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焦点 >敦煌壁画服饰:千年霓裳羽衣曲 正文

敦煌壁画服饰:千年霓裳羽衣曲

[焦点] 时间:2024-04-17 17:11:58 来源:蓝影头条 作者:时尚 点击:103次

原标题:敦煌壁画服饰:千年霓裳羽衣曲

墨伊

从2020年12月10日起,敦煌至2021年2月28日,壁画“觉色敦煌——敦煌石窟艺术展”在海南省博物馆展出。服饰来自敦煌的千年曲100余件展品和莫高窟第320 窟复制洞窟,全方位呈现了敦煌石窟的霓裳千年营建历史、丝路多元文化交汇的羽衣艺术结晶和敦煌文化的博大恢宏,给椰城人的敦煌心灵作了一次深刻的历史洗礼。其中的壁画“霓裳美仪”章节,展示了敦煌石窟壁画和彩塑保存的服饰部分服饰图像和资料,这绚丽的千年曲色彩,风蓬的霓裳水袖,惊艳了海口冬日。羽衣

始建于前秦建元二年(公元366年)的敦煌敦煌莫高窟,从十六国直至元代,壁画在一千多年的服饰时空中,历经北魏、西魏、北周、隋、唐、五代、北宋、西夏、元,各朝代都在此建窟,从未间断。敦煌石窟的壁画和彩塑保存了丰富而珍贵的中古时代服饰的图像和资料,服饰画面集中、系统且全面,使我们在欣赏过程中能感受到我国服饰史的源远流长,并可探索古代服饰发展嬗变的脉络。

莫高窟第55窟。伎乐飞天,身披长巾,乘彩云吹笛奏乐。

悠悠千年的流行时尚

中国是一个服饰大国,历代的衣冠服饰发展演变的历史从一个重要的侧面反映了中华民族的社会经济、文化审美发展变化的轨迹。敦煌石窟中保存的大量古代人物形象和服饰,印证了中国“衣冠王国”的美誉。同时,它也成为众多服装设计师的灵感来源。譬如曾经设计“龙袍”的中国服装设计师,在2015年巴黎时装周上,即以一组《敦煌》作品震惊了众人。而这组作品的灵感,毫无疑问,来自于敦煌莫高窟。可以说,敦煌莫高窟的服饰长廊,就是一部千年中国流行时尚发展史。

史料记载,汉代伊始,敦煌就有大量中原移民至此。在十六国的270多年间,敦煌先后归属诸多的少数民族政权统治,加之当地原本就是少数民族依存的游猎牧场,又是丝绸之路上的贸易重镇,因此这个多民族杂居之地的居民成分更加复杂,文化较为多元化。这一点,从敦煌壁画的服饰中也可窥出一二。从公元366年敦煌莫高窟建窟到公元589年北朝结束,敦煌壁画中的各个阶层人物服饰表现了强烈的时代特征,胡服与汉服并行,汉人以胡服为时尚,胡人又以汉装为潮流的特殊现象,构成了多元文化融合的主旋律。

贵妇头梳双丫髻,上着窄袖对襟襦衫,披巾搭在臂上,围腰下延伸出襳髾,下着间色裙。长长的襳带和上身的褵带随风飘舞,女子的灵动于这飞襳垂髾间得到了完整的展示。

到了隋代,奢华盛装已在画中隐隐透出。大业六年,隋炀帝在天津街盛陈百戏,“盛饰衣服,皆用珠翠、金银、锦罽、絺绣、其营费钜亿万”。在朝廷的提倡下,京都的王公贵族穿着追求华丽,伎人皆衣锦绣缯綵,东西两京的锦绣丝织品甚至出现了空竭。随着西域及外国客商纷至沓来,精美华丽的波斯锦、薄如蝉翼的纱縠等开始进入中国市场,并受到王公贵族的青睐,西域及海外服饰纹样也在中国广为流行。在中国流行西域服饰的同时,西域民族在服饰上也要求汉化。

这一时期的莫高窟壁画和塑像中的人物服饰也隐隐出现了追逐色彩绚丽、衣冠华美的迹象,有一种汉化趋向,但装饰风格崇尚朴实、简约,不如中原尊卑等级的分明,可见得此时这里的生活是更为轻松惬意的。其中值得特别关注的,是礼佛者的服饰,譬如文殊菩萨衣饰华美,服饰类于隋朝王室贵族妇女:头戴宝冠,璎珞帔巾绕身,前垂宝珠,上着胸衣,系围腰,下垂红色长裙。敦煌研究院原院长段文杰先生生前在其关于敦煌服饰的论著中就曾提到,此红裙开启了唐代妇女时兴的石榴裙的先河。

古代男子的锦绣衣冠

人类最早的服装,应是在生产劳动中起源的。而生产劳动中的人物形象,也多以男子为主。相传,古时炎帝神农氏的形象是:身着红色襦,臂膊上戴有形似臂箍的东西,小腿着绑腿,头戴鸟羽帽,足踏皮制鞋,手执农具,俨然是一幅农人的画像。在古代的黄帝、尧舜时期,已开始有了衣裳,结束了史前那种围披状态。人们穿着这种式样的衣裳,拜祭祖先和天地。人们从经验中得知,早晨天未亮时,天空是黑色(称“玄”),上衣如天,所以用玄色;而大地为黄色,下裳如地,服色即用黄色,以此表达对天和地的崇拜。远古时期,以上衣下裳代表服式,又有上衣下裳相连的“深衣制”,这种深衣形式在那时男女没区别。魏晋服装服饰虽然保留了汉代的形式,但在风格特征上,却有独到突出的地方。公元六世纪波斯图案花纹通过“丝绸之路”传入中国,对当时的纺织、服装以及其他装饰物,都产生了不小的影响。这一点在敦煌壁画上多有反映。

在敦煌壁画中,魏晋时的平民男子常服袴褶在隋朝以后仍在延续,但在样式上开始发生变化,演变成为大褶衣。这是上至王公贵族,下至平民百姓的常服,甚至在西域各族中也广为流行。

隋朝人尚赤,这一点非常具有中国特色,据传隋文帝杨坚在建国之初的开皇元年(公元581年)即位时,有赤色雀飞翔,被视为天瑞,因此隋朝自以为得火德,崇尚红色。隋文帝制定的冠服礼制中,官服等级也开始注重颜色的差别,祭服、朝服尽令尚赤。我们现在逢年过节时穿大红的习俗,或许来源于此。

少女襦裙纹样(段文杰临摹) 吐蕃 莫高窟第144窟

云想衣裳花想容

服饰是人类特有的劳动成果,是物质和精神文明高度的结晶。从三皇五帝到清朝的几千年间,中华民族凭借自己的智慧,创造了绚丽多彩的服饰文化,其中,女子的服饰以其多变和丰富成为服饰史的代言人。这一点,单从敦煌莫高窟的唐朝壁画中可窥见一斑。

唐王朝是史书记载中极为繁荣的朝代,政局稳定,经济发达,百姓安居乐业,人们盛赞其为大唐盛世。它具有高度的开放包容精神,与之相对应的是自由与开放的社会风尚。这一精神气质也深深体现在唐王朝的服饰文化中。

唐朝的女性,在穿着打扮上是极为自由的,她们可以任性地穿着个性大胆的袒露装,把盈盈一握的小蛮腰展示出来,不会有人对此指指点点。流行的服饰往往是先被推崇于王公贵族间,再流传至民间,被许多平民女子所效仿以追赶潮流,兴盛于一时,因此在很大程度上,唐朝的流行服饰,体现的是统治阶级和贵族阶级的审美。此时的贵族妇女们思想大胆开放,追求女性美。袒胸装的领口设计得十分低,露出了女子美丽的颈部和部分酥胸。唐朝以胖为美,这种设计十分完美地展现了女性的窈窕与丰腴。在敦煌初唐壁画第329窟中的女子,上穿袒胸大圆领窄袖纱罗孺,下穿高腰长裙,十分精致。最令人欢喜的是,壁画中的中唐及晚唐时期,出现了一些下层的劳动妇女,她们也经常穿着如此性感的袒露装。

富足的物质与精神生活让唐朝的女子最大限度地绽放自己的美。除却大胆展示女性曲线美的袒胸装外,她们还开发出颇富幽默感的男装女着。一千多年前的中国女子,已经穿出了最前沿的时尚衣饰。

圆领袍服作为唐朝时期最典型的胡服之一,也是男性服饰中舒适度最高的一款,一度成为唐朝妇女们钟爱的出行服饰选择,在盛唐第130窟都督夫人像中,其身后的9名婢女有8名身着圆领长袍式男装,腰间系带,显见得唐时女子的地位之高,也由此可追溯唐王朝社会的高度开明。大唐王朝经济文化繁荣昌盛,女性的社交活动丰富多彩,她们不囿于高墙内与闺阁间,而是常常出游,骑马、打马球、狩猎,这些具有明显男性特色的竞技娱乐活动,她们积极热情地参与。这也从侧面推进了中国服饰文化的发展。

政治开明的唐王朝,对外贸易不断发展,促进了民族间融合与民族间文化交流。如此大背景下,唐朝服饰也吸收了周边各少数民族的服饰特色,传统中华服饰在古典风韵的基础上又添加了异域风情,胡服与舞蹈服饰风靡一时。这大抵与异域舞蹈的传入有关。在敦煌第66窟壁画中的“伎乐天”舞服,即是中原服饰与印度服饰糅合而成。而缨络,是唐时从印度传入中国西北地区,再传入中原,而后被全国爱美的女性所喜爱的。至今,我们依然流行佩戴它,任几千年的辉煌中国史在颈间缠绕,飘拂。(墨伊)

(责任编辑:娱乐)

    相关内容
    精彩推荐
    热门点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