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田“颜值”和“内涵”双提升 广东已建成高标准农田2352万亩

[综合] 时间:2024-04-25 18:35:10 来源:蓝影头条 作者:综合 点击:44次

原标题:农田“颜值”和“内涵”双提升 广东已建成高标准农田2352万亩

“冬天部分休耕的颜值田地会用水淹没,使沟渠里养殖的农田农田稻田鱼能够上田,还能防止田地杂草丛生。和内涵双”“我们在那边的提升路上种植了香根草,它会散发化学物质吸引螟虫,广东能有效降低对水稻的已建危害。”“现在我们这里一年四季都找不到空闲田,成高冬季农业的标准效益比其他时间还要好。”……

在惠州田间地头,颜值冬天依然勃勃生机,农田农田部分休耕的和内涵双田地灌满了水,稻花鱼在田间生长,提升等待着下一次春耕的广东到来。种植着各式蔬菜的已建田地里,机械化的成高灌溉设备不知疲倦地运转着。整齐的“三面光”灌渠,平整的机耕路,展现出一幅如诗如画的田园风景图。

而像这样的农田,在惠州共有120万亩,全省已建成2352万亩,它们就是高标准农田,广东把“统一规划布局、统一建设标准、统一组织实施、统一验收评价、统一上图入库”抓实抓落地,有力推动全省农田建设管理工作走在全国前列,让广东的农田“颜值”和“内涵”都得到提升,2019年广东按时完成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且成效显著获得国务院督查激励。

高“颜值”▶▷

田园面貌焕然一新

在广东海纳农业有限公司的广东海纳现代农业生态园万卢基地,干净的水泥道路两边是成片平整的农田。“这些都是从农户手中流转过来的土地,整个一片,能形成规模。”公司负责人蒋耀智表示。

在基地中间位置,水衫笔直地挺立在道路两边,田埂上点缀着各式各样的花朵,向日葵开得正盛,毗邻的田地是一片绿油油的梅菜,灌满水的休耕田倒映着蔚蓝的天空,呈现出一幅充满生机活力的南方农田画卷。

万卢基地是一个缩影,广东在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中,高度重视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打造灌溉沟渠硬底化,加强沟渠日常养护;修缮机耕道路,着力解决农机下田作业“最后一里路”问题。通过田间道、生产路、下田坡道、过田坡道等建设,让农田“颜值”变靓。

“之前这里都是泥石路,农机经过的时候很容易陷在路里面。”在万卢基地,省农业农村厅农田建设管理处相关负责人指着眼前的农田说。

“现在都基本硬底化了。”上述负责人说,道路和田地之间还设置了农机下田硬底化,方便农机进出田地,降低沟渠被压坏的风险。同时,对于农业技术的研发也使得环境污染得到了改善,太阳能防虫灯、生物防治、有机肥料等各项措施,减少农药使用,使田园面貌焕然一新。

高收益▶▷

产值、地力双提高

高标准农田建设不仅给惠州田园带来了高“颜值”,更带来了高收益。

通过土地整治,完善水利设施,惠州博罗县石湾镇的农田灌排系统和道路系统得到了较大的改善,农田灌溉水利用系数由约0.4提高到0.7以上,农作物产量有较大幅度地提高,原有耕地每年增加净收益64.37万元。

戴上斗笠,拿起锄头,博罗石湾镇白沙村的农户周哥正在田里耕作,将一棵棵番茄苗种到挖好的泥坑里。灌溉沟渠的建成,使耕种用水更加便利了。“水都是从上面抽过来的。”周哥指着远处,隔壁福田镇联和水库的水通过沟渠能直接经过周哥的二十多亩田地。

“前期工作我们做规划时直接对接村小组,既考虑到项目的特点,也考虑到农村的需求。”博罗县农业农村局黄茂良说,如此以来,高标准农田建设真正能最大程度地为百姓服务。

位于博罗石湾镇铁厂村的惠州伴永康粮油食品有限公司基地,成片的马铃薯绿油油。“高标准农田建设把沟渠修建好,这降低了我们的种植成本。”公司总经理谢永佳一边算着账一边说,建之前公司使用水泵抽水灌溉,现在可以直接放水通过沟渠引入田地,每亩成本年均降低约100元。

同时也提升了农作物的产值,惠州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举例说,前段时间的寒潮到来时,如果不是高标准农田,很难引水保暖,马铃薯也就很容易被冻伤,产值必然受到损失。

除了农户个体和合作社,惠州创新性地采取财政资金撬动社会资金的方式,引进新型主体参与高标准农田建设,让粮食生产企业流转土地进行投入建设和建后管护,激活农田价值。

如广东海纳农业有限公司从2019年开始实施稻田立体种养技术,将水稻种植和水产养殖相结合,利用水产、畜禽(鱼、小龙虾、鸭等水生动物)在稻田的取食等活动,在减轻草害和病虫害的同时,减少除草剂、化学农药、化学肥料的使用,做到绿色水稻种植,实现水稻的优质优价,并获得额外的养殖收入。同时,因为高“颜值”的环境,全年吸引观光休闲、研学的游客共10万人次,总收入100万元,综合经济效益实现每亩产值过万元。

同时,不论是合作社还是企业,都积极采取各种方法提升地力。谢永佳的种植基地,在收割之后将稻草全部割碎,然后进行填埋,以秸秆还田的方式改良土地质量,海纳则注重有机肥料的使用,冬天在休耕田地里洒下有机肥使其自行发酵,到了春耕时期仅需整平土地便可耕种。

“破瓶颈”▶▷

高标准农田建设需进一步提质增效

当前,惠州全市耕地还是以中低产田为主,高产田约占30%,地力改善将成为接下来高标准农田建设的重中之重。

“地力的提升是一项长期任务。”惠州市农业农村局农田建设管理科科长宋建龙表示,接下来惠州将争取整体资金,通过改良土壤、培肥地力、保水保肥等措施提高耕地地力和提升土壤质量。引进适合惠州地力提升的方式方法,在试点取得成效之后以点带面,向全市推广这一模式,从而达到全市地力提升的目的。

《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的通知》也明确,提高耕地质量,实施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行动,开展耕地质量等级调查评价等工作,促进耕地资源永续利用。将土壤改良作为高标准农田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通过集成推广调酸控酸等土壤改良技术模式,建立土壤酸化耕地治理示范区,提升土壤有机质含量和耕地质量等级。支持在高标准农田开展秸秆还田、种植绿肥、增施有机肥等耕地质量保护和提升措施,加快形成农业绿色生产方式。指导督促耕地使用者合理使用肥料、土壤调理剂、植物生长调节剂、农药、农用薄膜等农业投入品,及时清理、回收农用薄膜等废弃物。健全耕地质量监测网络,在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区、垦造水田项目区和其他有代表性的地块建设耕地质量监测点,对耕地质量和耕地利用情况实行长期监测。

此外,还存在重建设、轻管护的情况,日常管护工作难以落实,经常出现设施损毁得不到修复,这是高标准农田建设面临的一大难题。

对此,宋建龙建议,高标准农田建设需要进行体制改造,实行更高标准的农田建设。各县区也要加大这方面的工作力度,建立起相应的管护制度,落实管护责任,投入必要的管护资金,力争取得一定工作成效,形成一个良好的建、管并重的新局面。同时,按照“先易后难”的工作原则,当前我省新增高标准农田建设到了最后一公里阶段,新建项目区大多是偏远、零碎、交通不便、地处山区的耕地,项目落地难度大,高标准农田建设需进一步创新突破,让乡镇边缘地区也能实现高标准农田建设。

策论

赋予高标准农田更多内涵 为粮食安全保驾护航

粮安天下。刚刚闭幕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强调“米袋子”省长要负责,书记也要负责的同时,还明确地方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扛起粮食安全的政治责任,而且没有区分主产区、主销区,这些细节都表明,保障粮食安全被提到了新的高度。

保障粮食安全关键在于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这首先就要解决好耕地问题。

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是解决好耕地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经过多年持续不断地推进,无论广东还是全国,高标准农田建设已经取得了一定成绩,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据了解,2020年,全国新建高标准农田8000万亩以上,到2022年全国要建成10亿亩。

面对国家对粮食安全提出的更高要求,高标准农田建设也应该有新的内涵,不仅要满足于基础设施的建设,而且要将耕地保护的提质增效,甚至美丽乡村建设、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等乡村振兴的重点工作结合起来推进。

南方日报记者 黄进 实习生 黄婷(黄进)

(责任编辑:焦点)

    相关内容
    精彩推荐
    热门点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