化特色、充满活力、舒适便捷的城市街道,挖掘文化元素,增加文化景观,提升环境品质,调整商业业态,激发场地活力,保证步行通畅,以人为本,便于步行和到达。

  文庙二期恢复性建设项目:二期建设内容包括中轴线上的崇圣殿,神器库、乐器库、治斋所、熏沐所等配殿以及鼓楼、钟楼。

  大德寺双塔环境提升项目:通过传统园林地形塑造、游路组织、建构筑物布置和植物配植,营造清幽深蔚,若隐若现的传统寺院园林意境和景观序列,营造城市山林,唤起祖遍山记忆。

  同时,按照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翠湖片区整体提升工作推进的指示,五华区高标准开展《翠湖片区整体提升规划(2022)》工作,此轮《规划》在延续翠湖周边提升整治一期工作思路的基础上,拓展规划范围、优化工作思路和方法,延续历史文脉,整合资源,优化功能,完善设施,强化规划的实施性和可操作性,综合提升城市空间品质,进一步展示昆明城市时代魅力。

  重点设计范围将以翠湖为核心,东至盘龙江,西至西昌路,南至人民中路(纳入老昆八中地块、云大医院东面公交停车场地块),北至“一二一”大街、圆通北路,辐射半径约500-1000米,面积约3.2平方公里的区域。将以“三圈层”空间结构开展工作:

  内圈层(环湖路内翠湖公园)——提升景观层次,原则上只拆不建(重要历史建筑、景观恢复除外)

  中圈层(东至环山西路,西至钱局街,北至文林街- -青云街,南至铁局路)——以历史文化保护与文创为主,按照不低于“宽窄巷子”建造水平,低强度开发,控制建筑体量,提升历史环境,增加公共空间和绿化。

  外圈层——综合开发圈层,全面评估、整理可开发用地,推进危旧房、老旧小区有机更新,接纳中圈层、内圈迁出的住户、公共设施,突出居住功能和公共服务配套。

  编制内容分为两个层次总体研究层次、重点设计层次。目前,此轮《规划》正在开展招标工作。

  擦亮文化底牌 提升城市品质

  在推进翠湖历史文脉逐步恢复的同时,五华区同步积极推进片区内生态环境、绿化景观、道路及市政管线、建筑等部位整治提升,持续提升翠湖公园“春城碧玉”的“亮度”。

  翠湖环路慢跑道的建成,深受昆明跑友的喜爱。

  三两步就能见到的窨井盖上、地砖上、花台面上的翠湖文化符号与元素,仿佛在告诉市民脚下正是“昆明近代文明之路”。

  而“翠湖再生水补水与水质改善示范工程”通过孢子处理技术,实现日处理1万方的规模,水质循环净化周期为22天。

  清水入翠湖工程依托翠湖补水泵站及补水管网改造工程、圆通山地下水引清工程,充分利用盘龙江(牛栏江来水)和四污厂尾水对翠湖进行补水。将翠湖换水周期由原来30天缩短为5天。

  “近年来,昆明市各级政府先后采取多种措施加快水体循环、加大湖塘保洁力度以提升水体质量。但因日积月累的落叶尘土、红嘴鸥等水生动植物新陈代谢产物形成了大量淤泥,影响公园水体景观质量。”五华区有关负责表示,近期开展的翠湖公园湖塘清淤工程正是聚焦翠湖的一汪碧水。此次清淤将在不影响地质地形、周边驳岸及建筑,保证公园水体稳固的前提下,以浅表层清淤的方式开展。

  据悉,此次清淤工程涉及翠湖公园4个观赏池塘,一期开展春晓广场至翠湖西门段湖塘浅表层清淤,二期开展翠湖西门至南门段湖塘浅表层清淤。工程完毕后,翠湖湖塘淤泥沉积的情况将得到有效改善,水更清、景更美、岸更绿。

  挖掘历史遗存 打造文旅品牌

  回到翠湖边,走进云南解放纪念馆,你不仅可以了解云南解放的全过程,还能在五华区首个“智慧有声 红色书屋”中扫码听书,红色书屋占地面积不大,却精心配置了具有云南地方特色的纸质文献以及榜样故事、传统文化、新闻资讯、诗歌美文等内容在内的有声图书馆。

  自元代形成以来,翠湖留下了丰富的历史人文遗迹,结合片区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和历史文化遗迹,五华着力打造一系列历史文化内涵深厚、展示形式精致、展示内容古今融合,突出近代昆明乃至云南文化事件、文化名人、市井生态、特色产业、传统商贸领域的专题博物馆群落。

  目前,翠湖博物馆群共有博物馆19个。其中,王九龄旧居和袁嘉谷旧居修缮和布展项目正有序推进,王九龄旧居已完成文物修缮和布展,袁嘉谷旧居已启动文物修缮改造,计划近期对外开放。去年发布的4条翠湖博物馆群落旅游线路,将陆军讲武堂历史博物馆在内的15个各具特色的博物馆、纪念馆贯穿其中,包括环翠湖历史遗迹游线路、探寻昆明历史街区游线路、回望西南联大游线路、回顾云南革命历程游线路。

  此外,胡志明旧居已于2018年公布为云南省第八批文物保护单位,五华区政府同步展开了实地勘察,编制完成《胡志明旧居修缮方案》并撰写了胡志明旧居纪念馆的陈列大纲,下一步修缮后将尽快开展布展工作。

  挖掘历史遗存 打造文旅品牌

  4月16日,外交部新闻司副司长、第31任新闻发言人赵立坚在其微博上发布“春城昆明花开满路”的美图,图中大片的蓝花楹开满了春城昆明的街道美不胜收,引来评论区点赞讨论。

  每年4月底5月初,当蓝紫色的蓝花楹缀满树梢,教场中路就会成为闻名全国的网红打卡点,依托教场中路蓝花楹大道打造的“蓝花楹文化艺术节”已成为成功举办三届。眼下,第四届蓝花楹文化艺术节正在火爆进行中,紫英轻轻,飘坠悠悠的的一抹蓝紫色树下,汉服体验、摄影打卡、文创集市等系列活动通过“线上+线下”双联动,将艺术、文教、娱乐、公益、科普、时尚多形式呈现,在带动全民参与的同时,打造出蓝花楹人文地标。

  春赏樱花、夏赏蓝花楹、秋观银杏、冬看海鸥……近年来,五华区聚焦“历史文化名城核心区”建设,以打造翠湖大文创园为重点,整合历史文化资源,强化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围绕翠湖一年四季的人文美景,打造“翠湖四时•花Young五华”系列文化艺术节。其中,蓝花楹文化艺术节、海鸥文化节、银杏艺术节、等特色文化品牌效应持续扩大。

  “除了名人故居,历史上翠湖周边曾经出现过太平巷、中和巷、节孝巷、染布巷等九巷,现过北仓坡、西仓坡、先生坡、小吉坡等十三坡以及云津铺、新城铺、三义铺、石桥铺等十八铺,这些街、巷的变迁同样是时代发展的历史见证。”五华区文旅局局长王静表示,今年起,区文旅局将通过对照历史文献资料中老昆明的地图,梳理九巷十三坡等历文脉,设置“九巷十三坡”游览起点,通过政府主导引入社会力量,引入文创品牌展示,打造旅游购物历史文化传播的聚集地。同时策划开展邀请市民和游客对照老位置寻找新位置的打卡等系列活动,进一步挖掘延续翠湖的历史文脉,探索文旅融合的新路径。

  云南网记者 龙舟

(责任编辑:时尚)

    相关内容
    精彩推荐
    热门点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