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拔5363米的高原,有了智能电路巡检“AI战队”

[焦点] 时间:2024-04-26 14:56:22 来源:蓝影头条 作者:探索 点击:167次

       在海拔4000米的AI战队雪域高原,安装在铁塔的海拔几百余只“电子眼睛”正在24小时全方位巡视,为输电线路安全运行提供可靠保障。高原

海拔5363米的有智高原,有了智能电路巡检“AI战队”

       这些“眼睛”正是AI战队智洋创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称“智洋创新)自主研发的无信号区输电线路智能监拍装置。它们守护的海拔16条输电线路穿过西藏7个地市14个县,点位最高海拔为5363米,高原所有点位地处西藏信号极弱或无信号的有智偏远地区。高寒、AI战队缺氧、海拔强紫外线照射以及高原反应,高原给人工巡检带来极大挑战。有智

       让智能巡检替代工作人员巡视无人偏远地区,AI战队利用无线传输技术进行数据采集回传,海拔实现可视化状态监测预警,高原同时带有报警和提醒功能,提高无人区线路运维水平。作为电力行业背后的“AI战队”,2017年,智洋创新进军人工智能领域,率先将AI技术应用于电力智能运维领域,自主研发了基于深度学习技术的输电通道隐患智能识别算法模型。目前,这一算法模型已在全国四百多家省市公司成功上线,每天为数十万台设备的千万级图像提供分析服务。

       如今,智洋创新在AI研发与应用持续落地“两条腿”支撑下,融合物联网、大数据等新型数字技术,不断加速传统行业数字化转型升级,持续探索新领域应用场景,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新动能。

  持续领跑

  深耕“AI+电力”领域国内市场份额第一

       “人工智能从你出生那天就认识你,读过你所有的电子邮件,听过你所有电话录音,知道你最爱的电影……”尤瓦尔·赫拉利在《未来简史》一书中描述了这样一种未来景况:人工智能比人类更了解自己。

       如何发展出像人类具备逻辑、意识和推理的认知能力,是人工智能研究一直探索的方向。随着AI不断为各行各业注入新鲜血液,如何深度赋能行业、落地场景成为人工智能的“最后一公里”。智洋创新不仅打通了最后一公里,还在“AI+电力”赛道始终保持领跑,市场占有率稳居行业领先地位。

海拔5363米的高原,有了智能电路巡检“AI战队”

       用产品说话,是智洋创新最大的底气。智洋创新副总经理王书堂认为,如何“定义”一款产品,是研发过程中最关键核心的一步。王书堂所说的定义,是深入挖掘客户痛点,并将其转化为产品的功能和技术指标。

       “每一个痛点对我们来说都是一个先机。”王书堂坦言,每解决一个痛点的背后,是深刻把握需求场景、领域知识以及大量数据,耗费大量人力财力,而一旦定义成功并创造出一款新产品,完美满足客户需求,便意味着抢占市场先机。

       来自埃森哲的一份调研报告显示,70%以上有技术的研究机构、科技公司缺乏需求场景、领域知识和数据。智洋创新打造的这支专家团队深耕电力行业多年,对需求场景、业务规律等有着深入理解,成功打破人工智能从技术到应用所面临的困局。

       “不断深挖客户需求,紧扣痛点。”王书堂说,能保持绝对领先优势,离不开持续挖掘客户细分场景,加速技术迭代升级。智洋创新开发一站式人工智能平台,针对具体的创新需求形成自身技术开发目标,围绕客户服务全生命周期进行服务创新,实现和客户需求的深度良性互动。

  让AI更智慧

  与行业深度融合助力数字化提质增效

       在电力行业,输电线路是国家电网安全运行的动脉,线路的安全运行至关重要,但是线路分布广、跨度大,甚至跨越无信号区、无人区等恶劣区域,导致线路运维难度非常大,线路故障无法及时有效地发现和预防,给电网运行带来极大隐患。

海拔5363米的高原,有了智能电路巡检“AI战队”

       智洋创新的新技术攻克了这一痛点。“我们不仅要为供电设施安上‘千里眼’,更要连接起智慧分析的‘AI大脑’。”智洋创新副总经理胡志坤向记者展示了这样一组场景:“千里眼”安装在每级输电杆塔上,利用无线传输技术对信息进行实时采集传输,实现运行状态全景可视。同时,后台打造智慧线路管理平台“AI大脑”,将采集的图片及视频信息通过系列算法,及时识别并预警外破隐患、自然灾害和本体缺陷,极大提升了电网运行安全水平。

       “AI大脑”需要在海量数据中进行长期训练,从而能够识别漂浮物、烟火、车辆等隐患。但施工车辆多种多样,漂浮物有着不同材质和形态,季节、光照、天气等因素也会干扰判断。因此,“AI大脑”要想足够聪明,必须大量“刷题”。

海拔5363米的高原,有了智能电路巡检“AI战队”

       胡志坤说,智洋创新研发的智能巡检可视化设备在全国覆盖量达到几十万台,每天采集近亿张图像,研发团队持续收集这些图像,不断迭代和更新算法。为了论证应用效果,研发团队还要进行大量实地测试。

       穿越无人区,扎入深山老林,翻过荒漠草地,经过持续攻关,这套智能识别算法模型为数十万个输电、配电监控点位提供解决方案,建立基本覆盖全国的市场规模。顺利完成“锡盟—山东1000kV特高压线路”“向家坝—上海±800kV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等重大项目的可视化区段建设,参与了“2022年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连续五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青岛上合峰会”等大型活动的保电工作,获得客户高度认可。

  坚持创新17年

  积极拥抱新技术探索更多新应用场景

       在淄博市萌山水库管理中心,一架无人机从机巢中起飞,操控平台正在播放巡航实时画面。按照预定航线,这台无人机将在20分钟内完成大坝智能巡检工作,以往人工巡检需花费90分钟,大大提升巡视效率。

海拔5363米的高原,有了智能电路巡检“AI战队”

       “从起飞、巡视、降落、换电池,全程无人自主化操作,不需要人员干预。”智洋创新产品经理毕海滨介绍,这架无人机通过挂载摄像头,实时采集巡检画面,实现“眼”的功能;借助人工智能识别算法,对巡检过程中的河湖四乱(“乱占”“乱采”“乱堆”“乱建”)和违规钓鱼现象有效识别和监督,实现“脑”的功能;隐患结果回传系统后,通过搭配无人机上挂载的喊话器,对钓鱼人员进行喊话驱离,实现“手”的功能。“通过‘眼、脑、手’助力无人机在水利工程运行管理场景的应用。”

海拔5363米的高原,有了智能电路巡检“AI战队”

       智洋创新利用“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手段,融合新一代信息技术和先进管理理念,助力萌山水库通过集成多系统平台信息,打破数据孤岛,实现数据资源一屏化,并将标准化管理纳入数字平台,实现水利工程数字化管理。同时,创新应用无人机和AI智能识别技术,实现巡视管控智能化和数字孪生全程可视化。

       “无人机智慧巡航系统的背后是人工智能识别算法。”毕海滨称,智洋创新研发团队可针对不同场景数据进行模型训练,让系统同时适用于更多其他场景。

       这一成果也源于智洋创新对自主研发、科技创新的长久坚持。多年来,智洋创新始终保持高研发投入。在营收大幅增加的情况下,2021年研发投入6902.19万元,占营业收入10.52%。2022年研发投入高达8739.65万元,占营业收入的13.02%。在公司的无人机智慧巡航系统现场,公司财务总监胡学海为记者们算起了这样一笔账:2022年,受益于软件产品增值税超税负即征即退优惠政策,公司获得了将近1200万元的退税款,为公司聚焦行业数字化转型、丰富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带来了充足的现金流助力。像这样的税收“红利”正源源不断地落到企业的“口袋里”:今年以来,公司继续享受软件产品增值税即征即退优惠政策累计退税668.59万元;2022年,公司享受研发费用加计扣除金额4781.17万元,今年上半年享受研发费用加计扣除金额2406.29万元;2022年,公司享受高新技术企业减按15%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优惠147.77万元,今年上半年,又接续享受该项优惠31.22万元……

海拔5363米的高原,有了智能电路巡检“AI战队”

       智洋创新契合国家促进行业数字化转型的趋势,利用公司核心技术、智能化解决方案和研发能力储备,以人工智能技术为核心,融合物联网、大数据、数字孪生等新型数字技术,积极打造AI+行业数字化转型升级方案。目前,智洋创新在电力、水利、轨道交通等多个领域,多款产品成功落地应用,取得良好的应用效果和社会效益。

(责任编辑:休闲)

    相关内容
    精彩推荐
    热门点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