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在林中 园在山中”:看浙江乡村振兴的“山上文章”

[探索] 时间:2024-04-26 07:54:35 来源:蓝影头条 作者:热点 点击:30次

原标题:“房在林中 园在山中”:看浙江乡村振兴的房林“山上文章”

安吉老庄山居生态度假区。浙江省自然资源厅提供

在“七山二水一分田”的中园浙江,人地矛盾突出,山中山上做好“山上文章”、江乡将“绿水青山”转换成为“金山银山”成为实现乡村振兴的村振关键。

近年,文章随着浙江农旅融合的房林加快发展,山村土地制约问题成为其较为突出的中园难点和痛点。在多年探索基础上,山中山上该省于2015年推出的江乡“坡地村镇”建设试点工作已全面推广。由其衍生出的村振“房在林中、园在山中”的文章土地开发模式,也成为浙江乡村振兴工作中的房林一大亮点。

俯瞰坐落于妙西镇的中园民宿。浙江省自然资源厅提供

“坡地村镇”建设是山中山上指在严格保护耕地和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利用丰富的低丘缓坡资源优势,实施建设项目用地“点状布局、垂直开发”,将具备开发建设条件的山坡地块作为城镇、农村、旅游观光以及绿色产业建设用地,减少各类建设对平原优质耕地的占用,建设山、水、林、田、城为一体的生态型村镇。

浙江安吉老庄村就是因此而出现的生态型村庄典型。

老庄村位于群山之间,周边翠竹、青松掩映,绿意盎然。如何在不破坏自然景观的前提下,发挥该村的自然资源禀赋,推动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老庄山居生态度假区项目的打造,体现了当地“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绿色发展理念。

该项目依山坡而建。项目负责人喻元平介绍,为防止水土流失,项目所有建筑和道路的裸露部分均采用了石墙护坡及回填土复绿,除道路的硬化外,所有建筑均在原植被上架空成型施工,几乎做到了无硬化地面建筑,将对土地破坏降到最小。

值得一提的是,在开发建设过程中,项目充分考虑生态环境承载能力,利用树木等原生自然资源为建筑特色,主张少开挖少填土,减少对自然环境的改造。在建筑材料选择上则就地取材,优选木、竹、草等天然可降解和可再生的资源,尽可能的降低资源消耗,提升利用率。

喻元平介绍,该项目每年可为老庄村集体经济增收近50万元,为村民提供就业岗位50余个,为涉及农户增加人均年收入近5万元。

“我们按照‘房在林中、园在山中’的要求,指导所有建筑项目实行依山顺势、错落有致、间距适宜的建设规划布局;建设用地按建筑落地面积进行等量开发,未纳入建设用地开发的部分作为生态保留用地,尽量避免对建筑周边原始生态林地的占用。”浙江省自然资源厅党组书记、厅长黄志平介绍。

在浙江,类似的故事还有很多。湖州吴兴区妙西镇亦因“坡地村镇”试点项目的到来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

境内全为丘陵山地的妙西镇,因交通不便、开发成本过高,生态价值一直难以转换。随着“坡地村镇”试点工作的展开,该镇申报了9个“坡地村镇”试点项目。如其中的“慧心谷”项目征收14.9亩土地(其中农转用10.16亩),建成了组合式的乡村度假酒店。如今在“慧心谷”,一栋独立式度假房每晚可卖到5880元。当地村民可从项目中获得总计2000万元的土地征(租)用收入。

以往的妙西镇是旅游洼地,而今其已摇身一变成为乡村旅游、高端度假热门打卡地。游客的大量到来,让当地配套的农家乐、民宿纷纷涌现,土生土长的当地农民成了老板,土特产也成了抢手货,卖出了高价。

记者从浙江省自然资源厅获悉,目前,该省已核准实施166个“坡地村镇”建设试点项目、建设用地10789亩。

黄志平介绍,“坡地村镇”在浙江已成为一种常态化的开发模式,在此项工作中,浙江实现了“多规合一、精准用地”“点状布局、垂直开发”“征转分离、分类管理”“点面结合、差别供地”“以宗确权、一证多宗”五方面的创新。

他表示,经过探索与实践,“坡地村镇”政策目前已由单一的土地利用制度创新,逐渐转变成为美丽乡村建设和美丽经济培育的助推器,一大批文化旅游、度假养生项目先后在浙江乡村崛起,大大拉动了乡村服务业的发展。(郭梦媛)

(责任编辑:娱乐)

    相关内容
    精彩推荐
    热门点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