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观念之变:“铁饭碗”不再“铁” 从“统包统配”到自由择业

[探索] 时间:2024-04-25 07:31:31 来源:蓝影头条 作者:休闲 点击:69次

  改革开放以来,铁饭碗人们的业观就业观念和就业方式发生深刻变化,主体性越来越强,变不包统选择面越来越宽。再铁自由择业本报记者 王 红 文 丁友明 图

  40年前,从统找个“铁饭碗”,铁饭碗几乎是业观人们根深蒂固的观念。40年后,变不包统越来越多人放弃机关、再铁自由择业企事业单位的从统稳定工作,投身自由择业的铁饭碗海洋中劈波斩浪,追逐梦想。业观

  从“统包统配”到自由择业

  “40年前,变不包统人们根本没有自主择业、再铁自由择业自主就业的从统概念,在乡村,青年们大多没想过离开土地,人们都觉得守着田、种好地就是一辈子;而城里的青年,就业也无非是两种途径,要么‘接班’上岗,要么大学毕业服从国家分配。”71岁的“老郑州”郭先生多年从事劳动就业工作,谈起改革开放前后人们就业观念、就业状况的变迁,感慨良多。

  “改革开放以前,我国长期实行的是‘统包统配’,也就是国家根据计划和需要统一安排就业,人们多重政工轻农商。上世纪八十年代初‘中国青年就业问题’调查结果显示,当时青年人在评价职业时看中的是社会地位、社会意义,发挥个人才能和报酬反而排在后面。”郭先生表示,随着时代发展,固定工制度阻碍了劳动力的流动,养成了职工的“铁饭碗”意识,不利于劳动力资源的有效配置。为改变这一弊端,1986年7月,国务院颁布了国有企业劳动制度改革的“四项规定”,决定改革企业用工制度,规定国有企业招工一律实行合同制。这一改革确定了企业用人的主体地位,打破了企业职工能进不能出的限制。

  由于政策放宽,农村劳动力开始转向城镇。“那时有一个流行语叫‘民工潮’,形象地说明农村青年就业观念的改变。”郭先生说,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高校毕业生就业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大学生们从“扎堆”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慢慢转型,希望毕业后到经济特区和沿海开放城市工作的大学生越来越多,年轻人中也开始有了“跳槽”。

(责任编辑:娱乐)

    相关内容
    精彩推荐
    热门点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