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群大山深处的苗族妈妈赶制“亚运礼物”背后的故事都与萧山有关

[综合] 时间:2024-04-24 07:06:32 来源:蓝影头条 作者:热点 点击:118次
盛夏时节,亚运礼物千里之外的山深事都贵州省黔西市观音洞镇熊洞村八组的苗族妈妈们抢抓农闲,夜以继日,苗族妈妈以当地传统技艺,赶制为杭州亚运会精心赶制着一份特别的背后礼物。

这是萧山一幅长5.5米、宽1.2米的有关蜡染刺绣作品,题为“苗韵薪火迎亚运”。亚运礼物作品结合了蜡染和苗绣两种非遗手工技艺。山深事都在古朴的苗族妈妈蜡染布上,苗族妈妈们运用剪纸平绣和贴布马尾绣技艺,赶制将苗族经典纹样与杭州亚运元素、背后地标元素巧妙结合,萧山既寓意中华文明薪火相传,有关也表达对杭州亚运会的亚运礼物热烈期盼。

一群大山深处的苗族妈妈,怎么想到要为杭州亚运会制作礼物呢?

这背后有着一个温暖的故事。故事的主角就是荣获第八届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为支教奉献了青春的萧山人杨明。

熊洞村八组曾是一个生产生活全靠人背马驮,交通极为不便的深度贫困村。2009年,25岁的杨明放弃月入过万的工作,前往贵州毕节黔西山区支教。此后,他无数次深入熊洞村,参与当地村民的脱盲工作,开展特殊家庭走访,成为一些特殊家庭孩子的“代理爸爸”。2018年,他不顾路途艰辛,每天往返近30公里,一师一园守护该村十余名学前儿童……

“熊洞村八组从前也叫尖山村,我的老家是戴村尖山下村,两个村名极为相似,去那里仿佛回家了一样。”远离故土的杨明,将乡愁化作了一份责任。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与当地村民结下了深厚的情谊。

2021年,在贵州支教12年的杨明,最终把自己的小家也安在了贵州。此时,在黔西市锦绣学校教学之余,他和妻子开始投身黔西苗族文化的宣传、推广和保护工作。夫妻俩多次前往熊洞村,鼓励带动那里的苗族妈妈们重拾蜡刀,恢复民族技艺,将传统“指尖技艺”转化成“指尖经济”。

得知杨明的家乡即将举办亚运会,苗族妈妈们便想到用“失而复得”的传统技艺,为杭州亚运会献上一份来自苗族的特别礼物,一针一线里,有对亚运的祝福,也有对传统文化的传承,还有对那个一次次给予她们光亮的“萧山亲人”的深深谢意。

“苗族妈妈们为了制作这件礼物,已经用了近一年时间,再过一周左右可以完成。我和妻子以及几位文化艺术爱好者一起为作品描绘线稿,能以这样的方式为家乡的亚运盛会祝福,感到很有意义。”7月9日晚,杨明在微信中告诉记者。当天,他碰巧又到熊洞村走访,苗族妈妈们迫不及待地拿着快完工的礼物与他合影,提前将这份美好的祝福定格了下来。“我为我的家乡自豪,期待杭州亚运会精彩到来!”

(责任编辑:休闲)

    相关内容
    精彩推荐
    热门点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