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流千里 跨越千年——观“舟楫千里——大运河文化展”

[知识] 时间:2024-04-19 13:47:03 来源:蓝影头条 作者:百科 点击:55次

原标题:奔流千里 跨越千年——观“舟楫千里——大运河文化展”

图为中国国家博物馆藏《都畿水利图》(局部)。奔流

运河蜿蜒延展,千里千年文物在“河岸”上一一展示,观舟两边如帆、楫千如水的运河展墙上呈现着图表、图片、文化说明文字等辅助信息……大运河因何而建?它对中国历史乃至当下有何影响?作为世界文化遗产,奔流它的千里千年文化内涵如何阐释?观看中国国家博物馆、首都博物馆、观舟天津博物馆和河北博物院共同推出的楫千“舟楫千里——大运河文化展”,就可找到答案。运河

这是文化国博首次通过展览全面系统展现大运河及其衍生出的深厚文化底蕴。展览分为“一河千载通南北”“货通南北利四方”“千艘并进万夫牵”“神工当惊世界殊”“因河而兴文化盛”5个部分,奔流用170件(套)展品系统展示大运河的千里千年开凿历史、通航功能、观舟漕运管理、工程技术和非物质文化遗产。

国博所藏的明代《运河全图》长7米多,描绘了运河及黄河的河道大势、水利工程及沿途城池。大运河作为南北交通大通道,历史上曾起过“半天下之财赋,悉由此路而进”的巨大作用。遥想当年,一艘艘运送丝绸、茶叶、大米的船只沿运河驶向北方,来自北方的棉花、果干、土特产则随运河来到南方。画作《潞河督运图》描绘了清乾隆年间潞河尾闾天津三岔河口一带的漕运盛景和民俗民风。整幅画面以督运官舫为线索,以盐坨春季开坨为中心向左右两侧展开。图中码头、店铺、酒肆、民居等琳琅满目,商船、货船、渔船等达64只,官吏、商贾、船户、妇孺等820余人……极富生活气息。

大运河的开凿和改造,彰显了古人的创造力。如何应对水患更是对官员的考验。《高明治水图》展现的就是高明治水的场景,劳役者约千人,正在车水断流,从河道中挖土筑堤。图中所表现的人物、江河、堤坝、水闸、桥梁、庙宇、房舍、扁舟、飞鸟,各地段作为施工标志的旗杆,从河道向外提土使用的杠杆,排水用的水车,堵塞决口用的搪凌把、木龙,取土用的筐、簸、锸等,应有尽有。《河防一览图》则反映了水利技术成就,对黄河、淮河、运河的险要地段,用文字记录灾害发生年代、治理过程、防范方法,为后代治理河患提供了翔实资料。

漕粮运输意义重大,从漕粮征收、运输到交仓等主要环节,都设置了严格的管理制度。在清朝,粮食被送到北京通州后,官府会派雇佣的经纪人验收粮食,为了防止勒索舞弊,制定出了一套秘符制度。经纪人会在验收的粮食袋子上画上自己的符号,如果中途查验出问题,可以通过符号直接查到本人,保证了入仓粮食的质量和数量。北京通州区博物馆所藏的“军粮经纪密符扇”可以让你当一次运河“验收官”。

大运河融汇了京津、燕赵、齐鲁、淮扬、吴越等地区性优秀传统文化元素,贯穿之地留下了丰富的文物古迹,现存各类不可移动文物1200余处,大运河因此被人们誉为“古代文化长廊”“古代科技库”“名胜博物馆”“民俗陈列室”。4条运河故道,7个遗产点段,昆曲、古琴等6个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北起相城区望亭镇,南至吴江区盛泽镇,80多公里的大运河苏州段就是一座文化遗产的宝库。

“我们希望通过展览能让观众更好地理解大运河的历史和意义,进而更深入地理解中国历史、文化和精神。”策展人赵永说。展览有大量多媒体内容,如“穿越时空的大运河”数字影像、“大运河文化”系列动漫短片、中国大运河申遗宣传片等,尽可能让文物“活”起来,增强观众体验感。由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制作的“穿越时空的大运河”数字影像是一个长18米、高3米的高清巨幕,动画人物多达1700余个,大小船只200余艘,通过3D影像生动展示大运河的精彩瞬间。

在公路、铁路和民航迅猛发展的今天,流淌了2500多年的大运河仍以其低成本的优势,在大宗货物的运输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光是大运河苏州段,平均每天就有大约6000艘船穿行。活态的文化遗产如何保护?沿岸各省市这些年都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在此基础上,2012年,《大运河遗产保护管理办法》公布;2014年,中国大运河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2019年,《长城、大运河、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方案》印发;2020年,《大运河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专项规划》出台。大运河文保传承已形成“四梁八柱”规划体系。

我们有理由相信,古老的大运河将继续奔流千里、跨越千年。(施芳)

(责任编辑:焦点)

    相关内容
    精彩推荐
    热门点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