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焦点 >为什么说有的熊孩子是天生的? 正文

为什么说有的熊孩子是天生的?

[焦点] 时间:2024-03-29 19:10:33 来源:蓝影头条 作者:时尚 点击:51次
不想遇到熊孩子的说有生壹读君|敏敏 谢冯辉

假期期间,少不了出门旅游或亲友聚餐,孩天自然,说有生也少不了熊孩子。孩天制造噪音是说有生基本操作,有的孩天熊孩子还会撒泼打滚、动手打人。说有生

面对这种闹心场面,孩天有观点认为这些熊孩子都是说有生家长惯的,打一顿就好,孩天但实际上,说有生有的孩天熊孩子可能是“天生就熊”。说的说有生就是被众多网友称为携带“恶魔基因”的超雄综合征,患有超雄综合征的孩天人被认为天生就有暴力倾向,难以与人为善。说有生

在韩国综艺《我金子般的孩子》中,一个14岁男孩就被很多观众认为患有超雄综合征,节目中,他一有不顺心就对妈妈拳打脚踢、恶语相向,或者是乱砸乱扔家里的东西。情绪无处发泄时,还会直接拔下自己的眉毛、睫毛以及头发。

发泄情绪,砸坏家里的东西|图源:韩国综艺《我金子般的孩子》截图

发泄情绪,砸坏家里的东西|图源:韩国综艺《我金子般的孩子》截图

超雄综合征真有这么可怕?它到底是怎样形成的?患了超雄综合征就一定会成为“恶魔”吗?

每一千个男性就有一个超雄综合征?

先说结论:超雄综合征并没有那么可怕,相反还算常见。

从医学层面来说,超雄综合征就是一种常见的男性性染色体异常的疾病。正常人体内的每个细胞都有23对染色体,具体又分为22对常染色体和一对性染色体。其中,性染色体为XX就是女性,为XY则是男性。

与常人不同,男性的性染色体如果多了一条Y,成为XYY染色体核型,就算是超雄综合征。就目前的研究来看, 这多出来的Y可能是精子产生时便自带的,也可能是受精卵早期细胞分裂过程中Y染色体不分离造成的。

2022年6月9日,英国剑桥大学和埃克塞特大学的研究人员在美国遗传学类期刊Genetics in Medicine 发表了相关研究成果。

该研究分析了来自英国生物样本库的207067名40~70岁男性的遗传数据,并将这些遗传数据与常规健康记录数据相关联。结果显示,有143名男性多了一条Y染色体,换算下来,超雄综合征患病率约为1/1448。再考虑到英国生物样本库中的参与者往往比普通人群更健康,可以大致估算出超雄综合征患病率为1‰。

明明每一千个男性就可能有一个超雄综合征患者,我们却并没觉得常见,这是因为部分患者根本没有表现出症状或者症状较轻。试想一下,如果一个人只是偶尔脾气暴躁,人们最多也就抱怨句“脾气差,不好相处”。

超雄综合征患者染色体序列|图源:淄博市妇幼保健院

超雄综合征患者染色体序列|图源:淄博市妇幼保健院

而且,超雄综合征也确实没严重到“喊打喊杀”的程度。

医学对超雄综合征患者实际症状的界定,主要包括三方面:外貌、生殖系统功能、智力和认知。

从外貌来看,超雄综合征患者无特征性面容及临床症状,但是其身材较正常人群高并且更细长。多数超雄综合征成年患者的身高及头围均高于或大于正常人群,但体重多处于正常水平。另外,会有少部分超雄综合征患者出现眼距轻度增宽、宽鼻梁、低位耳、轻度颧骨部脂肪堆积等情况。

生殖系统功能方面,超雄综合征患者通常都具有正常的生育能力,但相比于正常人,他们更有可能会存在不同程度的精子缺陷问题,比如严重少精子症或无精子症。

另外,大家比较关心的智力及认知情感方面,超雄综合征患者也是表现各异。总的来看,超雄综合征患者智力一般处于正常水平或轻度下降状态。在认知能力、语言、学习、运动技能方面,他们均较正常男性有不同程度损害,比如会存在语言表达障碍、注意力缺陷、多动症等问题。

值得一提的是,确实有研究表明,超雄综合征患者可能具有性格孤僻、脾气暴躁、易激惹、易发生攻击性行为等特征。但没有明显的证据可以表明受超雄综合征影响的人具有反社会人格。

部分超雄综合征患者的外观特征|图源:参考资料[10]

部分超雄综合征患者的外观特征|图源:参考资料[10]

总的来说,超雄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表现差异较大,超雄综合征和偏负面的行为表现之间并不能互推。

上述提到的《我金子般的孩子》中的14岁男孩,其实综艺节目以及韩网并没有提到该孩子为超雄综合征,节目中的专家也只是从心理学角度分析该男孩可能有焦虑症、拔毛癖,只是受对超雄综合征的刻板印象影响,不少网友猜测他是超雄综合征患者。

“XYY”基因=恶魔基因?

既然超雄综合征没那么可怕,那为什么会有“超雄综合征患者就是天生杀人犯”的说法?

答案是,以讹传讹,越传越离谱。

超雄综合征在1961年被美国遗传学家桑德伯格发现,1965年,英国遗传学家帕特里夏·雅各布斯研究了9名患有超雄综合征的精神病患者,并提出了假设:

相较于普通人,携带XYY基因的男性更容易成为罪犯。

不过,由于其调查样本数量过少,论证过程更是难称严谨,该理论并没有得到专业人士的认可。但它却成了一个引子,在各种宣传下,“这把火”烧得人尽皆知。

先是在1966年,美国超级变态杀人狂理查德·斯佩克,残忍虐杀了8名女孩。案发后,有人以此理论,怀疑他是个超雄综合征患者。1968年,遗传学者玛丽·特尔弗在给英国《思考》杂志撰写文章时,误将斯佩克划入了XYY范畴。该文章得到了《纽约时报》《时代》《泰晤士报》的专门报道,“XYY患者极其容易成为杀人犯”的观点得到广泛传播,原本不被认可的猜测成了“板上钉钉的事实”。

然而,事实是理查德·斯佩克的基因检测结果就是正常的“XY男性”。

美国杀人犯理查德·斯佩克

美国杀人犯理查德·斯佩克

除此了误传的研究理论,还有一些未考虑全面的简单统计样本研究,将超雄综合征与高犯罪率画下了等号。

比如1965年,美国遗传学家雅各布对197 名男性囚犯进行了性染色体调查,发现有9名男性罪犯都多了一条Y染色体。并由此提出假说:有超雄基因的人具有更多的犯罪与暴力倾向。再比如1966年,英国一研究团队对囚犯进行了检测,再次发现大量超雄综合征患者,其中24%因反社会人格和行为被羁押,8%患有精神疾病,另有8%因犯罪行为被判处长期监禁。

后来人的研究却有着不一样的结果。

1968 年 12 月,《医学遗传学杂志》上的一篇文章表明,在苏格兰监狱以及专治发育和精神障碍的医院内做的染色体调查,结果显示,超雄综合征患者犯罪的比例并没有过高。另外,芬兰的研究团队也对1972~1979年间接受司法鉴定的1040名男性罪犯进行了检测,其中只有9名超雄综合征患者。

然而,很多人早已形成了“超雄综合征患者=天生罪犯”的刻板印象,再想改变,谈何容易。

再加上不少影视作品对超雄综合征进行了艺术夸张,比如《犯罪现场调查》和《法律与秩序》等经典犯罪剧集中,将罪犯设定为超雄综合征患者,并多次在片子里大开杀戒,结果就是,到了现在,配合上一些真真假假的网络专家说,超雄综合征成了恶魔的代名词。

图源:韩剧《窥探》截图

图源:韩剧《窥探》截图

所以说,面对患有超雄综合征的孩子,我们还是尽量别戴有色眼镜看待。

至于熊孩子嘛,我们更愿意相信,在人的发展过程中,后天教育和先天条件一样重要,甚至更重要。

(责任编辑:热点)

    相关内容
    精彩推荐
    热门点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