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力:中俄《北京宣言》 推动两国关系发展

[探索] 时间:2024-04-25 23:06:10 来源:蓝影头条 作者:百科 点击:70次
  中评社北京7月25日电(作者 周力)今年7月18日,周力中俄是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俄罗斯联邦北京宣言》(以下简称《宣言》)这一重要文件签署20周年的纪念日。之所以说重要,推动首先是两国因为它是普京2000年3月首次当选俄罗斯联邦总统之后同中国签署的第一份双边关系文件。而更重要的关系是,这份文件立足当下,发展着眼长远,周力中俄是北京一份指导两国关系向前发展的真正具有战略意义、富有开拓进取精神的推动纲领性文献。它标志着中俄关系实现了从叶利钦时代到普京时代的两国平稳过渡,也标志着中俄战略协作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之后快速发展的关系基础上又迎来了新的曙光。  我和一些同事有幸参与了《宣言》的发展起草和谈判,成为这一文件的周力中俄见证者。时光如梭,北京整整20年过去了。推动这期间,无论中国,无论俄罗斯,也无论整个世界,都发生了许许多多惊人的难以预料的变化。总的看,在整个国际格局的演变进程中,有进步,有停滞,也有倒退。在今天的形势下,我们回过头来再看一看这份文件中阐述的若干原则和精神,会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和理解中俄睦邻友好合作以及在此基础上展开的中俄全面战略协作的意义、作用和影响之所在,有助于我们坚定信心,勇往直前地为维护世界和平、稳定与发展做更多的努力,有助于我们在推动国际关系民主化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历史进程中迈出更加坚实有力的步伐。  一、《宣言》产生的历史背景  1991年底苏联解体,两极格局不复存在。俄罗斯继承了苏联在联合国的席位,成为独立主权国家。执政的叶利钦总统接手戈尔巴乔夫留下的烂摊子,希冀美国等西方国家提供大量援助,拯救国内危机四伏的局面,为此大肆推行向西方“一边倒”的对内对外政策,不过很快便发现西方不仅“口惠而实不至”,而且对俄很不放心。俄罗斯在各个方面依然备受美西方国家的指责和挤压,程度并不亚于苏联时期。正是这种情况,使得叶利钦重新面向中国这个俄罗斯最大的邻居,并于1992年底访华,同中国领导人达成中俄“相互视为友好国家”的共识。之后,叶利钦在对外政策上作出调整,按照俄罗斯国徽上的双头鹰徽记,既向西看,也向东望。1994年9月,在江泽民主席访问莫斯科的总结文件中,双方又确认要建立“建设性的伙伴关系”,即真正平等的睦邻友好和互利合作的关系。两国元首还签署了关于互不将战略核导弹瞄准对方的联合声明。1996年4月,面对美西方对中俄愈加明显的打压,两国又商定“决心发展平等信任、面向21世纪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双方并且声明,这种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不具有结盟的性质,也不针对第三国。  中俄两国领导人深刻总结历史的经验教训,从各自国家建设和发展的战略需要出发,根据国际形势变化的新特点和新趋势,决定建立不同于冷战时期的新型大国关系- 睦邻友好加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是顺应历史潮流的正确选择。这种关系最主要的特点,就是不结盟,不对抗,不针对第三国。进一步说,就是两国要在相互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这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实现长期的睦邻友好、平等信任、互利合作和共同发展;双方在国际和地区事务中致力推动国际关系的民主化,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不搞针对第三国的指向性活动。这样,中俄双方的合作,便从互为最大邻国的睦邻友好,上升到在全球范围内主张建立新型国际关系即推动国际生活民主化这一战略层面。中俄两国在应对冷战后世界格局发生重大变化的同时,政治互信的程度明显加深,互利合作的需求和范围不断扩大。
【第1页第2页第3页第4页第5页】 

(责任编辑:休闲)

    相关内容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