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时尚 >邵武市:千年古城的新时代治水故事 正文

邵武市:千年古城的新时代治水故事

[时尚] 时间:2024-04-27 00:15:37 来源:蓝影头条 作者:百科 点击:57次

    (来源:福建水利)

     原标题:邵武市:千年古城的邵武市千水故事新时代治水故事

    

     福建水利ID:fjssljb

    福建省水利厅官方信息发布平台

    

    

    在闽西北部,武夷山脉南麓,年古有这样一座古城。代治它拥有1700多年建县史,邵武市千水故事名人辈出;它森林覆盖率达78.83%,年古是代治全国“百佳深呼吸小城”;它正在打造全国乃至全球氟新材料产业高地,组建新材料、邵武市千水故事林产工业、年古文旅康养千亿绿色产业集群。代治这就是邵武市千水故事南平邵武市。

    

    沧浪阁

    “溪上千峰碧玉环,年古瞰溪台榭紫云间。代治”这是邵武市千水故事宋代诗人上官凝在《邵武》一诗中描写的景象。邵武市自古即为战略家必争之地,年古因易守难攻,代治故得名“铁城”。这里山峦环绕,水系丰富,金溪等50多条溪流汇集而成邵武人民的母亲河——富屯溪。在岁月长河中,古城不断发展变迁,不变的是邵武人对母亲河的守护。

    

    富屯溪拿口段

    近年来,邵武市不断深化河湖长制工作,各级河长层层发力,部门间深入合作,纵深推进河湖“清四乱”(清理乱占、乱采、乱堆、乱建)常态化规范化,强化智慧监管,着力打通河湖管护“最后一公里”。2022年,邵武市获得福建省河长制湖长制正向激励奖励,成为闽北地区唯一获此殊荣的县。

    这座千年古城里,有许多关于治水的故事……

    拿口镇的新公园

    

    

    邵武市拿口镇拿口公园,青石板铺成的步道环绕着水池,鱼儿在水中嬉戏,村民在一旁的凉亭中下棋、聊天。傍晚,灯光亮起,音乐响起,不少群众跳起了欢快的广场舞。他们跳舞的地方,曾经是另一番模样。

    2022年3月,邵武市拿口镇镇长、镇级河长朱瑞国接到了一份邵武市市长、市级河长郭绯红发来的河长令。河长令通报了拿口镇存在的“四乱”问题,要求限期落实整改并销号。

    拿口镇迅速行动,针对违建、砂石乱堆等问题进行整治。清理后的空地如何利用?建河长制主题公园成为拿口镇给出的答案。当地政府邀请了厦门大学的建筑专家,进驻拿口镇进行设计指导。水池、长廊、亭台、茶馆……崭新的拿口公园出现在拿口镇群众身边。

    公园里设置了宣传栏,介绍河长制起源、推行背景、组织体系,河长制工作目标任务、工作制度和节水、护水相关宣传标语,水资源与水利科普知识以及拿口镇水历史文化等。村民在散步休闲的同时,可以了解治水相关知识。

    拿口镇河长制主题公园的故事,是邵武市河长推动河湖治理工作、提升群众幸福指数的一个典型案例。

    

    据统计,2022年,邵武市、乡两级河长共巡河近5000次,发现和推动解决各类涉河问题1200余个。市级河长带头巡河,以发布河长令等形式,督促各乡镇解决河湖问题。2022年以来,全市整治河湖“四乱”问题98个,拆除涉河违建2652.5平方米。

    “2023年上半年,邵武市持续清理‘四乱’问题存量,严控问题增量,圆满完成492处水利部遥感图斑核查、19件省平台暗访事件和11件南平市级发现问题整改工作。”邵武市水利局党组副书记、市河长办副主任赵许彪介绍。

    河长强化履职,部门形成合力。邵武市不断深化“河长+检察长+警长”联动工作机制,对巡河发现的河湖案件线索及时移交公安机关、检察机关进行办理,推动解决河湖“四乱”问题。2023年上半年,全市依托“三长”协作机制,共下发问题督办单11份、工作提示函7份、检察建议书8份。

    2023年1—6月,邵武市水环境质量总体良好,主要河流均为Ⅱ类及以上水质,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地大乾水库取水口水质达标率为100%。

    将石溪畔的小白屋

    

    肖家坊镇将石村的村民发现,将石溪畔增加了一个新设施——占地不到10平方米的小白屋。这是一座水质自动监测站,也是村里新上任的“电子河长”。

    

    别看这个小屋面积不大,作用可不小。水质自动监测站里整齐放置着水质留样器、总磷分析仪、氨氮分析仪等水质监测分析仪器。工作人员进行简单设置后,仪器能够持续监测氨氮、高锰酸盐、总磷等8项水质指标。数据可及时传送到工作人员的手机端,实现对河流水质的实时监测。与传统水样水质检测方式相比,水质检测的效率和精度大大提高。

    “电子河长”不仅可以检测水质,还有监控功能。安装在房檐下的24小时监控摄像头,镜头可以360度旋转,记录的视频影像能够实时储存。如果“电子河长”采集到的水样出现水质变化,意味着河流附近可能出现偷排或漏排污水的现象,“电子河长”会提示河长办工作人员。工作人员在到现场核实的同时,可调取摄像头采集到的周边环境画面。

    这样的小白屋,在邵武市还有不少。2023年上半年,全市首批11个水质自动监测站同步上线,助力河长制工作。

    

    

    有了“千里眼”,邵武市还为河湖管理配备了“智慧脑”。邵武市在2021年就建立了生态巡查指挥中心,配备了大屏幕、无人机、摄像机、移动智能平板、云服务器等设施,将河道专管员手机App(应用程序)系统接入平台。在全市推广运用无人机巡查,及时发现人工巡查难以发现的问题死角,实现问题清单迅速传送,整改结果及时反馈。

    在此基础上,邵武市今年建设了数字化、精准化、高效化的河长制查改一体巡查调度管理平台。平台可每日利用“AI智能算法”分析研判,形成“巡检报告”派发给责任单位落实整改。“平台的投用,使问题发现、分派任务、整改销号,形成了一个完整的闭环,能够很好地达到查清河道问题、‘去存量、遏增量’的目的。”邵武市河长办主任、水利局局长李军说,“同时,还能够比较详细地掌握全市河湖问题处置动态,为管理和考评提供科学依据。”

    邵武市治河、管河方式迭代升级,在今年创建“电子河长”巡河管理机制后,实现了“天上看、地上查、网上管”监管模式。采用无人机及可见光相机、红外热成像仪等设备对辖区中小型水库和河流进行全覆盖实时动态监控,确保重要河段、敏感水域实时可见,涉水问题全程可溯。河湖监管由“人防”向“人防﹢技防”提升。

    千岭湖上的“老渔民”

    景色如画的邵武,如今是名副其实的“打卡胜地”,坐拥5个国家4A级景区。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老一辈革命家曾战斗过的红色金坑就在这里。

    “我们来这里,一方面是来接受红色教育,另一方面是来欣赏好山好水。”来邵武旅游的郑先生说。

    

    好山好水得益于重拳治理、智慧管理,也离不开对河流“最后一公里”的精细管护。

    初秋时节的千岭湖风光旖旎,这里是福建省级水利风景区。临近晌午,千岭湖电站大坝旁,4名专管员结束了坝前垃圾清理,准备回家。60多岁的肖厚田是这支管护队伍的队长。

    千岭湖是富屯溪上的一个大湖。肖厚田是千岭湖旁拿口镇曲塞村人,以前靠打鱼为生。2019年1月,拿口镇政府以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将千岭湖水体保洁工作交由光福环保工程有限公司负责,肖厚田、刘水先、熊春明、熊治水等4人成功应聘,成为河道专管员。

    “我们4个人都是在‘水里’长大的,要把湖面清理得干干净净才行。”肖厚田说,“看到河清了,鱼在水里游,很开心!”因工作成绩突出,他还被授予了“南平市优秀河道专管员”称号。

    

    像千岭湖管护小队这样尽职尽责的护河队伍,在邵武还有很多。2020年,邵武市全面推行水库物业化管理模式,建立起市场化社会运作机制,形成“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管理模式。目前已对全市38座公益性小型水库实行物业化管理,增加了水库的管理人员和技术力量。针对富屯溪五个梯级电站库区的水葫芦治理,落实保洁资金38万元,建立了长效保洁机制。

    如何调动基层管河护河的积极性?邵武市强化考核和奖惩措施,落实“一月一考评、一季一汇总通报”制度。对于河湖长制工作季度排名前六的乡镇街道,给予通报表扬。其中排名第一的乡镇(街道)奖励1万元,排名第一的乡镇(街道)的3名河道专管员、第2~3名的各2名河道专管员、第4~6名的各1名河道专管员每人奖励500元;通报批评后三名的乡镇(街道)。

    开展“河长日”活动,在媒体开设《河长巡河》专栏,在街头、广场发放河湖治理宣传品……邵武市还通过发动全民共治,打通河湖管护“最后一公里”,努力将水生态、水环境保护的理念传递到每位市民的心中,引导群众共同参与到流域水质提升行动中来,推动河湖长制实现从“有名有责”到“有能有效”的转变。

    

    “城南城北草如茵,绿水青山眼界新。”得益于河湖长制的全面推行,邵武各级河湖长、河湖长制工作者的不懈奋斗,千年古城的人民群众依然可以饱览宋代诗人叶仪凤笔下的绿水青山。

    “我们将持续提升河湖治理管护成效,总结推广河长制工作创新,推进河湖长制工作向更高标准发展。”李军表示,全市将上下一心,继续讲好“铁城”的新时代治水故事。

    来源:中国水利报

    张壮 罗昱平返回,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责任编辑:休闲)

    相关内容
    精彩推荐
    热门点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