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百科 >给90后、00后当“月老” 正文

给90后、00后当“月老”

[百科] 时间:2024-04-24 20:50:11 来源:蓝影头条 作者:探索 点击:166次
    3月31日,甘肃省庆阳市西峰区,后后当一名女青年在公园相亲角浏览单身青年信息。月老<strong></strong>本文图片均由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焦敏龙/摄    3月31日,后后当甘肃省庆阳市西峰区,月老一名女青年在公园相亲角浏览单身青年信息。后后当本文图片均由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焦敏龙/摄    3月31日,甘肃省庆阳市西峰区,后后当年轻人在公园相亲角浏览单身青年信息。月老    3月31日,后后当甘肃省庆阳市西峰区,月老年轻人在公园相亲角浏览单身青年信息。后后当

      75后苏瑞娟是月老甘肃省庆阳市某婚介机构的职业“红娘”。她比较看好一些资质优秀的后后当女青年客户,她们来自农村普通家庭,月老通过努力奋斗,拥有本科或者研究生学历,同时有稳定的职业和收入。

      按照服务价目表,苏瑞娟介绍1名相亲对象个人信息和联系方式,收取服务费100元;促成男女双方首次线下见面,收取服务费100元。在她的客户中,这些30岁以上的优质女客户,对服务费很少计较,“但为她们提供服务的难度也比较大”。

      苏瑞娟观察到,为她们介绍相亲对象时,有的女生首先通过对方的外貌、身高和衣品,来判断“合不合眼缘、有没有感觉”。如果有幸过了这一关,接下来会筛选对方的“工作性质、收入水平、在城区有没有买房子”,对女方而言,这3项条件尤为重要。若男方相亲对象不具备这些要素,苏瑞娟就意识到,基本无法再促进双方继续交往。

      遇到这种情况,她会努力为男青年多争取机会,建议女青年更多关注、了解对方的人品性格,少些外在条件的约束,但得到的答复几乎都是“不好意思,不想考虑”。

      苏瑞娟更多用老一辈人的择偶良言相劝:“找相亲对象首先看人品性格,身高长相这些外在条件不是决定婚姻幸福程度的要素。”对一些相亲受挫的进城务工农村男青年,她更会鼓励有加:“日子有很多种过法,没有房子是暂时的。到了该结婚的年纪,就应该大胆去谈恋爱、结婚。”

      苏瑞娟感慨,20世纪时期,农村地区年轻人普遍比城市青年更早结婚,也生育更多孩子。他们的婚姻多来自长辈包办,相亲介绍成功的也不少。到了现在90后、95后、00后这一代,他们对婚恋问题考虑得更多更细,要求也更高,基本绕不开工作、收入、房子、彩礼这些条件。

      毛雪洁是安徽省宿州市泗县微帮相亲网的一名90后“红娘”。该单位平时会联合团县委、乡镇(街道)开展交友活动。和苏瑞娟一样,她感到,现在给年轻人当“月老”难度更大了。她分析说,相比祖辈、父辈,如今城乡中的年轻人,逐渐摆脱了陈旧的婚嫁观念,有较独立成熟的相亲婚恋观,相亲找对象时注重的条件更多、更细致了,比如对方的学历、兴趣爱好、个人条件。

      泗县一名85后女教师相亲多次,都没有找到合适人选。父母劝她“找个工作稳定的对象最重要”,她对父母说“‘三观’相合才重要”,希望得到父母更多理解和支持。对于“怎样的异性才算‘三观’相合”,她说更多听从自己的内心感受,至少相过亲的都不合适,她愿意继续寻找。

      王敏是毛雪洁的同事,因为感到“让年轻人脱单是一件很有成就感的事”,两年前,她从房地产中介岗位转行从事“红娘”工作。

      王敏注意到,部分青年相亲不成功的原因与其原生家庭缺位有关系。一些85后、90后男青年小时候是留守儿童,成年后离乡外出务工,一定程度上接受了城市青年的婚恋自主文化,与根深蒂固的祖父辈婚恋习俗产生落差,到了快35岁选择回乡结婚生活时,不仅错过了当地年轻人普遍的最佳婚配年龄,想找到能够在精神层面相互吸引的相亲对象就更难了。

      在泗县,还有为数不多的一类年轻人仍然未婚。他们是当地成长起来的高学历“海归”和返乡创业人士,过去想着“等事业稳定再找对象”,现在事业有成了,但在小城镇,与其职业、收入、社会地位等相匹配的异性凤毛麟角,而他们也不愿降低相亲择偶标准。

      在距离泗县200多公里的合肥市周边县域,一些女青年则选择外出就业发展,在发达的大城市增长了见识、开阔了眼界,她们的择偶标准也随之提高。

      毛雪洁分析认为,小城单身青年“脱单”不易,主要有以下原因:忙于工作错过了最佳婚恋年龄,致使婚恋资源变少;性格内向,不擅长与异性交往,缺少恋爱经验;择偶标准和相亲婚恋认知存在偏差。

      “无论是自由恋爱还是相亲,遇见只是开始。相亲的目的,不是反反复复地你挑我、我挑你,这样很难作出客观选择。” 苏瑞娟建议,年轻人在相亲时,要放弃一些不切实际的幻想,认清自己的性格特点,以及对婚姻情感的真实需求。

      她说,年轻人要提高与异性相处的情商,建立稳定的情绪状态,双方多些真诚理解与坦诚沟通,通过展示和表达自我,观察对方与自己是否有共同的爱好、相投的性格,从朋友做起逐渐培养感情,“愿年轻人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婚姻伴侣,开启幸福的新生活”。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王海涵 焦敏龙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24年04月09日 03 版

(责任编辑:时尚)

    相关内容
    精彩推荐
    热门点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