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焦点 >傈僳族村庄镜头里的28年巨变 正文

傈僳族村庄镜头里的28年巨变

[焦点] 时间:2024-04-20 02:06:58 来源:蓝影头条 作者:综合 点击:154次

原标题:傈僳族村庄镜头里的傈僳28年巨变

 

现在俄毛村村民住上了新房。 记者刘凯达摄

1992年的族村庄镜俄毛村。戴其臻/摄

在禄劝县团街镇东北部一座名叫卓干山的头里山坳里,藏着一个淳朴的巨变傈僳族村子——俄毛村。现在村内道路全部硬化,傈僳建起了很多漂亮的族村庄镜新楼房,农户家里安装了太阳能,头里很多农民还使用上了农业机械进行生产。巨变

俄毛村在戴其臻眼里有着天翻地覆的傈僳变化。28年前,族村庄镜身为记者的头里他曾到村里进行过深度采访,并拍摄了很多珍贵的巨变照片。

28年过去了,傈僳俄毛村的族村庄镜傈僳族乡亲过得怎样了?今年5月下旬,戴其臻重访了俄毛村,头里寻访当年采访过的人。通过回忆以及老照片的对比,一个村庄的巨变展现在我们眼前。

“那时交通不方便,我们的汽车一路颠簸,历经千辛万苦才到俄毛村。”那时的俄毛村里,泥泞的山路,低矮破旧的土坯房,简陋的家庭设施,脏乱的环境,一脸沧桑的村民,除了不谙世事的小孩子在嬉戏打闹外,整个小山村显得沉寂而孤独。

现在,沿着硬化好的道路走进俄毛村,48户农家新建的楼房都装上了太阳能,自来水已进入家家户户,用电一户一表。

如愿找到了他采访过的村委会文书杞丛能。拿出当年为他们家拍的照片时,杞丛能才想起往事,老友重逢的喜悦溢于言表。

杞丛能家还住在老地方。2016年,通过政府的补贴,杞丛能、杞丛兵两兄弟把原来的堂屋拆了重建起一幢崭新的楼房。楼梯居中将楼自然地分成两半,兄弟两家各居一半。小楼前有一块场地,可以用来晾晒收来的粮食,空场下方是原来的老房子,现在用来养一些家禽以及堆放草料、农具和杂物。整个院落新旧搭配,布局规整。杞家兄弟分家不分心,不仅住在同一座院落内,而且还共同劳动、共同打理农活。老照片上杞丛能抱在怀里的孩子,如今已在昆明经营着一个发廊,还按揭贷款买了房子、小轿车,日子过得有滋有味。

一路看下来,村子里的变化让人十分感慨。

以前村子里没有厕所,现在家家户户的新房里都配有卫生间和太阳能,不仅可以在家上厕所,还能洗上热水澡。

今年28岁的杞毅,自小就和爷爷奶奶、太奶奶一起生活。以前30多平方米的土坯房里住着四口人,生活清苦。

“自从开展脱贫攻坚工作后,我们家的5亩土地流转出去了,每年能有2000元收入。我们把获得的产业扶贫发展资金入股了合作社,每年有1000元分红收入。再加上养牛羊及种庄稼和核桃,收入翻番,2018年正式脱了贫。”杞毅激动地说:“通过补贴我盖起了新房,90多岁的太奶奶也住上了洋房。”

卓干村党总支书记刘金元介绍,俄毛村小组现有农户48户189人,已于2018年全部脱贫。开展脱贫攻坚工作以来,各级共投入141万元改善村内硬件设施,村内道路实现了100%硬化,建起了活动室和公共厕所,安装了30盏太阳能路灯。村民们的住房条件也得到极大改善,危房改造33户,其中修缮加固2户,拆除重建31户。为了防止返贫,村里还鼓励和支持贫困户以土地流转、股份合作等方式增加收入,鼓励村民外出务工,结合当地地理环境优势,积极鼓励剩余劳动力退耕还林发展绿色产业。(记者 孙丽玲 陈思伊

 

(责任编辑:综合)

    相关内容
    精彩推荐
    热门点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