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西盟:“三条线”织出王雅村的新希望

[探索] 时间:2024-04-16 18:32:01 来源:蓝影头条 作者:知识 点击:185次

  2021年5月,三条线云南林业职业技术学院生态与环境工程学院专职辅导员李金龙响应组织的普洱号召,自愿报名到普洱市西盟佤族自治县力所乡王雅村担任驻村队员,西盟新希开展乡村振兴帮扶工作。织出

  一年来,王雅望他在基层一线发挥自身优势,三条线把自己当成绣花针,普洱穿起接好“天线”、西盟新希连好“内线”、织出牵好“外线”三条线,王雅望为王雅人织出新希望,三条线成为王雅人乡村振兴的普洱“引路人”、把论文写在大地上的西盟新希乡村振兴实践者、职业教育的织出技能播种员。

  2022年3月,王雅望李金龙在西盟县2021年度驻村队员考核中被评定为“优秀”。

  接好“天线”,当好政策宣传员 

  进村后,李金龙紧跟时代脉搏,加强政治理论学习,做好自身消化与吸收,充分发挥党建指导员的作用,结合党员村民自身文化素质偏低的实际,把西盟阿佤人民唱新歌和时代楷模故事都融进党课理论中,激起了王雅农村党员创先争优的认同感。

  以“三会一课”、主题党日、与群众谈心谈话等为抓手,把党中央和习近平总书记的声音准确地传达到边疆少数民族党员群众中,让王雅村民、干部、党员及时接收到中央和省委这根“天线”的声音,从思想上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一致,当好王雅村民思想上的“引路人”,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

  在疫情防控最重要、最紧迫的时刻,冲在前头当起了边境县疫情防控“宣传员”“服务员”“摸排员”“网格员”,用实际行动带头践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带领群众同心共向抗击疫情,共克时艰。

  王雅村第三党支部书记岩天说:“李老师给我们讲的党课通俗易懂,我们听完内心里充满了感恩,感谢这些天天和我们吃住在一起的驻村工作队员,给了我们很多帮助。”

  连好“内线” 当好职业技能播种员

  办好办强职业教育是云南林业职业技术学院的使命,也是过渡期中做好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乡村组织振兴的职责所在。

  李金龙到村后,坚决地为学校扛起了提质原有项目、培育新项目的重任。首先第一件事是衔接好843.4亩澳洲坚果提质增效项目,他奔波在田间地头,实施施肥、修剪、嫁接改良等技术措施,对200余人次进行技术传授,耐心地、手把手地把一项项林业实用技术传授给了村民,又让实现增产增收的科技示范户现身说法,增强果农信心,积极参与林果产业致富。

  其次,是衔接好林下土鸡养殖项目,以“供销社+合作社+农户”模式,把王雅土鸡产供销连接了起来,2500余只孵化鸡苗全部入户,400只土鸡已通过供销社实现了销售,林鸡终于有了销路,为带起来、养起来、卖出来铺好了路。

  此外,李金龙还衔接好三角梅美丽乡村建设项目、培育示范有机土蜂蜜新项目、为村民搭建起输送职业技能的桥梁等。依托王雅村林地面积占土地总面积91%的实际,继续以林为本,发展林果、林药、林鸡等林业经济,他接好了学校林业职业教育这条“内线”,促王雅村内生动力持续发展。他黑黑的皮肤配上手上一层层厚厚的茧子,成了他人生角色转变最好的诠释。

  “以前,我们不会管理,每棵树结的坚果都很少。驻村老师来教我们管理后,现在满树都挂果了。我还被选为科技示范户,我家坚果老品种改良后,每株增产10公斤,今年坚采摘果预计能达5吨,能实现增产增收了。”力所乡王雅村王布龙组村民岩巴拉望着自家的坚果树笑眯眯地说。

  牵好“外线” 当好沟通协调联络员

  一张古铜色的娃娃脸上,永远洋溢着充满亲和力的笑容,是村民对李金龙的印象。

  李金龙带着这种亲和力,积极与工信局、县电商服务中心、供销社等有关部门联系,不断地走出去,带回来,搭起来,为王雅牵好“外线”,赢得更多的发展机会。

  为推动完善物流配送体系建设和促进王雅村农产品流通,他把原来的电商服务平台村级站点从农户家迁移至村级产业中心,又在村级产业中心完成了村产品展示间与直播间的建设,他为县工信局主办的电商培训当主讲,放弃收取授课费,转而恳请工信局为王雅村支持补光灯等电商设备,为村级直播平台搭起了“唱戏”的台子。

 

  接着,他亲自带着3名电商带头人到县电商服务中心接受主播培训,以身作则作示范,把自己秒变成乡村主播一同接受培训,回来后先行消化再对村主播进行巩固提升……一系列工作都事无巨细地带头实施,为电商平台“用起来”打牢了基础,为王雅“绿水青山”变“金山银山”搭好台牵好线。

  功夫不负有心人,如今的王雅村正悄然发生着变化。

  看,800多亩澳洲坚果林通过林职人的精心浇灌,挂上满枝满树的花,犹如一串串金色的风铃在微风中唱着丰收之歌。

  三角梅红的如霞,白的如雪,紫的如雾,一团团一簇簇,犹如王雅的佤族少女热情好客的脸,在望天树下村居门口点缀着王雅的美。

  米团花长势喜人,是一箱箱蜜蜂永不怠工的梦。

  李金龙从一名优秀学生辅导员转变成一名优秀驻村工作队员,靠的是蹲得住村、安得下心、倾得了情的一种干事创业精神,他把职业教育带到了乡村,将自己变成了一个职业技能的播种员。

  云南网通讯员 丁占菊

(责任编辑:休闲)

    相关内容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