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向北的陕西苹果,会成什么“范儿”?

[综合] 时间:2024-04-19 09:29:15 来源:蓝影头条 作者:知识 点击:160次

图片

全国少有省份,范儿像陕西这样由省委、陕西省政府大力主导和强力推进苹果产业发展。苹果

2000年,范儿省委、陕西省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以苹果为主的苹果果业产业化建设的决定》,成为陕西果业发展史上的范儿重要转折,决定了陕西苹果产业的陕西发展方向。

2001年,苹果陕西在全国率先成立了省级果业管理局。范儿2014年,陕西陕西省又出台了全国首个省级地方性果业法规《陕西省果业条例》,苹果陕西苹果迎来了大发展。范儿

今年5月26日印发的陕西《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苹果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将推动陕西由苹果大省向苹果强省转变。苹果

《当代陕西》特邀陕西省农业农村厅一级巡视员宁殿林,陕西省果业中心党委书记褚锦锋,延安市副市长魏延安,陕西省农业农村厅果业处处长秦云泽,延安市果业中心主任路树国等共话陕西苹果产业——

“明星”果果,种得多还要种得好

苹果产业历来受到省委、省政府领导和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去年,刘国中书记、赵一德省长多次对苹果产业作出重要批示,省政协围绕苹果产业高质量发展召开了专题月度协商会,西安交大、西北农林科大等高校也向省政府提交过专题调研报告。

为高质量做好《意见》起草工作,省农业农村厅用大半年时间到各地调研,组织十余次座谈会,并充分征求省级相关部门和各主产市意见建议,可以说,《意见》凝聚着整个果业系统和社会各方面智慧。

经过几代人的接续努力,陕西苹果产业实现了国内行业领先且优势突出。一代人干一代人的事,历史的接力棒交到了我们这代人手上,苹果产业进入全面转型的关键时期,也是由规模扩张向提质增效的交汇期,站在高的起点上,我们该怎么做?

要解决一些瓶颈问题,比如果农老龄化、劳动力短缺的问题,比如采后处理能力弱的问题,要从“种得多”向“种得好”调整,从“收入不错”向“收入更好”演化,真正把果业巩固好、提升好,让它成为乡村振兴时代农民发家致富的好产业。

图片

在国际农展会上,用陕西苹果搭建的“大雁塔”

当前陕西苹果产业面临的挑战是大批果园面临更新换代。粗略估计当前全省树龄超20年的果园有近400万亩,这些果园将在三至五年内逐步淘汰。

还有政策约束更加严格,防止耕地“非粮化”要求,对耕地用途管控更加严格,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核心是加强黄河流域水资源保护,未来将实行水资源指标分配,对果园灌溉用水要求更多。

近些年市场供需饱和加剧。前十年间,全国水果面积和产量持续增长,2021年全国水果产量约为2.96亿吨,水果进出口贸易逆差348.1万吨,按现有人口规模,人均要吃掉428斤水果,绝大多数人很难达到。

还有就是行业指导主调和认识不够统一,发展思维比较混乱,谁都有看法、谁也不服谁的问题。

站稳“C位”,仍需涉河过滩

陕西苹果产业已显现出一些特征。

一是品种结构多元化,全省栽培苹果品种100多个,千亩以上规模的品种约50个,囊括早、中、晚熟和红、黄、绿色多个品类。

二是栽培模式多元化,除乔化等主栽模式外,自根砧、中间砧和短枝型密植栽培发展迅猛。

三是经营主体多元化,现有果业龙头企业470多家,社会化服务组织达1700多个,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产销服务组织等新型主体正成为拉动产业转型升级的新生力量。

四是营销方式多元化,除批发市场、实体店、档口、外贸等传统渠道外,以直播、网店等为代表的电商销售快速发展,占比达到17%。

五是果农老龄化。“60后”仍为果园经营主力,年轻人从事产业的人较少。

这些新特征是现代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是人们“思维多元化、认识多元化、方向多元化”的产物,其对果业发展有利有弊,向行业管理指导提出更高要求。要积极顺应和准确把握这些新阶段特征,学会趋利避害,引导产业向正确方向发展。

客观看待我省苹果产业现状问题,单产和品质不高。近几年,受各种因素影响,我省苹果产量和品质有一定下降。单产比不上山东,品质赶不上甘肃,果形、果个、着色等方面的差距逐步加大。

主体积极性也有所下降,建园成本高、管理成本高、苹果价格低等因素,造成果园综合效益下滑且提升疲软,经营主体持续发展的积极性下降。

近两年,随着粮食价格稳步上涨,以礼泉、旬邑、淳化为代表的老果区大量挖树,并且挖了以后继续栽种苹果的很少。

当然,苹果面积下滑是全国趋势,也是产业发展自然规律,必须要全力稳定规模,防止因过度下滑失去规模优势。

图片

“田秀才”为果农指导苹果作务技术

还有生产方式不适应劳动力现状,结合“60后”果农的特点,要大力推广省力化栽培。农业要有发展工业的理念,但不能照搬发展工业的方法,有的企业未经充分调研就搞大规模扩张,成百上千亩建园,不考虑边际成本问题,结果几千亩果园的效益还不如百十亩。

所以,要大力推行适度规模化经营。组织形式不适应产业发展体系,单个企业不要搞全产业链,防止因盲目扩张业务,造成企业经营困难,不同经营主体要发挥各自优势,精细化分工分业。

采后处理能力也比较弱,苹果销售长期形成“地头收购、混装销售、预冷滞后”等制约性短板,普通冷库储存的苹果货架期普遍较山东苹果短3—4个月,周年供应不能很好满足,效益没有体现最大化,市场竞争力受到影响。未经预冷的苹果放在冷库,次年5、6月底之前就要赶紧出库,否则会出问题。不注重地头简易分拣和分级分价销售,喜欢“整园出售”,大小好坏一起卖,好苹果没有卖出好价钱。

竿头更进,果业也要迈向4.0

当前,陕西省苹果产业发展正处于由“规模扩张”向“提质增效”转变的关键阶段,也是由果业大省向果业强省迈进的重要时期。

脱贫攻坚全面转向乡村振兴,对果业发展提出更高要求,要从脱贫果、致富果加速向幸福果转型升级。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与重要农产品供给的政治责任进一步强化,需要统筹谋划果业产业布局。

《意见》突出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分别回答苹果产业“在哪发展、怎么发展、靠啥发展”。高质量发展主题,坚守保障粮食安全和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两条底线,突出“稳规模、调结构,提质效”三大定位,以全产业链建设为抓手,以提质增效和促进增收为重点。

严格落实防止耕地“非粮化”要求,统筹苹果发展与粮食生产,按照“逐步调减渭北南部、巩固提升渭北北部、适度发展陕北山地”的思路,制定苹果产业发展布局规划,推动向最佳优生区聚集,逐步淘汰渭北南部低质低效果园,加快渭北北部果园更新改造,促进提质增效,打造苹果产业核心区。

“统筹生态、地貌、气象等,科学划定陕北山地苹果栽培边界和区域,建设苹果产业新发展区”。需要特别强调的是,“淘汰退出”是逐步调整的过程,不搞突击战、一刀切。要分门别类、区别对待,能打粮的地方种粮,不能打粮的地方种果树;有的县是整体退出,有的县是部分退出。

结合老园更新改造,发展新优品种,促进不同色系、果形、口感等差异化发展。积极发展新优中熟中晚熟品种,解决品种单一问题。加快推广市场口碑好、消费者青睐的绿色、黄色等特色品种和加工品种。

图片

汇源果汁公司员工检查刚灌装的果汁

决定陕西苹果产业未来走向的,栽培模式是最关键因素。立足区域特点,坚持节水优先,另外,要科学把握产量提升和品质提升的辩证关系,不能过于追求产量降低质量。

发展果业不一定要追求规模大,核心是要能赚到钱。要充分发挥各地资源和禀赋优势去扩展业态,比如城市近郊果业,就要围绕城市人口规模和市场需求进行多元化精准供应;比如旅游区,就要抓住旅游人口,去拓展休闲、观光、体验等新业态,并不是所有的地方、全部的果园都适合发展新业态。

立足不同产业的特点,去培育与一产相匹配的二产和三产产业,不要片面认为二产就是加工业,三产就是旅游业。

目前,全省苹果以果汁为主的初加工能力是过剩的,缺的是高附加值的精深加工。苹果产业最大的短板就是产中和产后服务业,渭南白水生产托管,把果农从繁杂的劳动中解放出来,发展生产性社会化服务,农机是载体。苹果全产业链突破重点是产后服务业。

以职业果农为主体、以家庭适度规模经营为基础,分区域、分类型探索成本最低、效益最高的家庭果园模式。鼓励新型经营主体投资建园,突出生产服务和果品营销,形成“企业管两头、农民管生产”的合作经营模式。这是下一步工作的重点,“企业建园、返租返包”要尽快试行。

提高苹果采后处理水平,苹果预冷和简易分拣要跟上,这是苹果全产业链建设的重点。4.0智能选果线,并不是每个企业都需要建设,要结合企业的销售对象和特点决定。预冷能有效延长果品货架期,预冷加气调库基本可实现周年销售,陕西苹果五月份价格低的主要原因是贮藏期集中。实行分级分价销售,对果农、企业都是有利的,最终苹果是要按个卖的,日本苹果就是。

手机成为新农具、直播成为新农活、数据成为新农资、农民成为新网红、果品成为新网货,水果电商销售占比超过10%,且增速明显快于其他渠道,农户电商直销趋势加速形成,数字农业扑面而来,大数据应用日益广泛,果业发展方式必须加快创新。

要强化苹果产销联合,构建“链主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职业果农”的市场供应体系,其中,链主企业是牵头的,合作社提供产中产后社会化服务,家庭农场和职业果农是种好苹果的,实现不同经营主体间的高效协作,共同推进苹果产业高质量发展。

(当代陕西)

(责任编辑:百科)

    相关内容
    精彩推荐
    热门点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