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焦点 >与中医结缘:前生注定 直到永远 正文

与中医结缘:前生注定 直到永远

[焦点] 时间:2024-04-27 02:26:45 来源:蓝影头条 作者:热点 点击:77次

原标题:与中医结缘:前生注定 直到永远

我与中医结缘,中医注定直从出生前就注定了,结缘因为我的前生祖父就是一名中医大夫。

1918年7月,永远我的中医注定直祖父关纯厚从国立奉天高等师范学校博物专修科毕业。求学期间,结缘他就兼修了内难、前生伤寒、永远本草等中医理论。中医注定直毕业后一段时间曾开办了个人诊所,结缘并于1923年通过了沈阳中医资格考试。前生1931年,永远“九一八”事变后,中医注定直他来到北平。结缘随后,前生进入到由四大名医之一的施今墨先生创办的北平国医学院学习。

后来,祖父参加华北中医考试,并名列榜首,当时的主考官正是施今墨先生。随后,施今墨先生送给了祖父一个响亮的医号——古今人。1936年4月祖父来到天津,注册外字第7号中医证书,开始在天津行医,直至终老,医名籍甚,被誉为天津四大名医之一。

1939年,祖父在施今墨先生等名医的赞助下,创办了“天津国医学社”,自任社长。至新中国成立前夕,天津国医学社共办了六期,该社毕业学生达数百人,可谓是桃李满天下,津门乃至全国名医中都有不少为其门下弟子。

1957年祖父编写了300万字的医学巨著《中医证治典范》并献给国家,现此书被收藏在中国中医研究院的图书馆,作为医学研究的参考书目留存于世。1965年又撰写了七万字的《肺病概论》。祖父也成为集临床、教学和研究于一身的集成者。

因为在彼此的年龄上相距甚远,因此,祖父对于我一直是一个背影。直到一个机缘的出现,才让我与祖父之间的距离一下变得越来越“近”了。那是在2013年,我受朋友之邀,在一家中医医院担任管理工作。在医院中,有多位天津中医药大学的老教授来坐诊。于是,我就有了一个“恶补”式了解中医、认识中医的天赐良机。

有一天,与医院的老院长聊起来我的祖父,70多岁的老院长竟然滔滔不绝。他说:“我的师父当年从宝坻来天津卫行医时,就是先到你爷爷那去‘拜码头’(1946年,祖父出任天津市中医公会理事)。有一次,我师父和你爷爷一起受邀到五大道一个偏瘫病人家里去出诊,我师父是夹着布包,坐着黄包车去的。你爷爷是提着皮包,坐着汽车去的。两个人见面后,你爷爷对我师父说,你信不信我一针就让病人能起来?最后的结果,果然如此。”

老院长最后的一句评价,开始引发了我对祖父的关注——“我师父说,‘天津的中医大夫里,你爷爷是真的能看病的’。”

从那开始,我着手从各个渠道收集祖父的资料,陆陆续续写了好几篇介绍和纪念祖父的文章,还在《今晚报》上进行了系列刊载。最值得一提的是,我竟然在网上看到了前文提到的,祖父的第二部中医专著《肺病概论》的手稿,尽管历经周折,我最后还是顺利购买了回来,不知道是不是冥冥之中的安排。

从那时,中医真正地走进了我的工作与生活。

作为一个五年制的医科大学本科生,以及有着十一年外科医生临床经历和两年西药企业从业经历的人,我在对中医进行不断地认识与思考的同时,也开始关注中西医之间的比较。在一些焦点性问题上逐渐形成了自己的观点,并撰文《中西医比较之我见》在经济参考网上刊发。

疫情发生后,缘于对中医药的一份由衷的情怀,从1月15日开始,我便自发地着手搜集、整理、编撰《道之所在,吾往矣——中医药抗击新冠病毒疫情纪实》。发愿要为逆势飞扬的中医药记录下这段非凡的历史,为逆行昂扬的中医人记录下这段难忘的经历,为中医人鼓与呼,为中医事业呐与喊。

随之而来的,是我对中医药热爱的与日俱增。我不仅将自己的公众号更名为“关键国医文化工作室”,还不断整理编撰与中医相关的系列文章,如:中医拾缘、中医拾趣、中医拾疑、中医拾美等板块,在公众号刊发。同时,还参与有关抗击疫情“武昌模式”相关纪实书籍的写作。后来,我还在健康期刊上开辟了“中医抗疫”专栏,发表了十余篇文章。

无论是从家世传承也好,还是从逐渐加深的对中医药的认知也罢,总之,我与中医药的缘分越来越加深,越来越抵达心灵。这其中,令我感触最深,收获最大的是中医药博大精深的内涵给我带来的启发与感悟。特别是在我加盟天士力,开始为这家现代中药领军企业担任品牌规划工作的六年时间里,我将中医的整体观、辩证观、人本观和平衡观应用到了对品牌的认知上,让我能够更快、更好地洞察品牌的内在本质,把握品牌的发展规律。正是在这道“方便法门”的引领下,我创建了品牌系统性建设的理论体系和应用体系,出版了27万字的《品牌系统性建设——沿循消费心理与行为轨迹》专著,可谓触类旁通,获益匪浅。

我的中医缘,会一直到永远!

(作者为天士力控股集团品牌规划执行总监)(□关键)

(责任编辑:综合)

    相关内容
    精彩推荐
    热门点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