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心天井朱忠强、吴艳萍:不负茶山不负人 做一杯干净、稳重、踏实的茶

[综合] 时间:2024-04-25 04:57:03 来源:蓝影头条 作者:探索 点击:117次

最美人间四月天,天心天井武夷山天心村的朱忠重踏茶园已是绿意盎然,满眼皆是强吴茶绿。作为拥有牛栏坑、艳萍流香涧、不负不负杯干倒水坑、茶山茶九龙窠、净稳土国寨、天心天井象鼻岩、朱忠重踏金交椅、强吴上风楼等岩茶顶配山场的艳萍主人,朱忠强和吴艳萍为即将到来的不负不负杯干采茶季做着充分的准备工作,“我们一路传承下来,茶山茶生态管理、净稳精研手艺、天心天井匠心呈现,不辜负好山场、好原料。不忘初心,‘做一杯干净、稳重、踏实的茶’。”

image.png

朱忠强在茶园查看春茶的长势  受访者供图

天心天井 三代传承同心接力

在碧水丹山间,走进武夷岩茶核心产区之一的倒水坑,在中段岩壁一侧巨大的塌落岩块旁,岩壁上残留的楼层支柱的孔洞,仿佛在诉说着老厂天井的故事。

民国二十八年,郭可光的《竹间续话》中有记,“正岩茶——亦称大岩茶,指武夷山三条坑(慧苑坑、牛栏坑、大坑口)范围内所产者,如竹窠、慧苑、天井、苑香、霞宾、兰谷、天心、宝珠等岩。”

而后,在林馥泉1943年《武夷茶业之生产制造及运销》、廖存仁1944年《闽茶种类及特征》中“天井”这个山场均被划分为正岩产区的八大名岩之一,可以说是岩茶最早成名的小山场之一。

朱忠强是土生土长的天心村人,天心朱家是朱熹直系后裔。祖父朱运仔居住在天心庙,十几岁便跟随寺庙制茶师傅上山种茶采茶,学习传统岩茶做茶手艺,习得一身种植及制作武夷岩茶精湛手艺,尤精于“做青”技艺。

1951年,崇安全县进行土地改革,倒水坑天井茶厂划归天心小队集体生产所有,祖父(生产小队队长)在集体天心小队负责茶叶生产制作。

在父辈的影响下,朱忠强的父亲朱建生也走上了茶人之路,老厂天井的茶堆和茶香伴随着他整个童年的回忆。父亲跟着祖父学习制茶,朱忠强的制茶手艺源自父亲,三代传承、同心接力如时光流淌般自然,却也多了一份岁月沉淀的厚重。

image.png

朱忠强(右一)在焙茶  受访者供图

2009年,朱忠强将父亲朱建生改革开放后经营的天井岩茶坊更名注册为“天心天井岩茶厂”。

祖辈们制茶的工艺很好地传承下来,尤其是到了朱忠强这一代。茶不仅仅是用来提神、解渴的一种饮品,其文化内涵也在人们心中得到了丰富,茶也成为人们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

“好原料是自然的馈赠,好工艺源于祖辈的传承,好山场是父辈勤劳打下的基础,作为新一代茶人,我们在继承和发扬老一辈茶人精神和工艺的基础上,融合新时代新理念新思路,匠心呈现,只为做一杯好茶。” 对于天心天井品牌未来的发展,朱忠强和吴艳萍信心满满。

image.png

天心天井,一杯干净、稳重、踏实的茶。受访者供图

不忘初心 做一杯干净、稳重、踏实的茶

山涧潺潺溪流,清澈见底,空气清新,崖壁高耸,植被茂盛,走进天心天井生态茶园,如同身处在负氧离子爆棚的岩石森林之中。“我们的山场是核心区里又比较顶级的山场,这种小气候的山场有十五六个。”谈起天心天井的好山场吴艳萍言语之间充满了对父辈的感恩同时希望在他们手里得到更好的传承,“父辈的勤劳留下好的资源给我们,不是说要做到多大多强,但至少要做好做精,希望我们的孩子接手时也能像我们这样很用心地去呵护这个品牌。”

image.png

老丛枝干上长满了苔藓  受访者供图

好山好水出好茶,道出了一款好茶诞生的环境,包括土壤、气候、温度、湿度等。周边植物、茶园朝向和护理,同时也包括制茶者的匠心制作。

“茶园人工除草,采摘标准青,不采露水青,采摘工具都要是透气的竹篓,缩短从采摘到茶青到厂里的时间,尽量保持茶叶的新鲜度……” 聊起茶山的生态种植管理和制茶工艺,朱忠强如数家珍、侃侃而谈,和初见到时话不多的形象形成了鲜明对比,或许这就是生性爱茶的最好的体现吧!

image.png

天心天井  受访者供图

山场不可复制,都有一些特殊性。“产品要稳定,每个山场的味道,辨识度高。青味做熟、苦味减弱、涩味减少,花香物质做出来,甘甜体现出来。”好山场和多年的制茶经验是朱忠强对武夷岩茶“岩骨花香”最好的诠释,所制岩茶以优异的品质相继在天心村斗茶赛上荣获金奖、银奖各大奖项。沿着祖辈的脚印,朱忠强一路走来,稳重、踏实。

此外,在品牌推广上,天心天井跟岩茶教室合作了一个山场专访,分享了三款比较特殊山场的老丛。“让天心天井的茶受众群体广一些,让一些真正喜欢这些好山场的茶友们能够真真切切喝到这个山场的茶。”这是天心天井品牌一直在努力的方向,吴艳萍由衷地说道,“现在年轻人愿意接受新的东西,愿意交流分享,我们不仅仅分享好茶,更多的是一起交流探讨如何把武夷岩茶做到更好,让武夷岩茶香飘更远。”(蔡瑛 施德书)

(责任编辑:时尚)

    相关内容
    精彩推荐
    热门点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