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娱乐 >云游非遗 为传承加点创意 正文

云游非遗 为传承加点创意

[娱乐] 时间:2024-04-26 12:30:47 来源:蓝影头条 作者:知识 点击:26次
中评社香港1月29日电/据大公报报导,云游意在文化传承的非遗道路上,数码科技日渐成为极为重要的为传工具,越来越多的承加文化通过数码科技以不同的形式呈现。其中,点创更包括难以被具象表达的云游意非物质文化遗产。疫情期间,非遗“云游非遗”成为传承和保育非遗的为传重要形式。  早前开展的承加“创科博览2022”,在“文化和智慧生活”摊位内,点创香港首个虚拟的云游意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展出。香港树仁大学学术副校长陈蒨教授及其带领的非遗团队接受《大公报》专访时表示,人文社科与科技的为传跨学科合作,将是承加传承非遗的重要载体,会把虚拟博物馆引入教学当中。点创有中学老师表示,支持将非遗引入STEAM教育,作为重要课题之一。\大公报记者 苏 薇  香港潮人盂兰胜会于2011年成功申报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盂兰胜会通常在每年农历七月举行,香港的潮州人利用各区公共空间如球场,举办盂兰胜会以纪念祖先、为意外离世者进行超度等。胜会期间会免费派发祈福米包,扶贫济困。但疫情影响下,胜会活动规模不断缩小。  陈蒨教授与多媒体程式设计师郭昕洛、傅昭融,利用数码技术结合非物质文化遗产,以“疫情下佛教三角码头盂兰胜会的变奏”为主题,亲访胜会,拍摄了不同角度、数千张胜会图像,并以摄影测量法制作出盂兰胜会场景的3D模型和以超高清8K解像度制作的盂兰胜会360全景空间,来自世界各地的观众可以用Meta的VR装置进入馆内浏览,或以家用电脑下载免费的程式(AltspaceVR)进入博物馆参观。  虚拟博物馆引入教学  陈蒨博士提到,非遗与数码创科是一种重要的传承和保育手段,利用人文、科技的跨学科合作,可以更好的将胜会的仪式及其中的每一个细节展现给观众,深化观众对地方文化的认识,对传承与创新非物质文化遗产作出瞭解,亦有助推广香港文化和非遗的保育。  她亦表示,后续仍将对虚拟博物馆中的内容进行补充和完善,并将在社会学系和历史系有关文化遗产的课程中,引入虚拟博物馆参与教学。她亦希望能将此推广至中小学,让学生可以利用最新科技来瞭解非物质文化遗产。  以科技创新传承等方式扩大了非遗的影响力,但非遗是以人为核心,与民众生活息息相关的活态传承实践,更好地实现非遗的传承和可持续发展,亦少不了对新生力量的培养。  在早前“创科@大埔2022”展览中,大埔旧墟公立学校的创科生力军瞭解到在疫情下,社区“舞火龙”活动的困境,利用所学STEAM知识,以硬体编程结合马达及颜色传感器,制作了一条“机动火龙”还原了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大坑舞火龙”的场景,制作“火龙”的同学表示,希望藉此让更多人认识和参与舞火龙的活动。  与生活接轨激发学习兴趣  孔教学院大成何郭佩珍中学历史科科主任、人文学科统筹主任梁启聪老师曾带领同学以3D模型展现历史建筑,有同学将东华医院及东华三院文物馆作为题材作3D打印作品并获奖。梁老师表示很支持把非遗文化融入教学中,许多非遗项目都与同学们的生活接轨,可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他以自身教学历史的经验分享,不同学生的的学习水平难以达至一致水平,建议以专题研习方式,把非遗的内容与不同学科结合,再融入STEAM教育中,将会更完整、更具系统性,可以配合不同学生的能力,使科学与非遗文化知识融会贯通。  他坦言“如果直接让同学学习非遗,学生未必能理解‘什么是非遗?’,但是以专题着手,可以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学习非遗及其背后的文化意涵和价值观。”(来源:大公报)

(责任编辑:焦点)

    相关内容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