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衣执甲 最美逆行!《寻找百姓身边好医护——最美抗疫英雄》大型公益活动启动

[探索] 时间:2024-01-23 17:36:58 来源:蓝影头条 作者:综合 点击:91次

原标题:白衣执甲 最美逆行!白衣百姓《寻找百姓身边好医护——最美抗疫英雄》大型公益活动启动

关注第六届《寻找百姓身边好医护——最美抗疫英雄》大型公益活动

白衣执甲 最美逆行

开栏的执甲最美话

2014年、2015年、逆行2016年、寻找雄大型2017年、身边2019年,好医护最海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联合海南日报报业集团成功举办了五届海南“寻找百姓身边好医护”大型公益活动。美抗

2020年初,疫英益活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动启动海南也打响了疫情防控阻击战。白衣百姓无论是执甲最美千里驰援荆州还是留守海南抗疫的医护人员,都以先锋姿态,逆行奏响不畏艰险、寻找雄大型无私奉献的身边“同心曲”。

第六届《寻找百姓身边好医护——最美抗疫英雄》大型公益活动于2月19日正式启动,好医护最将整合运用海南日报报业集团全媒体资源,将抗疫英雄典型事迹和感人故事向社会传播,宣扬他们勇于奉献、敢于拼搏的“白衣”精神。

海南省肿瘤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邓春:两度战“疫”的医疗老兵

海南日报记者 侯赛

人物简介:海南省肿瘤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邓春,曾分别于2003年赴北京“小汤山”、2020年赴湖北荆州抗击疫情,被同事亲切地称为战“疫”老兵。

“开启绿色通道,先止血,准备手术……”2月13日下午,一位70多岁、消化道大出血病人的到来,让刚刚脱下手术服的海南省肿瘤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邓春再次打起精神,投入治疗。

又至新春佳节,本该一家团聚,但邓春却以熟悉的方式迎接着春节的到来——别人的假期,恰是自己在手术台上最忙碌的时候,他要争分夺秒地与死神竞速,全力守护患者的生命安全。

回顾去年春节,新冠肺炎疫情暴发,邓春受命驰援湖北荆州战“疫”,而早在2003年,他便以军人的身份,率队出征北京“小汤山”,抗击非典疫情。因此,邓春也被同事亲切地称为战“疫”老兵。

戎装换白褂 退役不褪色

2018年,邓春从海南某部队医院转业,应聘加入海南省肿瘤医院专家团队,结束了24年的部队生涯。虽然转业回到地方,但邓春关键时刻总是冲锋在前的军人作风却丝毫未减。

2019年底,邓春因胃部良性肿瘤做了微创治疗手术,并留置胃管进行胃液引流,本应多休息。但术后醒来的邓春,恰巧通过工作微信群得知该院肝胆外科一位患者因肝肿瘤出血,生命垂危,需要抢救,便赶紧穿好衣服,溜出住院病房,带着留置的胃管第一时间赶到抢救现场。直到患者病情稳定后,才回病房休息。

重症医学科人手少、工作量大,平时忙得脱不开身,邓春原计划利用去年春节假期,回湖南老家看望年迈的父母。可就在临近春节时,传来了新冠肺炎疫情暴发的消息。大年初一,邓春给院长发了一条微信:“我去小汤山抗击过非典,有实战经验,如有支援疫区任务,我请求参加!”

两度上前线 献智斩病魔

去年2月13日21时左右,邓春期盼的消息来了:他将和该院一批医护骨干,于次日随同海南省第四批驰援湖北医疗队出征荆州。邓春睡了一个好觉。“先前担心不派我上‘前线’,总是睡不好。得知终于又能像军人一样冲锋陷阵了,心里反而踏实。”邓春回忆道。

去年2月14日,邓春随兄弟医院选调的近120名医护人员,千里奔袭,来到湖北荆州,负责8个医疗点。之后,他又再次向队指挥部请战:希望把自己派往救治任务最艰巨的单位。

邓春作为一名战“疫”老兵,成为海南省医疗专家组呼吸重症专家组成员,负责所属8支医疗队的日常会诊、巡诊、疑难病例讨论等工作。通过定期会诊、巡诊,邓春通过指导驻点医院分层和精细化管理病人,对荆州市疫情防控工作实施关口前移、控制增量、减少存量起到了积极作用,有效地解决了各医疗队在实际工作中遇到的疑难问题,提高了医疗质量和救治率,降低了病亡率。邓春也被战友称作战场“智多星”。

心中有患者 一切为患者

在日常工作岗位上,邓春每天面对的都是重症病危患者,家属情绪往往也比较焦急。他总是设身处地替患者和家属考虑。

比如,58岁的王女士因患了慢阻肺疾病,去年冬天从陕西来海南疗养。今年春节前,王女士因肺部疾病加重,进入ICU抢救。王女士家庭条件一般,家人和她自己都想放弃抢救。

但邓春凭自己几十年重症抢救经验,认为有十足把握救治该患者。他一边积极帮助王女士治疗,一边想办法帮她制定回家后的治疗方案。为了减轻王女士治疗费用,邓春还专门安排人帮王女士购买家庭呼吸机,在家进行辅助治疗。

从戎装到白褂,从北京“小汤山”到湖北荆州,邓春的人生经历十分丰富。但在他看来,“军”“医”无别,只有心里装着患者,一切为了患者,才能不负所学,服务人民。

海南省妇女儿童医学中心林道炯:儿科智囊的抗疫坚守

海南日报记者 马珂

近期,正值儿童感染性疾病多发的冬春季,海南省妇女儿童医学中心儿童感染性疾病科主任林道炯每天早上7时左右便出现在病房里,进行忙碌的工作。“守护孩子”是林道炯从事儿科医生一直不变的使命。

“穿着防护服特别闷,而且很渴很饿,浑身湿透、黏糊糊的,但后面大家慢慢就习惯了。这是职责和工作要求所在,不管再怎么困难,都要坚持下去。”近日,林道炯和海南日报记者谈起抗疫往事,印象最深的就是自己曾身着防护服,在抗疫一线连续奋战30小时。

人物简介:去年抗疫期间,海南省妇女儿童医学中心儿童感染性疾病科主任林道炯坚守一线40余天,不仅促成我省第一例儿童确诊病例转阴出院,还使整个医院团队的救治工作创下“零失误”。

白衣执甲 悉心救治患儿

去年,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林道炯一直保持连轴转的工作状态,再没休息过。尽管林道炯是海口人,但有家难回,前期独居在自己找的小居室里,后期则服从分配,统一住在宿舍实现医患隔离。

疫情期间,林道炯主要参与疫情防控培训、诊疗流程制定、疑似病例的筛查工作,紧张而忙碌。只要有空,他就通过手机与微信群中其他医院的同行们交流最新的疫情防控信息。

作为儿科医生,林道炯随时关注着海南省儿童病例的情况。去年1月27日晚,当得知海口市人民医院接收了一名3个月大的疑似患儿时,林道炯瞬间坐不住了。已经忙碌了一天的他,顾不上喝水吃饭,坚持驱车赶往海口市人民医院,与该院的专家们一同参与会诊,随时关注患儿病情发展,赶往现场时已是晚上10时。

“这是海南第一例新冠肺炎儿童确诊病例,与别的患者不一样,才3个月,非常小,还不能表达自己的感受,说不出来哪里不舒服、哪里不对劲,所以只能靠我们的医疗人员去细心检测、观察。当时伴随的症状有咳嗽,发烧甚至呕吐,情况很不乐观,属于重症病例。家长心情也非常沉重,我们的压力也很大。”说起那次救治,林道炯仍觉铭心刻骨。

后来,经过林道炯所在的医疗组悉心救治,这名第一例确诊患儿转阴出院。

林道炯是海南省妇女儿童医学中心抗击疫情的专家组成员,几乎每天都早早来到医院,半夜还在科室微信工作群里询问危重患儿的情况,指导医生用药。

疫情期间,除了要做好新冠肺炎的防治工作,林道炯还要带领科室的医护人员开展传统传染病患儿的救治工作,一度创下了防护服下连续工作30小时的记录。同科室的队友告诉记者,“抗疫物资很少,大家都是省着用,防护服能不换就不换,尽量少喝水少吃饭。”

冲锋在前 创下“零失误”

去年1月31日,林道炯进入新冠肺炎儿童疑似患者定点收治隔离病房,带领医护人员开展疑似患者的救治工作。

“在隔离病房,他总是冲锋在前。只要有高度可能性确诊的患儿,林主任肯定是冲在前面为患儿采集咽拭子,最危险的工作他总是抢着干,特别‘霸气’。”隔离病房的护士长符增珍回忆道。

“面对危险的工作,说实在的大家都会有所担心。我是感染科主任,最难、最危险的工作必须由我来做,一方面是能够消除年轻医生和护士的忐忑心理,另一方面也能给他们做出正确的示范。”在林道炯看来,他所做的一切都是自己的职责所在。也正是因为他的参与,40余天的坚守里,整个团队的救治工作创下“零失误”。

海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林芳崇:救治英雄的急诊战士

海南日报记者 侯赛

“医生,快来……”从事急诊工作15年,海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急诊科副主任医师林芳崇对这样的呼唤声再熟悉不过。2月19日15时,当海南日报记者按约定时间赶到医院,林芳崇正在急诊区参与抢救危重病人,门外椅子上还搁着尚未吃完的午饭。

去年援鄂抗击疫情期间,林芳崇进入武汉同济医院中法新城医院危重症病区,管理新冠肺炎危重病人,总共参与救治危重症患者40余名,其中两名为广受大家关注、曾命悬一线的“黑脸医生”胡卫峰和易凡。

人物简介:海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急诊科副主任医师林芳崇去年援鄂战“疫”期间,进入武汉同济医院中法新城医院危重症病区工作,曾参与救治备受关注的两名“黑脸”医生。

除夕之夜 临危受命

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为抗击疫情,响应国家援鄂号召,去年1月24日正值除夕,医院组织援鄂工作的有关负责人致电林芳崇,希望他能前往武汉参加援鄂医疗工作。

“除夕当晚接到援鄂电话,通知要随时准备,尽管之前我们也接到了支援疫情的通告,但没想到这么快。作为一名急诊科医生,我义不容辞、当即表态,自己已做好准备,随时可以出发。”林芳崇拭了拭额头渗满的汗珠,说起那段援鄂往事。

援鄂期间,林芳崇印象最深的,便是参与救治胡卫峰和易凡。“这两个医生的发病时间大概在1月初,都是因为在工作岗位上接触病人,从而感染了新冠肺炎。发病后,两人进行了检查和救治,但是效果并不理想,病情一直在恶化。尽管上过一段时间的呼吸机和ECMO,但两人病情反复,收效甚微。”林芳崇回忆,两名“黑脸”医生在3月初的时候转到了他所在的医院,生命垂危。

“当时,两位医生的生命体征很不稳定,血压非常低而且心率特别快,ECMO管路和神经脉管路留滞的时间很长,已经呈现血型相关性的感染阳性症状,可以说命悬一线,只要这条线断了,所有的努力都白费了。”林芳崇说。

林芳崇与中日友好医院同仁积极配合,对两位“黑脸”医生采取了一系列的救治措施,其中包括更换神经脉支管,加强使用抗生素、恢复期血浆等,全力救治两位抗疫英雄。

赤子之心 救死扶伤

在林芳崇所在团队的一个多月努力下,危重病人和“黑脸”医生的病情都趋于稳定。且有些已经可以撤离仪器,有了明显好转。“黑脸”医生易凡还表示,等他好了,要一起抗疫,参与救治工作。

“虽然治疗效果较好,但是因为病程时间太长,危重病太多,最终胡卫锋还是因为脑出血离开了我们,这很令人惋惜。”谈到此,林芳崇有些哽咽,面对疫情,很多的无奈和辛酸,他们更能体会。

林芳崇还记得,当时有一次自己去查房,在床头看到了几幅画,好像是易凡的女儿画的,画上写着“爸爸加油,我们等你出来!”等。“当我看到这些画的时候,腿上像灌了铅,寸步难移。因为我自己也有小孩,更能体会患者、家人对彼此的牵挂。”林芳崇说。

“作为一名党员和医生,救死扶伤是我的使命,只要万家团圆,我没有辜负党和人民的期望,就可以了。” 于林芳崇而言,赤子之心,明了且深刻。

省人民医院感染病和热带病学研究室副主任吴涛:“打野”医生的两次逆行

海南日报记者 马珂

近期,海南省人民医院感染病和热带病学研究室副主任吴涛依然在岗位上忙碌着。只要有肝衰竭的病人,吴涛就会立即奔赴手术室,为患者做手术,第一时间展开救治。

吴涛在公共卫生医学领域从业已有17年,去年的两次逆行对于吴涛而言,依旧铭心刻骨:第一次逆行,他坚守在海南省内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救治战场,数十个日夜几乎寸步不离。后来,作为中国赴孟加拉国抗疫专家组专家成员,吴涛踏上了第二次逆行之路,远赴孟加拉国抗疫最前线,为当地带去疫情防控“中国经验”。

人物简介:去年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时,海南省人民医院感染病和热带病学研究室副主任吴涛先是坚守省内疫情防治战场,后来又作为中国赴孟加拉国抗疫专家组专家成员,远赴国外支援抗疫。

“打野”医生的抗疫之路

去年1月底,作为新冠肺炎确诊病例收治定点医院,海南省人民医院感染科最多收治过60多名确诊患者,其中9名患者为危重症,50多名为普通患者。

吴涛是医院抗疫MDT会诊专家组成员之一,全程坚守在负压病房,协调物资和调配人员,为危重症病人的救治工作提供有力保障。同时,他负责指导临床一线医护人员进行轻型/普通型病例的日常诊疗,并且还承担科室日常对外的新冠肺炎会诊工作,为医院其他科室可疑患者进行排查,保障医院的“复工”顺利进行。

吴涛告诉海南日报记者,最忙的时候,他一天要打100多个电话、走3万步,休息却不足3个小时。“有时候做梦都梦到自己在做各种病例资料。”吴涛说。

去年2月18日,海南省人民医院收治的危重症患者彭先生治愈出院时,身着一件印有“打野”字样的外套,格外引人注目。原来,彭先生入院抢救时,医护人员曾将他的衣服剪开以进行诊疗。彭先生出院当天,是吴涛从家里拿来了自己的衣服,给其穿上。

“打野”是电子竞技游戏中,一种负责支援队员、进行战斗的职业。“这其实也代表了我和彭先生的战斗情谊。”吴涛回忆说。这件事情被报道后,网友们也亲切地称吴涛为“打野”医生。

将“中国经验”带到孟加拉国

去年6月8日至22日,吴涛又被国家卫健委、海南省政府选派为中国赴孟加拉国抗疫专家组专家,奔赴孟加拉国抗疫最前线。吴涛在孟加拉国的主要任务包括与当地医疗机构和专家开展经验分享与交流,介绍中国抗疫经验,结合当地防疫措施和诊疗流程,对病例筛查、传染病防控、病例管理、临床诊疗、社区健康管理和实验室工作等提供指导与咨询,为当地医务人员、公共卫生人员、实验室人员、社区防控人员提供培训和指导。此外还将为中国驻外使领馆中资机构人员、留学生和华侨华人提供必要防控咨询和指导,进行科普教育、防控宣传等。

“去的时候,我压力还是蛮大的。但随即我便感受到了祖国的强大,当时我们在线上宣传抗疫防控时,收到了很多同胞发来对祖国的感谢和支持。”吴涛回忆道。

吴涛以及其他专家组成员所付出的努力,获得了孟方的高度赞扬,孟方还希望与专家组保持长期联系,深入学习先进抗疫方法。回国后,吴涛所在的专家组便结合孟加拉的实际情况,编写了英文版的《抗疫指南》,以支持指导孟方抗疫工作。

经历了两次逆行的吴涛告诉记者,当医生最大的成就感就在于把病人治好,给更多病人更多家庭以更多的希望,“虽已在这条路上奋战了17年,我仍还坚持着这份初心,从未忘记为什么出发,我也还有很多的时间为此继续征战。”吴涛说道。(海南日报海口2月19日讯)(侯赛 马珂)

(责任编辑:知识)

    相关内容
    精彩推荐
    热门点击
    友情链接